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三大规范”编制与实施

2019-12-01 18:00李秋玲
航天标准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规范工艺

李秋玲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100854)

文 摘:通过研究新时期 “三大规范”(设计规范、工艺规范、试验规范)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企业 “三大规范”的特点着手,结合本单位的产品特点对 “三大规范”的宣贯和实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对推进企业 “三大规范”工作作了展望。

“三大规范”是对企业设计规范、工艺规范、试验规范这三类标准的统称,是航天总公司时期发起,并不断壮大、完善,是新时期被赋予新内涵新目标的重要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大规范”是企业在技术更新换代、科技队伍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总结的成熟产品的成功设计经验和实践成果,对缩短产品研制周期、保证设计质量、提高队伍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在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中,将设计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的类别放在体系的重要位置。

新时期,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三大规范”的编制与企业关键产品、新技术及新产业的关系更为紧密。围绕关键产品、新技术及新产业的设计开发、试验验证和工艺要求等方面,编制包括未来5年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表,作为企业技术的主要载体,使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航天科研单位 “三大规范”编制与关键产品、新技术及新产业的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

1 新时期 “三大规范”的特点及现状

1.1 “三大规范”的特点

“三大规范”从提出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几年,是企业科研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与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通过在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等多方面继承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诀窍,可以避免新一代技术人员重复过去的失败和教训,在研制、生产、试验的关键环节上降低研制风险和提高研制质量,有利于新技术装备研制的一次成功,是企业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

新时期 “三大规范”不再是总结过去,而是研究未来。新一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数字化研制过程规范化等促进了 “三大规范”的制定及应用逐步向系列化、产品化和模拟化等转变。

a)系列化:“三大规范”在企业中已具备一定数量,是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表中产品系列化发展,总结系列化经验是新时期 “三大规范”编制的重要特点。

b)产品化:“三大规范”在企业中围绕新产品、新技术开展编制,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技术发展,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是新时期 “三大规范”编制的突出特点。

c)模拟化:“三大规范”包含的技术工作、基本内容与基本诀窍,不再拘泥于技术人员的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利用仿真软件开展建模仿真、后期数据分析已是研制、设计产品的必要手段,模拟化、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的研究是新时期 “三大规范”编制的显著特点。

1.2 当前 “三大规范”存在的问题

随着军工行业改革,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 “三大规范”编制及贯彻实施中逐步出现了一些问题。

a)编制质量略有下降。部分 “三大规范”的主编人员没有严格按照企业标准的要求完成修订工作,个别规范由工作资历尚浅的设计师作为主编人员来编写,导致技术经验和成果固化效果不理想。

b)编制范围与技术发展及 “四个两” (设计优化要深入,工艺优化要深入;仿真、验证试验要充分,可靠性试验要充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要彻底,质量问题管理归零要彻底;工作形式要简化,工作流程要简化)的新要求结合不紧密。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集团提出的 “四项基础技术” (微系统基础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 “新三化” (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系统与分系统集成化、软件硬件相互渗透化),以及数字化研制模式中的建模仿真、数据分析等标准和规范相对较少。

c)对 《企业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和试验规范编制与实施工作指南》 (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2002年5月发布)贯彻落实情况不理想,部分企业没有对要求进行充分解读,没有形成适合本企业“三大规范”贯彻实施的管理要求或实施细则。

d)各企业均结合标准的清理复审工作对本单位 “三大规范”的现行有效性进行了梳理,但发现部分单位未对复审结果进行正式公布,部分废止规范的状态控制存在隐患。

2 新时期 “三大规范”的立项目标

新时期, “三大规范”的立项与编制已不再是以 “抢救宝贵经验”为主,而是与企业关键产品、新技术及新产业相结合,与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相结合。在整个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下确定 “三大规范”的项目,补充和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短缺的新技术及新产业相关项目或修订关键产品的已有项目,以适用性、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为原则,以系列化、产品化、模拟化为目标系统性的进行立项编制。

a)以企业关键产品系列化发展为目标,不仅把真正属于企业的关键技术、武器系统、分系统、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生产制造的工艺诀窍挖掘出来、保留下来、流传下来,还要对关键产品的 “三大规范”进行规划,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保障关键产品的系列化持续发展。我单位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时,充分考虑了各关键产品的特点,将各关键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表分部分编制,独立成册,各产品体系表中按功能系列类别和 “三大规范”类别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类,产品已编制的设计规范、测试规范和试验规范一目了然,需编制项目也清晰地呈现出来。本着急用先编,先易后难,实用技术先编的原则,计划编制时间,按计划有时效地完成各产品的 “三大规范”项目的编制[2]。

b)以产品化为目标,将企业中新产品、新技术及时地纳入到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微系统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新兴技术已在全球迅猛发展,有关新技术新产品标准与规范少之又少,为了有效减少标准交叉、重复等现象,迫切需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其协调发展。近几年,微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在我单位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大,受到青睐。已应用于各型号,但初期没有标准与规范的制约,技术人员在研发中,连基本的芯片命名、平台构建都是五花八门,随意而为。通过建立独立的微系统技术标准体系,梳理技术发展方向,总结已有经验,规划未来5年需要制定的规范,至今已完成九大类40项标准/规范的编制与规划。其中, 《数字类芯片逻辑综合规范》等8项规范的编制并实施,已成为微系统技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文件。

c)以产品模拟化发展为目标,将企业产品前期设计的建模仿真、后期的数据分析过程形成标准/规范纳入到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随着新时期数字化研制模式的迅猛发展,各类仿真软件层出不穷,企业产品设计研发不再拘泥于设计人员的理论计算和二维图样绘制,设计与工艺仿真、虚拟建模、试验模拟、三维设计、三维模型下厂加工及检验验收等都已提上日程。我单位在梳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时,重点关注产品模拟化发展,对涉及软件应用较多的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等产品及相关的机电结构设计,及时提出 《弹上结构产品基于模型表达的三维设计制造规范》等20余项规范的编制规划项目,引导产品模拟化、数字化研制模式持续有效推进。

3 深入开展 “三大规范”宣贯

“三大规范”编制与实施初期,基本以纸质文件进行报批与归档,规范发布后如要进行实施与宣贯,得从档案部门查找、借阅,手续繁琐,造成 “三大规范”信息闭塞,难以有效及时地开展宣贯工作。

随着技术进步,新时期 “三大规范”发布后,为了使企业技术人员更加快捷有效地了解 “三大规范”发布信息,了解 “三大规范”内容,我们建立了企业级标准 (含 “三大规范”)数据库,可通过标准名称、标准号、编制人等相关信息检索查询标准全文。数据库链接到单位内网系统中,方便设计人员及时快速地查找下载相关标准。

为了增强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高效地及时了解掌握各专业重要的和新编制的 “三大规范”,我单位组织了各种以 “三大规范”为主体的标准宣贯培训。以关键产品组成的专业组为单位开展 “三大规范”月月讲、 “三大规范”集中讲等活动,通过制定专项计划、落实授课到人、进行效果评价、纳入月度考核等管理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与宣贯。培训活动涵盖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和工艺规范,均由专业首席设计师、专业主任师、规范主笔人等技术骨干进行宣讲,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每次培训后通过试卷问答、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关键产品专业化的贯标培训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

4 积极推进 “三大规范”实施

“三大规范”应成为企业产品可行性论证、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和设计定型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企业设计、制造和试验工作必须执行的文件。随着 “三大规范”的贯彻实施,它的效益将逐步显现,可提高产品质量、节约产品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并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素质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下面以我单位几项 “三大规范”为例进行说明。

4.1 加强设计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微系统研发中心是我单位近年来新成立的研究中心,研发的微系统芯片可替代4块电路板的全部功能,满足信号处理的需求,可应用于多个型号。为规范后续研发平台的搭建和验证,研发中心设计师及时编制了 《数字类芯片随机验证平台构建规范》和 《数字类芯片原型验证规范》两项规范,提出了数字类芯片随机验证和原型验证平台的构建方法和构建流程,这两个规范贯彻实施后,为后续的数字类芯片平台建设提供了更好的设计依据,缩短了研发周期,使已有的设计经验得到了有效地利用。

4.2 规范工艺规程,提高产品一致性

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繁琐,需要用到相应的各类明细表、流程图和卡片以及模板都有10余种,编制工程特别耗费时间和精力。为统一各产品、各工序的工艺规程,我单位工艺组对近年编制的各类装配、焊接和调试等工艺规程进行了研究,将各产品的工艺规程分类汇总,制定了 《罩体粘接装配工艺规程编制规范》等7项工艺规程编制规范。对工艺规程卡片的组成、编号和签署要求、编制流程、编制内容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此类规范的贯彻实施,为设计师、工艺师编制工艺规程提供了编制依据,为缩短编制周期,提高产品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4.3 统一试验流程,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企业产品研制过程中开展各项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节约成本、缩短时间,确保各项试验顺利完成,试验规范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单位研发技术人员总结研制产品的特点和试验过程,编制了 《无线电引信低空绕飞试验规范》,该标准对整个试验的所用仪器设备、试验项目、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规范了绕飞试验流程,在使用中显著提高了无线电引信绕飞试验效率。经过几年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试验方法,研发技术人员在原标准基础上编制形成了航天行业标准 (QJ 20385—2014《地 (舰)空导弹无线电引信绕飞试验方法》),发布后对后续无线电引信绕飞试验应用更具指导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不一定要求 “三大规范”(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工艺规范)面面俱到、种类齐全,但是新时期企业制定的 “三大规范”一定要与企业产品的结构与特点相适应,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特长相适应。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 “三大规范”工作,规范技术发展、促进管理提升,形成完善的动态技术标准化体系,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规范工艺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秦山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与工作展望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来稿规范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大型船舶T型材焊接工艺试验及工艺再造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