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合作与发展

2019-11-28 18:56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两地扬州文创

周 媛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文创产业是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创意与技术相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文化本身的价值已经难以预估,通过创意加工更能够放大文化的原有的价值。台湾文创产业拥有较好的创意,但文化资源相对较少,而建城2500多年的扬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嫁接台湾时尚的文化创意设计力量,能够将文化经济体推向新高,打造出与文化名城相匹配的文创产业。

1 扬州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1.1 文创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扬州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主一新”的格局,即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以文创产业为新增长点的格局。文创产业集聚初具规模。近年来,扬州相继成立了智谷文创园、五亭龙玩具城、玉文化文创园等文创产业基地,同时复兴了东关街、南河下、个园花局里、校场秦淮坊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但是扬州文创园的定位还处于初级阶段,园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其内生动力不够,因此仍然处在地理集聚的初级阶段。

1.2 文创产业发展承载力和支撑力不断强化

扬州政府加快打造重点园区,重点推进486非遗文化集聚区、扬州戏曲园、唐子城中医药养生禅茶文化旅游度假区,且加快培育扬州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其中报业传媒集团加大新媒体发展和资本运作力度,“扬州发布”入驻《人民日报》新闻手机客户端政务频道,与迦南基金合作打造文创产品交易所;广电传媒集团与北京文投集团合作,筹划成立了江苏文化科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1.3 文创产业专业人才不足,创新能力缺乏

近年来,扬州与台湾地区合作引进高素质创意人才,同时将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陆续在扬州各高校开设了玉雕、艺术设计、动漫等相关专业,进一步扩充文创专业人才队伍。但总体来说,在市场方面,扬州文创专业人才依旧有很大缺口,且文创产业加工类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很大,严重缺乏创意、营销、策划等专业管理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2 台湾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2.1 文创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

台湾对于文创产业的概念,最早是在1995 年“文建会”所举办的“文化产业研讨会”中,通过“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这样的构想提出来的。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2002年,台湾当局将文创产业发展列为“挑战 2008:重点计划 ( 2002—2007)”的子计划,并通过行政的力量再次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2010年,台湾当局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实现了台湾文创产业发展的法制化。2012年,台湾文创产业由原先的“文建会”管理转变为“文化部”下“文创发展司”专门管理。这一系列的措施,都给台湾当地的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文创产业体现多元化

台湾文创产业包含艺术、媒体、设计、数字内容四大类15项具体产业。内容上,台湾自身文化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使得台湾文创产业既体现出了台湾当地特色,比如台湾的高山文化,同时又结合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2.3 文创产业趋于集群化

近年来,台湾当局重点推动成立并发展了华山、台中、花莲、嘉义、台南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并给予一定补贴,以支持上述创意文化园区的发展。同时,台湾一些地区的民间自发形成了“特色文化创意街区”,集聚了一些小微创意工作室,个性小店铺等。

3 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合作现状

3.1 扬州与台湾文创产业合作的基础良好

台湾当局在2010年5月提出的“黄金十年”愿景将文创产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而大陆方面2017年文化部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行业。由此可见,海峡两岸都将文创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2010年7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正式签署更是为海峡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同时,扬州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创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设有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3.2 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化

海峡两岸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文博会,为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扬州自2015年起参加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陆续打造了“扬绣天下”“诗画扬州”等主题展馆,展示了扬州刺绣、扬州玉雕、扬州漆器等工艺。近年来,扬州举办了扬州文博会、“海峡两岸”(扬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也为文化精品和新鲜创意搭建了展示平台。目前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合作方式主要是台湾提供文创人才,扬州提供文创发展场所,由台湾人才主导经营,实现利益共享。

3.3 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

扬州文创产业以发展园区模式为主,成立了包括扬州壹点文创街区、1001青创基地、486非遗集聚区、设计瑰谷等园区,发展趋于同质化,盈利能力较差,大多数园区经营状况处于亏损状态。台湾采取的是创意人才培养模式,虽有创意,但缺乏资金和市场的支持。扬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丰富,且扬州文创产业有能力吸纳台湾文创产业设计人才、技术等,并进行相关合作。扬州和台湾文创合作机制的建立基础牢固,两地文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4 对扬州与台湾文创产业合作的建议

4.1 整合政府资源,强化引导作用

为促进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合作,需要整合政府资源,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工作小组。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完善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台湾当局的相关事项,促进施行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相关政策。还要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在新业态背景下,专项工作小组可以保持关注文创产业,关注扬州与台湾两地实时动态,通过组织企业考察学习、提供融资配比等方式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

4.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文创产业的发展基石是文创专业人才的培养。扬州方面,文创产业人才中,文创产业加工类人员占很大比例,严重缺乏创意、营销、策划等专业管理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且相关培训机制不够健全。而台湾方面,文创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因此扬州与台湾两地的文创合作可以通过引进台湾专业文创人才,引进台湾相关的培训机制,引进台湾高校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两地高校的人才交流等方式,联合培养文创产业专业人才,完善扬州与台湾两地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扬州与台湾两地可成立扬州与台湾文化相关研究机构,为两地交流构建平台。

4.3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维护文创产权

文创产业的高附加值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在扬州地区,人民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不够,这就需要扬州政府一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另一方面推进文创产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优化和改进现有规章制度,从而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推进扬州与台湾两地经贸合作。

5 结语

本文以扬州与台湾文创产业的合作为出发点,得出扬州文创产业有着政策、市场、资金方面的优势,但是缺乏文创专业人才,而台湾在创意、人才、营销方面有优势,却受限于市场狭小、资金等问题。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扬州和台湾唯有走优势互补的道路,合力提升中华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文创产业的共同发展。

海峡两岸以共同的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文创领域展开合作,不仅提高了两岸的经济依存度,更构建了两岸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

猜你喜欢
两地扬州文创
脚下较量
陶溪川文创街区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