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教学探究①

2019-11-19 06:40于希勇
关键词:思政课准则思政

于希勇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定制”(customized)本为商业用语,意思是为客户量身剪裁。因其符合当今时代人们追求品质和个性的心理,被一些未来学者预测为“改变未来的十大技术”。本文借用“定制”这个名词“客制化”“个性化”“契约化”等内涵,将“思政课”教学的“专业定制”界定为:在尊重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特性、思想个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教学特长,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契合,教师教学特长和学生专业特色的耦合,从而有助于展开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学习”。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专业定制”之意义

(一)课程意义:有助于统整“课程思政”元素

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意在实现在专业课中有思政元素,也在思政课中体现专业元素,从而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梗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性。虽然无法穷尽专业与思政课的契合点,思政课也有其自身的课程体系不容拆解。但是,如果能在一门思政课中找到几个可以和专业契合的“亮点”,那么就有助于帮助该门课成为与学生的美好约定,让思政课程在整个高校课程中留下一道风景。风景,不仅是外在美丽的象征,还表征着一种超越教材而与学生现实相联结的精神关联。

(二)教学意义: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意义建构

美国教育家查理斯·西尔伯曼在《教室的危机》中指出了一种教学“风险”,即教学内容的正当性与学生自我意义建构的分离:“学者知道学生应当学习什么,但潜藏着一种危险:他们不过问学生想要什么。他们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兴趣、要求,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去构成学科内容。”西尔伯曼在此提出了课程是否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切性”(relevance)问题。以“专业定制”为突破口,旨在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某种程度的“意义危机”。

(三)教育意义: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转“识”成“智”

思政课要避免成为“水课”而成为“金课”,就要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眼”。对高校思政课而言,“教材”是统编的,但“学材”应允许差异性。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学生量身定制具有特色的思政课,在尊重学生鲜活个性、专业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反而有助于提升教育实效性,生发出教学智慧。实践表明,具有契合专业课特色的创意性“思政课”上法,也符合“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专业定制”的理论基础

(一)“泰勒原理”: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

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命名的“泰勒原理”(the Tyler Rationale),表述了课程编制与课程开发四个不可或缺的原理,并关联着课程编制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四个“问题”:第一,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教育目标?第二,准备以何种教育经验去达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教育性的经验如何加以有效地组织?第四,如何判定这些目标达成与否?其逻辑过程是:确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实施教育评价。“泰勒原理”的基本原理,就在于逻辑地进行课程编制中的这四个阶段的内容分析。

后继课程学者与教学专家惠勒(Wheeler)、蔡斯(R.S.Zais)等提出构成课程过程或教学设计元素的多种方面,都强调目的(aim)、学年、学科目标(goal)、教学目标(objective)的选择,要有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的计划化的学习经验,选择提供了某种类型经验的教学内容(教材),学校与课堂内教学过程的学习经验与内容的组织与综合,关心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的信息,关切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与意识形态变革等现实问题,以理想的路径选择组织符合学生独特认知逻辑结构的教学内容等。并重新界定了“学问”:产生教师与学生适当经验的教育源泉。

“泰勒原理”的启发意义在于:学生、社会、学科是制订思政课教育目标的“目标源”;同时,还要根据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进行过滤,从而制订特定化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意向性活动”:从教师意向到尊重学生意向

史密斯提出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1)系统知识准则(the Criterion of Significance to an Organized Field of Knowledge)。(2)历久尚存准则(the Criterion of Surival)。(3)生活效用或社会效率准则(the Criterion of Validity)。(4)兴趣需要准则(the Criterion of Interests and Needs)。这个原则以学习者当前的兴趣与需要为着眼点。(5)社会发展准则(the criter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这个原则是对“学生本位主义”“兴趣中心主义”的矫正,将个人利益与幸福感和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相关联。

思政课教学要真正提升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规范”重新定义科学的教学概念,在“系统知识准则”“历久尚存准则”“生活效用准则”的基础上,将兴趣需要准则与社会发展准则相结合。研究发现,一些思政课堂学生“抬头率”之所以不高,固然与思政课教师的水平有一定关联,但是期待所有思政课教师都能通过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抬头率”是不现实的。从根本上讲,应在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向性”。将思政课堂学习创造性地转换为学生行使民主学习权利、履行社会责任的“场域”。这就要求在课程编制及教学设计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个性化需要等得以体现。

思政课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应该是主导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以有意义的方式学习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容易形成“兴趣点”与“兴奋点”。第二,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鼓励学习者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达到目标过程中获得的进步。第三,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应体现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会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者的进步。

三、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路径探寻

(一)面向思政课学习者探究“专业可能”

思政课的“本真教育”不仅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还要面向未来“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就是意义丰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世界,回归、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政课也就是“本真教育”。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的根基在本真教育中。本真教育是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能,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既使人懂得何以为生,又使人懂得为何而生,拥有人所特有的意义世界。”

教学空间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折射,是为“可能世界”提供各种“可能”的平台,思政课教学空间是搭建“意义世界”的舞台。思政课教师虽然不是“专业课教师”,但要有学科大视野,会讲学科故事。譬如,面对理工科(机械类等)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将“中国导弹之父”“两弹元勋”“中国核潜艇之父”等人物故事勾画为一个教学系列,整合到“基础课”“概论课”等章节的教学板块中;也可以从国家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爱课程”等资源库中,乃至从“抖音”等新媒体资源库中,发掘契合所教专业的相关资源,进行“菜单式”的教学设计。

(二)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实现教师教学特长和学生专业特色的耦合

在笔者团队推进“专业定制”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把“画说”“家乡美”“读写议”“时政评议”等“专业定制”路径与教材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系统化梳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元素以及教学理论与学习行为等融为一体。譬如,通过艺术设计传承“红色记忆”。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艺术作品表现中突出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通过手绘、视频、动漫等形式,深入阐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元素。同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特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教师教学特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契合、教师教学特长和学生专业特色的耦合,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示例如下:

表1 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示例表

(三)在个性化学习场域中融贯“思政课堂”与“专业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八个统一”,其中一条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实施精准化教学,使思政课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在“意义世界”中营造育人空间。从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价值信息”,建构出富有意义关联与命运勾连的“学习场域”。

从中观层面来讲,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整个框架可以分为三层结构:社会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这三层课程又可区分为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两大部类。作为基础课程,思政课往往被认为与人格形成相关;作为专业课程,往往被认为与学力形成相关。然而,“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不是彼此割裂的两个过程,而是伴随着大学生专业成长与人格提升的融贯过程。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也不应是两种教育教学的分野,而应相互借鉴、相辅相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思政课是培养学生人格而有着一定专业(知识)含量的“基础学力课程”。

总之,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应用到教师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专业特色、教师专长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将课堂教学时间浓缩为“金课”时光,让课堂教学充满“闪光点”“兴趣点”“兴奋点”。如是,教学过程变成富有内在生命彰显与沟通的“我—你”关系发现之旅。

猜你喜欢
思政课准则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