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多学科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模式应用探讨

2019-10-21 07:15马宇婷熊芳婷李雪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组员专科科室

胡 敏, 马宇婷, 熊芳婷, 李雪芹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着最终的疗效,且与临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重症患者的各项机体机能低于常人,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下降,易出现营养不足,导致各类并发症,致使原有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改善重症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首选方法是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便是其中之一[2]。近年来,多学科专科护理小组的新兴护理模式逐渐体现出一定的优势[3]。本研究成立院内多学科肠内营养专科护理小组,针对本院各科室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重症住院患者104例,男59例,女45例; 大面积脑梗死19例,重症肌无力17例,呼吸功能衰竭24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中枢神经严重感染1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多功能器官损伤11例。纳入标准: ① 各类疾病符合对应诊断标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10分,营养风险筛查测定分数≥3分; ② 年龄35~75岁。排除标准: ① 完全性肠梗阻、肠缺血; ②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③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④ 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和严重吸收不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对患者的营养吸收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同时保持日常清洁,创口或病房消毒。观察组患者接受本院护理部领导成立的院内多学科肠内营养专科护理小组的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成立院内多学科肠内营养专科护理小组: 小组主体人员为本院护理部委任营养相关专业护士长担任组长、肠内营养护理专家(担任顾问),专科护士以及各科室骨干护士(担任组员)。小组组长负责全程监督护理小组所有事项,由专科护士组员进行文献调研,针对不同科室重症患者,分别搜集其对应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权威文献,由小组顾问总结并对所有组员进行集中讲解。其他组员负责一线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病历资料整理、归纳。

1.2.2 组员培训: 邀请院内或他院各科权威专家、护理经验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对组员进行培训,主要针对组员病理学理论知识、护理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再强化训练,细分操作技能,使其形成程序化、规范化流程。

1.2.3 建立管理标准: 由于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制订工作日志表并发放给所有组员,组员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记录,并每周定时检查,形成工作考核制度。建立护理记录电子档案,录入患者护理动态信息,方便随时调用查看。

1.2.4 全方位护理: 严格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从多方面干预患者治疗过程。① 实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将患者病情情况抓准、抓实; ② 心理干预。借助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培训家属基础护理技能的学习,增强患者治愈信心。③ 依据临床医师诊断以及营养师建议,制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营养方案,包括营养途径的选择、营养制剂的使用等,适应患者机体需要,做到营养治疗安全、有效、足够,有利于疾病恢复。④ 严格肠内营养规范操作: 营养液配制严格按照患者个性化营养方案进行,护理操作规范化,时刻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对并发症进行预案预警,若有并发症发生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3 观察指标

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含量; 记录所有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所有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学资料均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生化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白蛋、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生化指标的比较 g/L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反流误吸2例、吸入性肺炎1例,对照组发生反流误吸6例、吸入性肺炎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7%, 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 见表3。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2例、呕吐1例、腹泻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4例、呕吐4例、腹泻3例、体温升高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 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P<0.05), 见表4。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肠道属于人体较为敏感的器官,尤其是针对重症患者而言,该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身体各器官功能呈衰退迹象,特别是肠道功能衰退,蠕动减缓,致使患者摄入的营养无法充分吸收,机体恢复缓慢,甚至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因此,肠道又被称为“机体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5]。对于绝大多数重症患者而言,都会伴有意识、吞咽功能障碍等,导致无法正常进食,食管括约肌长时间无动作,逐渐变得松弛,加之胃动力也逐渐减弱,重症患者出现食物反流和误吸的概率非常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7%, 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作者分析,本研究选择胃幽门后空肠管饲喂养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其对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7], 热量、氮量和其他患者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摄入顺利,同时肠内营养能维护患者肠道功能,具有逐渐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正常消化功能、稳定内脏血流动力学以及减少胃黏膜损伤等好处[8-9]。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较为明显,实践操作错误、缺乏理论知识等问题会使护理工作变得机械化,缺乏针对性,同时也会容易使患者发生误吸或感染等情况[10-12]。本院成立院内多学科肠内营养专科护理小组,将独立的各科室重症护理骨干形成全方位护理团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训,提高护士护理能力,使其拥有更科学的理论指导、更规范的临床操作[13-14]; 同时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将护理工作精细化,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耐受性,合理配比相应营养方案,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15]。

猜你喜欢
组员专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爱紧张的猫大夫
小组落幕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