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群众体育道德践行的路径

2019-11-26 05:18谭分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价值观

谭分全

1 前 言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也在加快,依据新时期体育的发展可以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实现了体育三大形态的基本格局,为了能够真正体现出中华体育的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成为了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众所周知能够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正能量应该归属于群众体育道德建设,在当前体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新时期应该把群众体育道德摆在什么位置?如何把加强群众体育道德建设渗透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中?怎样体现出群众体育道德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发展群众体育道德事业,使得群众体育道德与社会道德互融共进,以时代精神考量群众体育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等为思想基础探索群众体育道德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分析新时代群众体育道德的历史溯源、群众体育道德的核心内容、群众体育道德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表现:从职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变、群众体育道德教育以及升华,从而加速群众体育道德品质的提升,还原体育精神的本真,形成体育正能量来更好的促进社会道德建设,为实现体育强国指明方向。

2 群众体育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因由

2.1 群众体育道德的产生

群众体育道德形成要从人类社会的体育实践中分析和寻找。它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在人类有了社会分工后,直接在人们的体育关系中并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社会分工是群众体育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早期的体育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为了解决人们之间的社会体育关系和其相互交往中出现的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中的矛盾。随着社会出现阶级差异之后,便产生了各自特殊的道德要求,这时的群众体育道德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稳定地影响着人们的群众体育道德行为和个人品质。体育实践是群众体育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认识了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认识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与体育活动实践相联系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群众体育道德现象的形成:群众体育道德现象的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群众体育道德实践现象,它包括社会整体的群众体育道德实践现象和个体的群众体育道德实践现象。另一部分是群众体育道德意识现象,它包括社会整体的群众体育道德意识现象和个体的群众体育道德意识现象。勇敢、进取、积极、主动精神是群众体育道德的重要内容。体育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地位,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2.2 群众体育道德发展

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进入在阶级对立中运动发展的私有制社会,原始社会的群众体育道德也随之解体,人类的群众体育道德走上了阶级群众体育道德历史进程。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形式不断改变,私有制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大历史形态,与此相应,群众体育道德也经历了三种历史类型。其一,奴隶社会的群众体育道德:当时的体育与军事、宗教、礼仪以及统治阶级的娱乐生活结合起来,它主要服务于军事以及奴隶主阶级的享乐生活,在今天看来有些甚至是不人道的比赛,比如在竞技场上的摔跤、角力等运动中,允许扼颈、折手指、剥趾甲等凶狠行为,为适应掠夺奴隶战争的需要而被当时称为勇敢的群众体育道德。其二,封建社会的群众体育道德:群众体育道德受社会道德的影响,统治阶级总是利用这一工具,来灌输封建等级观念。享乐、尚武、强调习礼和修身养性这三种群众体育道德形式无不反映出当时群众体育道德的封建因素。其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群众体育道德:近代资产阶级群众体育道德观是勇敢、顽强、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品质,而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竞技体育已高度职业化和商品化,金钱成为资产阶级真正的群众体育道德。

3 群众体育道德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价值与规律

3.1 群众体育道德由职业化向社会化转变的规律

体育事业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与改变,同时也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不同的社会分工展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正如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体育社会关系亦是如此,在体育职业化道路中难免会出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等之间的交错互融,经过长时间的矛盾积累,才产生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意识和诉求,逐渐制定出相对应的规范和行为准则。[3]正如: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技击类运动等都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然而这些矛盾并不能用硬性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就要依靠群众体育道德规范来填补体育法规的不足,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群众体育道德行为和个性品质。

3.2 群众体育道德的社会价值

依据时代特色中华体育精神一直是不变的旋律,发展体育事业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体育道德不仅对社会体育活动而且对社会活动具有能动的价值作用,在群众体育道德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到群众体育道德的社会价值,才能够使得群众体育道德与社会道德互动发展,实现共赢。群众体育道德的社会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调节作用,在体育比赛中调节运动员之间、教练员之间、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之间、观众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矛盾。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体育比赛中,群众体育道德的价值才会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增多以及越发严格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的规则也越来越完善细致,但是再完美的规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群众体育道德的调节作用显得更为全面具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4]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榜样激励和群众体育道德约束等方式,使得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树立内心的信念和情感乃至充满体育精神的正能量,更是一种社会性的价值力量。

3.3 群众体育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

群众体育道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对体育意识形态、体育精神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还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通过群众体育道德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能动的指导价值。群众体育道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效用,不仅健全身体和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还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5]。群众体育道德教育的规律是从培养人们的认识能力开始,激励人们振奋精神、勇攀高峰,形成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但是对于反面事例,通过谴责、批评来教育人们,纠正不符合群众体育道德的行为,如使用兴奋剂、赛场故意违规、谩骂等不文明行为。群众体育道德教育就是要对这些不良行为施加压力,及时制止,同时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和良知。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体育道德要以时代精神为指引,把群众体育道德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群众体育道德理念。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群众体育道德践行的路径

4.1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健全群众体育道德教育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力量,时刻鼓舞着中华体育运动健儿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已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巨大财富。体育精神对群众体育道德教育起到了思想指引的作用,是体育文明的灵魂,使得体育有了生命力,形成了群众体育道德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如出一辙都具有群体性、民族性、约束性以及教育性,体现在拼搏精神、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公平精神、实力精神:突出竞技体育运动最终要靠自身的实力才能达到目标。健全群众体育道德教育,要遵循群众体育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认知、激励到批判谴责均体现出群众体育道德价值和作用。首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人群是比较复杂的群体组织,无论受教育程度、地位以及生活水平都有着千差万别,所以要在普及群众体育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分领域的思想教育;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摆脱消极影响,正如《论语》中讲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三,以精神教育为指引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用,使人们在获得健康愉快的同时,培养文明体育精神,从体育电视频道、影视传媒、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大群众体育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文化品牌。

4.2 提高群众体育道德修养,完善体育人格

以时代精神考量参与体育运动人们的道德修养。正如蔡元培曾讲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无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还是学校体育,给运动员、业余爱好者乃至学生都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精神力量。正如当今体育从业者,把为国争光,获取最高荣誉作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这里有冠军、有拼搏、有不放弃、有团结的力量等。击剑冠军栾菊杰曾感慨激昂地说:“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村升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快乐。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运动赛场那湿润的眼睛、那激动的泪水、那不断挥舞的拳头、那相互的紧紧拥抱、击掌都是运动员为国争光荣誉时的喜悦和快感,是他们对快乐、幸福的感受和体验,在那一刻他们忘记了曾经出早操的艰辛,忘记了做力量时咬牙坚持的痛苦,忘记了寒风中也能流下滚烫汗水的辛酸,没有苦就没有乐,没有乐就无所谓的苦。这里还有田径场上刘翔的坚持不懈,球场上姚明的锲而不舍,网球场上李娜的自信与坚持,中国女排的越战越勇等等,这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人格魅力。

4.3 改革创新群众体育道德评价标准,提升社会化水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群众体育道德标准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提升社会化水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群众体育道德评价标准。第一,坚持团结协作的精神。群众体育道德活动是处理和调节体育活动中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乃至国家利益的过程,那么这里就有了孰轻孰重的问题,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以群众体育道德活动中应坚持个人要服从集体、集体要服从国家,正如中国女排精神就是体育团结精神的代表;第二,坚持公平公正。就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任何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是基础,是体育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标尺,是群众体育道德规范的根本内容。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则破除迷信邪说,以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等体育文明思想为指导,杜绝一切行贿受贿、兴奋剂、体育运动造假等现象,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文明运动,公平竞争;第三,坚持爱国精神,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从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群众体育道德主体要始终坚持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对于自己从事体育运动项目都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以积极的精神和态度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恪尽职守,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运动中要始终履行自己的信诺,坚持和平友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积极健康的去运动。群众体育道德是与社会道德如影随形的,把社会的发展渗透到体育活动中,改革创新群众体育道德标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是提升群众体育道德社会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群众体育道德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契合点。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2010—2019年我国体育道德研究进展分析
价值观(二)
真正的体育精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