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媒介传播领域的发展探析—以微软小冰为例

2019-11-28 18:56林润茵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冰媒介人工智能

林润茵

星河控股集团国风艺术馆,广东 深圳 518129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人类必须用双手撰写新闻稿件的枷锁,宣告了智媒化时代悄然来临。人工智能的代表产物—机器人,能够依据写作主题通过互联网进行查找整合,再借助数据分析,对目标精准定位后分发新闻信息。新媒介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人类独有的感知模式进行复制,推动着智媒化时代向前发展。

小冰是来自微软 (亚洲) 互联网工程院的机器人,在短短时间里,它进驻封面新闻APP,进驻《钱江晚报》担任记者,进驻“浙江24小时”开设了专栏。在这些平台,微软小冰如同一名真正的媒体工作者,她几乎深度参与了整个新闻制作及传播的过程。在新闻生产和媒介传播逐渐向智能化趋近的当下,人工智能利器打造了媒介新生态,人工智能赋能媒体全产业,引发了新闻业重生。

1 微软小冰的在媒介领域的商业运营模式

1.1 通用框架迭代,掌握数据循环

小冰已经发展到第六代,担任过新闻写手、评论员、记者、主播等。她之所以能担任这一系列职务,并不是因为技术超前,而是因为同一个基础框架上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掌握着数据循环。小冰主要依靠产品来获得营收,通过实现自身的框架迭代,在媒介领域引导着商业化道路。

以小冰做记者撰稿为例。首先是通过小冰白盒写作辅助工具完成稿件的选题收集,然后生成新闻稿件。小冰经常执行的任务就是通过微软必应搜索引擎,搜索出当前热点新闻,然后在各社交评论平台提取网民对于该新闻的最突出的看法,再通过新闻卡片提炼一个标题或概要。“预测新闻”也是小冰的一大职能,其原理是将学习模型用于全网数据,挖掘专家和读者的喜好,生成迎合上述喜好的稿件。这种撰稿方式与普通记者的常规采写刚好形成了互补。

其次是精准推送分发,个性化推荐新闻。通过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客户端告诉小冰用户是否有过评论、点赞,以及用户停留时长等。持续优化迭代算法,用户的行为数据越丰富,分发越精准,机器分发就替代了人工分发,这成了新闻客户端基本的发展逻辑。而小冰也可以通过观察识别用户对某一位记者的稿件的偏好,勾勒用户画像,标识文章特征,以此来更精准地匹配内容给用户。

1.2 与Bing搜索引擎加速融合,推出全新的智媒体商业平台解决方案3.0

随着微软小冰与Bing搜索引擎的加速整合,智媒体商业平台解决方案已从接入微信、微博双平台的2.0版本,演进升级为接入和即将接入近11个端媒体的智媒体商业平台解决方案3.0,平台与《春城晚报》《封面》等媒体端深度融合,增加了媒体知识图谱、交互式阅读、媒体生产力、大数据预测、个性化推荐、全平台知识共享六个板块。用户借助媒体知识图谱,每天看到的新闻是实时自动更新的内容。因为该图谱以全球新闻为数据源,深度挖掘各新闻的含义及新闻内容背后的知识逻辑关系,然后梳理出各新闻之间的关系和新闻背后的故事,构建新闻故事线,实现海量新闻话题聚类。

结合小冰的力量,升级后的智媒体商业平台更加了解与用户的交互形式,打通了内容和用户资源,便利了内容的挖掘、选题、深加工和观点的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媒体格局。

1.3 做一个第三方开放平台

除了用同一个框架迭代,为智媒体商业平台提供解决方案之外,微软还将小冰的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一个第三方开放平台可以带来丰富的数据,微软与这些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利用各自优势,实现了合作共赢。在第三方合作项目上,小冰主要通过收费和资源置换来实现盈利。

在掌握了行业内前沿技术和赢得诸多优质合作伙伴后,小冰已经开始有创收,商业化运作进入正轨。但是微软内部同时也认为,小冰不需要商业化证明,其商业潜力越大,越需要保持克制。小冰在传媒领域生产的内容产品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继续与商业化隔离,对商业化保持克制,是对人类最基本的信任的保护。

2 媒体智能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媒体从业者角色的冲击和调试转型

伴随着媒体智能化的发展,新闻工作者将面临这样的担忧:生产新闻的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专业媒体工作者。毋庸置疑,在讲究时效和速度的动态新闻的报道上,人工智能呈现出比人脑更大的优势[1]。

根据算法作用于新闻生产链的程度,人工智能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期是感知智能,在采、写、编、评的新闻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与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辅助记者存储和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后期则是认知智能,人工被全面代替,新闻生产等几乎完全依据算法进行[2]。因此,人工智能对媒体从业者角色造成冲击的同时,也有助于媒体工作者的调试和转型。例如微软小冰使媒体工作者从事务性和琐碎工作中脱离出来,做更多深度报道,创造出更有价值、有洞察力、有人情味的新闻产品。人类的优势在于从事创造性和逻辑分析性强的工作,记者可以用自己的创造和情感温度,做深度访谈或社会调查,强化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2.2 “信息茧房”的产生和在新闻编辑需建设的思维

媒体使用人工智能的本意是对个体与信息、个体与媒体的连接进行关系重塑,但其个性化服务将用户困在某一限定领域,以致用户如同作茧自缚般陷入“信息茧房”。经过网络大数据分析后的信息繁杂多样,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判断哪些是有用信息,真相被一层层的无用信息缠绕,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后真相误区。

新闻编辑应具有主观意识的宏观把控性,在初期组稿、中期审稿、后期策划时,新闻编辑应当以智能技术为辅助,延续自己在传统时代下调控者的角色,从宏观层面对智能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先进文化的引入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否采用智能技术创作新闻,新闻编辑都要塑造敏锐的新闻思维。除此之外,网络媒介为网民构建了隐形化的发言环境,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成为人们讨论热点话题畅所欲言的平台,建立多维的网络新闻空间平台,也是新闻编辑拉近媒体和受众关系的主要手段。

3 媒介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3.1 “技术+内容”新型的多维拓展

传统媒介单调乏味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逐步被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打破,以微软小冰为例,小冰能够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文稿、音频、视频、动画等转接到新型传播平台上,实现独立撰写新闻稿件、担当媒体主播、传播新闻内容等智能技术。同时微软小冰还可遵循“技术+内容”的全新模式,完成从新闻制作到播送的全系列过程。人们从互联网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最前线的新闻消息,不用受到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在无形中提高了人类的信息敏感度。

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新闻的各个环节融入产品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建设,用户可以既是新闻的生产者又是新闻的消费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依靠相关算法,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按照用户的兴趣给用户推送相应的新闻。人工智能技术颠覆了传统广播式的传播模式,推动了整个新闻系统的个性化发展,对媒体产品的制造、传播、消化、运营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创造了新媒体智能技术的重大变革。

3.2 “场景文化”的新型立体化建构

“场景文化”是一种集新闻、网络、社交、媒体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化。它将用户从外部引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成长壮大,推动媒介领域的顺势发展。顾名思义,“场景”即为“以人为主体,周围所有景物和事物与之相结合”。随着大数据、传感设备、移动装备、社交网络和定位系统等技术不断成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模式将被重塑。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新闻正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画像,有区别地推送给用户。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新的场景文化,这种文化的建立以及进一步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升级。

3.3 新闻工作的主体依然是人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新闻生产中,简单的、整合性的工作将被计算机取代,因为计算机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记者、编辑们可以花更多的精力用于制作原创内容,专注于更有专业水准和创造性的新闻,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将改变。新闻工作者应当了解最新的技术,同时保持最可贵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不能更新自身能力的传统媒体人将被淘汰,新的岗位例如数据分析师、机器新闻监督员等将应运而生,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宣告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终结,新闻工作的主体依然是人。

科学的终点是哲学。人工智能如果徒有技术和数据,却没有触动心灵和情感的温度,那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人类的进步,一定是生命本身的觉醒和提升,最终还是要守望人本身的价值。

4 结语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世界的结构、秩序和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冲击,对现实社会进行调整和重塑[3]。小冰可能通过持续的迭代在认知智能上赶超新闻专业从业者,甚至给传媒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但新闻从业者不应惧怕挑战,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技术的到来需要传统新闻人调整思维,打破局限性,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对新闻的控制能力。只有跟随技术的革新,适应业务的内容转变,建构和转向新闻编辑思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机共生”,彰显人类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小冰媒介人工智能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书,最优雅的媒介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数读人工智能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