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师范”建设体育师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阳江、顺德为例

2019-11-26 05:18石梅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龄师范院校师资

石梅芳

前言

我国的师范教育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已形成了完整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1]。但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化方向转型,师范教育功能弱化,许多师范生在上岗后表现出学科知识不扎实、师范技能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结合《方案》的要求,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三下乡—‘新师范’调研队”队伍,共12人前往广东省阳江市以及佛山市多所中小学与在职体育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为本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访谈时间为2018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访谈对象为阳江市、佛山顺德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访谈内容主要从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教师教学、教师培训、以及体质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四个层面展开。

1 体育教师师资

本次访谈体育教师教龄从2年至20年不等,专攻体育项目为田径居多,其次是球类项目,无数、体操等偏少。与访谈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提出紧缺足球、武术、体操、游泳等项目体育教师相符。近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履增不减,学校体育项目发展愈加丰富,各体育类项目的社团、训练队、中高考等使得在校体育教师教学任务越来越严峻,教学压力越来越大。而公办学校招聘师资受编制限制,体育师资的配备无法最大限度的满足学校需求。访谈过程中,80%的体育教师认为政府和校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体育教师编制,以降低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师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一直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师的概念只停留在带领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认识上。事实上,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因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养成拼搏奋斗的好习惯,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通过访谈发现,现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课时均在12节以上,小学最多可以达到每周16节,另外还需兼顾各种学生社团、训练队、中高考体育训练等。但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师资不足,导致在项目分配上不均衡,体育教师超负荷跨项目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更有体育教师跨科目教学,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的教学。针对此问题,政府应该给予公办学校按学生比例及学校体育项目开展状况配备体育教师编制名额。民办学校相关部门应结合学校体育师资现状,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3 体育教师培训

“新师范”建设提出,与“新师范”建设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政府、高校、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协同互动机制,结合师范院校改革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能力不足、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衔接不够这三大问题,从源头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体育是一门理论+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所以对体育教师培训必不可少。从访谈中了解到,经济欠发达的阳江地区在体育教师培训这一方面比较偏向于理论知识,多以讲座和交流会方式进行,且科研培训的层次过高,与地区实际情况不符,无法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相对发达的佛山顺德地区对体育教师所组织的相关培训虽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却侧重于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教龄较长、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体育教师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容易产生怠倦心理,更需要灌输新的教学理念,接触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教学激情。

4 体制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广东省体育中考、高考都在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改革,说明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质发展。中考、高考的体育训练早已体育课堂的局限,普及到课堂以外的训练,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随之加重,教学压力增大。考试项目增设,学校却没有相应的场地设施及专业的指导老师,这无疑对师范院校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设计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培养需要一专多能,以应变体制改革”。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直接要求其学历、专项、运动等级等,且多采用先笔试后面试的方式,导致缺失很多学历有差距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同时,访谈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政府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也应体现在教师待遇方面。如合理安排教师编制以减轻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适当给予高温补贴等。

5 对策

5.1 政府应调查落实学校的学生人数、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合理分配体育教师编制名额,有助于缓解体育教师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5.2 师范院校课程培养处应分派专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市场(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制定培养方案。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体育课程跟岗、观摩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不足之处,明确学习目标,摆正学习方向。

5.3 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培训手段、培训方式,不能单一侧重理论、技能或科研,应全方面改善并提高。按教龄进行分阶培训,对于教龄较长的体育教师,利用分享、交流等手段缓解教师倦怠心理,进而端正教学理念。

5.4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新教师的招聘方式及招聘要求,同时,合理改善教师待遇问题。

猜你喜欢
教龄师范院校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