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业所基于民用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2019-12-01 18:00包勇谭瑶
航天标准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品民用标准化

包勇 谭瑶

(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

我国的标准大致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军用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军用标准是由军队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为满足军用要求而制定的标准,是从事国防科研、生产和使用、维修活动的共同依据。显然,国家标准和军用标准既相互重叠,又各自独立,在国家工程项目和军队工程项目实施中,尤其在全军上下广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之际, “标准”已成为当下大家讨论的热点。 “十三五”期间,实施军油工程、物联网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时,如何使军民网络互通、平台一致、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已经成为军用标准化工作民用发展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标准化工作 “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 “提高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推进航天领域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的有机衔接和协调配套,建立层次分明,领域清晰的一体化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对于航天专业所,在民用产业中应该怎样开展标准化建设呢?以下从本所的民用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军工产品标准化管理思路,谈几点看法及思考。

1 民用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难点

1.1 军用、民用标准化管理工作模式无法兼容

民品与军品,在标准化管理上差异明显,本所的与民品相关业务职能部门设在民用产业中心,未设专职的标准化管理人员。首先,在本所民品产业管理中,尚未有标准化管理人员介入进行标准化指导、监督,造成民用产品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不足,存在部分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第二,标准化管理人员对民用产业了解不充分,掌握的技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较难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需要。民用产品批次较少,看似不需要进行规范的标准化管理,实则无论军用产品或民用产品,在缺少标准的有效监督管理时,往往存在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第三,本所现在面临着较大的库存过盛的问题,笔者认为合理消耗库存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1.2 尚未明确民用产品技术文件管理要求

不同于目前本所对于军品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有对应的所级标准作为依据,民用产品技术文件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各技术文件都未曾进行归档管理,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追责无据可查、无法可依的窘境。同时,对技术文件的管理是否严格按照本所军用产品的规定执行,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无论文件的格式、标识、完整性要求等都无法统一,造成了文件不归档,对设计经验没有固化。一个产品做完,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结束,对后续产品完善、售后服务缺少理论依据及基础保障,资源共享程度无法提高。

1.3 民用产品难以实现 “三化”

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模块化) (“三化”)作为一种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研制质量、降低研制成本以及研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军品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民用产品一般以适应市场为宗旨,生产批量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谈不上开展结构通用化设计、典型结构设计和典型工艺路线设计,且与现有产品的相关性、继承性差,更谈不上最大限度地选用已有的标准件、通用零部件、原材料、元器件,难以走“三化” 的道路[2]。

1.4 缺乏民用产业标准体系

民用产业尚未建立适用于民用技术高速发展的标准体系。没有体系,就意味着对于民用标准的管理随意、松散,不利于整个民用产业的发展。根据本所对于标准体系管理的经验,标准体系表是设计、工艺、质量、检验等人员选用标准的依据,也是编制缺项标准的基础。没有民用产业标准管理体系做支撑,不利于开展民用标准的立项、编制、评审等工作。

1.5 民用产品标准实施和监督不到位

标准化管理人员没有参与民用产品的技术方案、课题研究等工作,也没有对此类产品形成的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参与研制流程,也就无法提出标准化要求,造成标准实施监督不到位。不同设计人员对标准内涵的解读大相径庭,并且掌握程度各有不同,实施标准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更别提对标准实施有效监督。方案策划、设计、研制、生产的基础工作应该就是标准化管理。以上所提及的各种问题导致标准组织实施不足,过程监管不够,造成民用产业的标准化发展迟缓、被动。

2 推进民用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习主席指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标准化就是一个化繁就简、先易后难、先细后大的过程。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工作: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化就是通过标准实施来统一思想、建立流程、规范行为的过程,是标准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广而化之[1]。

早在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已开启了标准化建设工作。2008年,804所、809所、813所这三所合并之后,结合了原三个所的标准化专业经验,完成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基础支撑项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目前,已累计编制所标500余项、建立了宇航与导弹武器系统标准体系和专业岗位实施标准目录和 “三大规范”体系,已具有在民用产业内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我所在宇航用电子电路可靠性设计标准群的编制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优先结合电子电路标准开始民用标准化建设的探讨工作。

如何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中,找到符合军民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建设实施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该依托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所标准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参考其他专业所的优化方式,给出解决民用标准化工作的措施。

2.1 建立与军品兼容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建立军与民结合的标准化联合管理机构,来统筹管理两头兼顾、互相兼容的标准化相关工作。应以统一和分工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民用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即标准化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而民品发展行政部门分工管理民用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业务部门与民品发展部门之间应建立起互通交流的桥梁。标准化业务部门可根据多年标准化工作的经验,提出对民用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并提供指导;而民品发展部门则应组织了解其他专业所在民用标准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及成果,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标准化部门,从而使双方可以更好地总结,以找出适应本所民用标准化发展的优选实施路径。

2.2 打造有益民品发展的标准体系

应建立以军用标准为主、民用标准为辅,以实现军民互通为原则的民用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支撑民用产业科学发展。然而,标准化工作实现互通,重点还是在标准的制修订上,而标准制修订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标准分类。我们军与民标准化发展的不协调、不通用,主要在于我们对标准分类的准确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首先需要明确标准的分类,及时修订标准体系。本所现已拥有较为丰富的标准体系建设经验,标准体系已成为我所标准化支撑主业发展、保障型号研制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标准体系表系统梳理了所各级标准数量,并对适用性情况评估,基本实现了对设计、研发、试验、制造全过程以及产品各层级、各阶段的覆盖,为本所展开各级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了依据,支撑和保障了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随着近几年航天标准化新形势的变化,以及所承担的型号产品新的标准化需求不断涌现,需实时对标准体系表进行修订和完善。

2.3 积极制定民用系列标准

大力推行以军品为主、民用为辅的工作模式,本所自提出民用产业概念已有几个年头,笔者仔细翻阅了本所各类标准资料,尚未查找到专为民用产业建设而编制的相关标准/规范。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充分发挥军品标准化管理的优势,积极宣传、打破壁垒,使民品发展行政管理部门知悉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参与到民用标准制定工作中。其次,标准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民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契合形势发展,建立良性的信息互通及协同交流机制,使专业标准化管理人员与民品发展工作人员能够得到稳定的沟通交流平台,共同为全所标准化工作献计献策,尽快制定可以指导本所民用产业工作的标准/规范。

2.4 实现军民品项目管理机制融合

要实现融合,必须人力、物力、财力兼备,而思想是驱动工作的前提。建立民用互通的条件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备要素,只有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积极推动机制的融合,更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引导各级人员正确理解、学习和执行标准,对于重要的标准应及时组织宣贯。

对于需加速民品发展的项目,应积极实施标准化管理,固化相关标准化管理要求,形成规范,用以明确项目标准化管理的职责、工作内容等。建立以标准化职能部门为主、设计部门为辅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充分保证民用产业标准化工作协调统一。

2.5 加强民用标准化队伍建设

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现有专职标准化师的职业水平,优化标准化队伍结构,完善评聘、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升标准化队伍对型号科研生产的支撑能力,着重培养既懂得设计专业知识又具备标准化管理能力的专职人员。

其次,由于专业不断发展,技术多元化变革,现有的标准化专员负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模式已跟不上发展需求,所以应考虑组建以专职标准化管理人员为主,配置设计、工艺、质量等专业为辅的专兼结合的标准化队伍,形成稳定、高效的标准化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以匹配民用产业的迅速发展。切实加强标准化专业队伍和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有效落实标准化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健全标准化人员多层次培训、多方位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标准化队伍职业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最后,民用产品涉及面广,与其相关的各类标准资料不断更新、发布,现有标准资料无法满足研制要求。为此,标准化人员应主动与设计研发人员沟通,了解和掌握研发产品的目的及主要内容,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标准化情报等,并将收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及时选用标准,为民用标准化工作提供必备条件。

在不断发展、形成的民用产业快速发展新体制下,我们应出动出击、打破壁垒,将民用标准体系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规范管理。充分总结多年专业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发挥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优势,有序推进民用产业的发展。同时,以民用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继续探究适应发展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民用标准化建设的难点,以主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关键动力,以融合驱动为首要途径,大力推动共享产品的平台建设,积极制定各类通用标准。将标准化管理理念与民用概念双线贯通,形成技术互通、体系互通、人才互通的良性机制,真正达到为民所用的目的,实现民用产业与标准化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民品民用标准化
民贸民品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民族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统一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民品铜型材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6.99%
国外先进民用直升机FMS导航模式研究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