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与农村产业融合研究

2019-11-29 07:10徐雪竹
时代经贸 2019年33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农村

徐雪竹

一、互联网技术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

2015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指导理念和方向。一般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在既定的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培育新业态模式和增长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力,也可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成为最具创新性、最具影响力的领域。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机会、挑战,也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克服传统农业生产不足,有利于实现按需生产、便于流通和销售。

二、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中面临的挑战

(一)高素质“新农人”匮乏

现代农业需要的是懂农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新农人”。但由于农业风险大,留在农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往往受教育水平不高,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只有1.2%,高中学历也只有7.1%。人才匮乏在基层农业和种养企业尤为突出,有些智慧农业的试点企业配置了智能设备,但会用的人很少,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受到影响。此外,低教育水平还制约了农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第43次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非网民3.55亿。在移动互联网简单应用方面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购物、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等方面,因其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较高,城乡差距很大,在20%-25%之间,所以联网的智能手机作为一重要的“工具”还没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的,以种植业为例,这块土地“产前”需要什么质和量的种子、化肥、农药等要素;“产中”作物生长的状态如何,是否需要水分、养料、光照、虫病治疗等;“产后”产品可以通过何种渠道销售到何地去也可以借助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来完成。总之,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是互联网技术对农业领域的全面渗透。

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融合目前主要为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新一代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当前使用的各种技术、系统都需要针对性的研发,而我国在大多数尤其是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跟踪阶段,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此外,在物联网所需硬件产品生产上,比如电子标签、农业专用芯片、传感器、定位系统还有物联网卫星系统和专用基站方面的部分元器件至今仍靠进口满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的产业融合进程。

(三)农村基础设施和基础薄弱

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目前较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中。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和移动网络覆盖率直接关系到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实现。

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农村宽带用户全年净增2364万户,总数达1.17亿户,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占28.8%,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这一数据远低于城镇互联网74.6%的普及率。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全国4G网络达到了95%的覆盖率,但发展不平衡,农村特别是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还属于盲区。此外,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还需要保障农业生产的水电设施,还需要保障农产品再加工、销售的运输、仓储的设施。2016年末,99.7%的村通了电,但于设施老化,供电的稳定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等为基础的正常生产秩序。2016年末,全国99.3%的村通了公路,但公路的等级较低、质量差。在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存储过程中物流体系不完善,特别是运输的冷藏车和仓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新鲜度要求。

三、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建议

(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首先,对于下乡创业的先进项目,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助加以鼓励;给予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资金负担;在公共服务方面给予快速的回应和配合。其次,推动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方面向城市看齐,提供达到城市居民基本标准的生活便利设施,让外来创业者安心留下来。再次,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能,还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当地政府可以与大专院所开展定期、针对性的课程培训,从实践上帮助从业人员掌握操作技能。也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将从业人员需要的知识输入农村。最后,进行智能手机应用培训,使其成为重要的新农具。

(二)完善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体系

首先,我国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应根据世界趋势和我国实际,制定农业科技战略规划、方向和目标,为将来指明方向。其次,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应整合全国资源加强合作,联合向有关部门申报重大课题。再次,增加政府对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最后,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信息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农业物联网来说,涉及"智能灌溉、"智能温室"、农业无人机"等多个领域,根据华为的预测,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268亿美元。

(三)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4G网络和固定互联网的覆盖率,对已经接通的宽带设施进行光纤改造。推进中考虑到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体是电信营运商,资金压力大,财政需要增加对偏远、边疆和海岛地区信息基础建设的投入,对提供低价电信服务的运营商给予一定的补贴。其次,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再次,巩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鼓励阿里巴巴、京东等机构下沉农村参与建设,做好农产品运输、包装加工、仓储,尤其是要增加冷链运输工具,提高效率,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