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①

2019-11-19 06:40王淑贤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开放式环节

王淑贤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目前,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朱文蔚,2017;贺瑞霞、朱高鹏,2017;陈燕和,2016),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缺乏创新(杨鹏程、陆丽芳,2013;白永秀、吴丰华、白泽润,2016);使用的教科书存在问题,注重理论堆积而缺少理论的内在联系(赵锡平,2011);课程脱离实践,学生出现“厌学”教师出现“厌教”现象(朱文蔚,2017;贺瑞霞、朱高鹏,2017)。学界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教材的再编(赵锡平,201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选读经典文献、撰写科研小论文(李伯霞,2010),增强学生研学能力以及集体研讨的能力(韩留富,2012;张晶,2018),对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当前的相关研究虽然提出了多种教学改革措施,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步骤方面还有待深化。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深入学习,基于本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以及对中国知网(CNKI)2013—2018年间以“政治经济学”与“教学”为主题词检索出的131篇与政治经济学教学思想与方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方法——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是结合“听”“读”“评”“写”“研”多环节设计,以课堂讲授、社会调查、阅读写作以及辩论赛等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的教学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应用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其中包括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予以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2)确立了五大原则,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坚持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对外开放。(3)形成系统学说。(来源:《学习中国》)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顾海良,2016;丁任重,2016;王伟光,2016),已经成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思路的共识。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自信等观念的提出,为适应生产力变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周文、方茜,2015)。因此,高校政治经济学在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同时,应该根据新的系统学说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与互联网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上述中国知网(CNKI)上2013—2018年间检索出的131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网络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研究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关于慕课(MOOC)与翻转课堂的研究较为常见,利用网络以及个性化教学也是一大特点(张萍等,2017;黄越,2011;蔡宝来等,2015;Haggard. S,2014)。然而,对于多环节以及开放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刚刚起步,根据应尚军、龚国光(2017)与贾莉(2018)的研究,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适用于经济类学科课堂教学当中。

通过对上述131篇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的分析(如图2、图3所示),可以发现当前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其特点是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研究支持等具有分散性。这说明广大学者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问题关注具有普遍性,也说明对于适合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尚不成熟。

图1 文献发文量线图

图2 文献基本信息分布

图3 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实施步骤和运行机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避免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秉承开放式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根据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原则,改变课堂以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式教育。通过让学生阅读政治经济学相关经典文献,加强学生读写能力;通过增加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1)加强学生读写能力。

为了配合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在教学开始阶段首先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经典著作。但是考虑到学生可能对经典著作中的描述和专业词汇产生疑惑,因此在设计读书列表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当代较为普及的财经类通俗读物,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比如说,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向学生推荐《资本论》《国富论》等经典著作,也推荐《经济学原理》(曼昆)等现代经济学教材,以及《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赤裸裸的经济学》(查尔斯·惠伦)、《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等通俗读物,这样可以由浅入深地使学生建立起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同时也会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学生可以在书单中选择几本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其中至少含有1本经典著作),读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扩大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所处时代的特点,体现开放式教学“寓教于乐”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

阅读之后,我们会要求学生根据所读著作结合感兴趣的社会经济现象,练习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加深阅读效果,并使学生对某个经济现象有独立的观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自由分组(3—4人一组),对组内的小论文进行自评与交叉互评,指出每篇文章的精彩与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分数。这样设计,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分享读后感中,通过相互督促与检查,提高小论文的质量,增强小组的协作团队意识,同时,学生因为需要小组分享汇报也会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更加自觉、高效地学习。

(2)增加课堂讨论环节。

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多以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特点,课堂讲授环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的描述以及隐含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以根据之前阅读写作以及组内分享讨论的所得所感,结合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勇于参加课堂讨论的同学给予鼓励。这对于开放式课堂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贾莉,2018)。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结合新旧知识获得自己的理解,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授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理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为了解决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边缘化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增设社会调研这一环节。理论结合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根据学生在读写环节的分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学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社会实践经历,增强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都是有帮助的。通过对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调研过程、调研目的、遇到的问题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方面的汇报,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以致用”,不仅增强了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增强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消除“厌学”心理。对于调研报告的要求,本着鼓励原创性和参与性的考虑,我们只对学生写作范式予以规范,并不针对内容过多地提出要求,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对学生领导力以及团队工作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

3.热点问题讨(辩)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认识

在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加入讨(辩)论环节,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环节学生所选案例,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讨论不设置对错、正反等对立的词汇暗示,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再以每组推举代表的形式进行班级讨论。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也可以利用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新闻,在课堂上予以介绍,根据学生所持不同观点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形成辩论的态势,依旧以先组内讨论、后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过程可以多次重复进行。这样的设计可以增添课堂的乐趣,使学生更加愿意融入课堂,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也锻炼了演讲口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共享创新的精神,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也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热情,为未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完善考核机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优化平时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需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机制。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来说,加大平时读写、社会调研、课堂讨(辩)论环节的分数比重是必要的(我们的设计占总分数40%,各环节所占分数依学生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环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

对于期末环节考卷的设计,也应该偏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考核。依据这样的设计思想,加大主观问答题的比重,相应地减少客观题的比重,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一学期以来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考卷问题。

以上多环节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边缘化以及理论过多学生不理解等问题。同时,通过多环节开放式的教学设计,也相应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达到政治经济学课程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从阅读写作环节到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例相结合,使理论生动可见;从社会实践环节到课堂讨(辩)论环节的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演讲口才等;从课堂讨论环节到期末考核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考查学生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通过政治经济学课程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概括出的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和运行机制(如图4所示),可以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同行们提供借鉴。

三、未来应用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的思考

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是融合了多环节教学模式(应尚军、龚国光,2017)与开放式教学方法(贾莉,2018),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做法可以有所差异,有所创造和改进,当然也可能存在新的问题或局限性。本文作者只是基于所在学校数十年“读、写、议”的教学传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改革和完善,将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尽量做到与时俱进,既规范合理,又相对简洁实用,确实较好地提高了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当然,本文作者无法对各高校政治经济学开课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把握,也没有特意区分国家重点大学、地区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与独立学院的开课区别与学生的异同,因此,本文所概括和介绍的基于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高校的不同教师,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环节开放式教学法,还需要根据所在学校自身条件状况、学生培养导向以及具体接受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进和变通,从而取得更加实际的改革效果。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开放式环节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正义逻辑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小学作文课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探究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