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2019-09-14 02:02王鹏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大肠小肠消化道

王鹏程,张 燚

(1.陕西省榆林市颈肩腰腿疼康复医院 影像科,陕西 榆林,719000;2.陕西省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 影像科,陕西 宝鸡,722405)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可采用胃镜、结肠镜等方法明确发病因素[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是指常规胃镜、纤维结肠镜无法确定病变而发生持续、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2]。小肠源性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3%~5%,一般是由小肠疾病所致,故小肠钡剂检查是既往检查OGIB的主要技术,但特异度及检出率较低[3]。基于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肠道CT造影明显提高了OGIB的检出率。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检查OGIB,肠道充盈扩张良好,可为肠道CT成像检查提供依据,获得高质量图像[4]。本研究回顾分析40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陕西省榆林市颈肩腰腿疼康复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5岁,平均(48.02±6.21)岁;40例患者均进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及胶囊内镜检查,按检查方法分别设为CT组、内镜组。入组标准: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技术等综合检查,未见消化道系统病变;患者临床表现为便血、慢性间歇性便血;排除因消化道大出血无法进行肠道准备者;无其他全身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前72 h禁止碘剂、钡剂任何消化道阳性对比剂检查,期间低脂、清淡饮食,检查前1 d的18:00禁止饮食,20:00取番泻叶20 mg冲服,饮用温开水1 500 mL,及时排便检查,检查当日禁止饮食。

CT组:检查前1 h取2.5%等渗甘露醇2 000 mL,分4次服用,每次500 mL,每15 min服用1次。检查前15 min,取山莨菪碱10 mg,肌注,抑制肠道蠕动。扫描前取侧卧在床位,经肛门缓慢注入温开水800~1 000 mL。随后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取Siemens Somati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管电压为140 kV,管电流为智能毫安衰减技术,准直为64.0 mm×0.6 mm,层厚为5.0 mm,间隔5.0 mm,螺距为1.2,球管旋转速度为0.5 s/转,重建层厚为3.0 mm。于患者膈顶扫描至耻骨联合,进行平扫。平扫结束后进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80~100 mL,生理盐水30 mL,高压注射,注射速率4.0~4.5 mL/s。动脉期扫描自采取动跟踪技术,于腹主动脉胸11椎体水平设置兴趣区,阈值100 Hu,35 s后行门静脉期扫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CT血管造影。

内镜组: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肠道准备同CT组,检查当日配置2.5%等渗甘露醇2 000 mL,第1次服用600~1 000 mL,其余2 h内服用结束。采用OMOM智能胶囊内镜系统(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受检者服用13.0 mm×27.9 mm智能胶囊,随着肠道蠕动运行,连续拍摄经过消化道,传输信息至图像记录仪。由2名经验丰富的胃肠诊断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得出一致结论。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患者肠道有无病变、病灶部位,判断食道、胃、小肠、结肠等出血大致位置,记录正常、占位、血管性异常、息肉、憩室、炎症性病变等情况,由2名医师共同协商出血可能原因;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占位(脂肪瘤、腺癌、淋巴瘤等),血管性异常(血管畸形、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等)。② 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充盈满意率:充盈扩张4~5分为满意。肠腔扩张程度判断标准:5分,空肠、回肠及各段结肠、直肠充盈效果较佳,可清楚显示黏膜,诊断效果好;4分,回肠、结肠及直肠能良好充盈,但空肠充盈欠佳,清晰显示黏膜,不会影响诊断结果;3分,回肠、直肠与结肠充盈较佳,空肠充盈较差,黏膜显示清晰不足,影响诊断;2分,回肠充盈较佳,空肠、直肠、结肠等充盈较差,黏膜显示模糊,诊断明显受到影响;1分,结肠、直肠无法充盈,肠管增厚无法判断,空肠、回肠充盈较差,伪影多,无法诊断。③ 比较2组检出病灶中显性、隐性出血的检出率。④ 对比2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的充盈满意率

40例患者中,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充盈满意37例,充盈满意率为92.50%。

2.2 2组病灶检出率比较

CT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75.00%,内镜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灶检出情况比较[n(%)]

2.3 2组检出病灶中显性、隐性出血检出率比较

CT组的显性出血率、隐性出血率与内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显性、隐性出血检出情况比较[n(%)]

2.4 敏感度、特异度

4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26例显性出血、14例隐性出血,CT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54%、85.71%,内镜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00%、73.33%,CT组敏感度显著低于内镜组(P<0.05),特异度显著高于内镜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与CT组比较,*P<0.05。

3 讨 论

OGIB指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未明确病因的疾病,多数病灶位于小肠,以血管性病变、占位性病变、炎症病变、息肉病变等原因为主[5]。根据临床出血表现、原因及部位的不同,临床诊断OGIB的方式也存在差异,而不同诊断方法可直接决定OGIB患者的治疗效果[6-7]。首次诊断OGIB时,临床多选择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检查,但胃肠道准备不充分,会影响病灶检出率,或为间隙性黏膜出血,再次检查则会发生活动性出血[8-9]。若上述2种检查仍为阴性,临床多主张以活动性出血(显性出血)或隐匿性出血(隐性出血)处理。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是目前诊断OGIB的新型技术,其中胶囊内镜技术为消化内镜领域的重大进展,具有非侵袭性、无放射性损害危害、有较高检出率的优点[10-11]。但这2种方法操作复杂,适应证限制严格,诊断中容易遗漏部分肠管。小肠CT造影是现今用来评估小肠疾病的新型手段,操作简单,属非侵入性操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

本研究中,CT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75.00%,显性出血率60.00%、隐性出血率40.00%,内镜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85.00%,显性出血率67.65%、隐性出血率32.35%,2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杜国忠等[13]报道的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准确率73.3%比较无显著差异。检出的小肠病变以占位性病变为主,其次为炎症性病变、血管性异常,但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浅表溃疡、糜烂及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仍需临床进一步结合胶囊内镜检查,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由于小肠迂曲、冗长,但各段小肠供血动脉来源固定,适度充盈肠管时,肠系膜上动脉分布规律[14]。因此采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在合理、适度扩张肠管时,可准确定位病灶供血动脉,明确病灶区域[15]。本研究中,CT组敏感度61.54%,显著低于内镜组的76.00%,特异度85.71%,显著高于内镜组的73.33%(P<0.05)。由此说明,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OGIB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可作为胶囊内镜的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在选择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时,肠道充盈状态的个体差异会影响病变检出,故需选择合理的肠道对比剂,其中水无法作为对比剂,易被肠道吸收,影响肠道扩张,而高密度对比剂会掩盖肠道出血区[16-17]。因此,选择对比剂时,需选择不易被消化道吸收且能充分扩张肠道的,减轻患者不适感。另外,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黏膜表层、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而胶囊内镜能清晰显示小肠黏膜表面的血管畸形、溃疡、炎症等,因此二者可相互联合,充分发挥良好的诊断效果[18]。

综上所述,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OGIB具有明显的诊断效果,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方法对黏膜表层、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低,故仍需临床进一步结合其他技术进行诊断,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猜你喜欢
大肠小肠消化道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一根小肠一头猪
养好女人小肠经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