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分析

2019-12-02 09:29陈圣旋李柳莹李小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肋骨外伤重症

刘 宝 柯 华 陈圣旋 李柳莹 赖 清 李小红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春 529600)

重症胸外伤一般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在肋骨骨折的情况下,胸部失去骨骼支撑,将对肺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并可能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尿潴留、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1]。重症胸外伤所采用的保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优势在于保守治疗无创简单,针对已经处于重症状态下的患者,可以确保生命体征的平稳,避免2次伤害带来更为严重的情况。但近几年,其缺陷暴露无遗,保守治疗下骨折疼痛剧烈,许多患者无法忍受,且并发症较多,恢复时间长,需要一个较长的卧床休息阶段,这就可能造成气胸、感染、静脉回流受阻等多种并发症[2]。近几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的治疗中逐步有所应用,经手术复位骨折,并进行良好的固定可以使伤口恢复更快,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此类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差,因此不建议使用。而我院则在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了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比较发现,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现将其具体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2.5±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左侧胸外伤患者11例,右侧胸外伤患者12例,双侧胸外伤患者14例,有9例患者合并较为严重的胸外软组织挫伤;观察组患者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2.5±2.2)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左侧胸外伤患者12例,右侧胸外伤患者12例,双侧胸外伤患者13例,有10例患者合并较为严重的胸外软组织挫伤。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重症胸外伤,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生的充分说明下自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胸部畸形患者;排除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心脏、肺部等脏器存在病变或损伤的患者;排除存在智力或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粉碎性骨折患者,本次试验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患者一般病历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处置,包括吸氧治疗、外部皮肤损伤处理、抗感染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等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即为使用胸带对骨折处进行外固定,同时进行雾化治疗和镇痛治疗,治疗期间辅助患者排痰,进行肺功能训练等等。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如下:一部分有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常规开胸手术,严查患者胸腔,尤其是肺部组织情况,并对复合伤、血气胸等情况进行处置;找到骨折肋骨,实施临时固定。另一部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则待患者平稳后择期进行手术,一般为2-3天内,实施全身麻醉,于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下切开骨折外皮肤组织,直至肌层,沿肌纤维行走形解剖,游离相关组织,尽可能保持肌肉不断离,至患者肋骨骨折端后,对骨折肋骨进行解剖学复位,选择适合的接骨板进行内固定,较小的骨折可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确保胸壁恢复完整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本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抗感染与抗炎治疗,严密观察患者骨折固定情况,视患者情况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使用VAS评量表分别评价2组患者术后3小时、术后第1-第3天的疼痛情况,统计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次数,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小时VAS评分为(5.2±0.4)分,术后1天VAS评分为(4.5±0.8)分,术后2天VAS评分为(3.6±0.8)分,术后3天VAS评分为(2.5±1.1)分,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VAS评分统计分,n=37)

5.2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2±1.6)天,镇痛药使用次数为(2±1)次,其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14.4731/12.903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统计

5.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10例),2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1490),详情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统计(n,%,n=37)

讨 论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严重的胸外伤,导致患者肺部等多处组织受损,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威胁[3]。研究发现,肋骨骨折在胸外科各类疾病的发病中占比90%以上[4],该疾病可由暴力击打、外力撞击等多种因素引发,此外,老年群体因骨质疏松使得骨密度下降,也比较容易出现肋骨骨折[5]。

重症胸外伤不仅存在多条肋骨骨折,同时合并较为严重的胸外组织损伤,例如开放性的肋骨骨折,治疗难度比较大,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学结构,临床中针对重症胸外伤往往采用保守治疗,以外固定方式恢复胸外肋骨完整性,并同时采用吸氧治疗、雾化吸入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综合处置方式,确保患者在卧床静养期间体征稳定[6]。但从其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保守治疗方式疗效较差,容易发生固定不良以及多种并发症,预后效果难以控制,由于治疗周期比较长,未经手术修复骨折,所以疼痛比较严重,需要依靠镇痛药物减轻疼痛,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7]。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骨折处皮肤,能够对血气胸、复合伤等进行直接的处理,可有效避免因伤情严重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术后治疗效果。另外,手术治疗利用接骨板进行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肋骨的解剖学结构,保证固定良好,后期治疗过程中,不易出现滑脱、移位等情况,保证了胸壁的完整性[8]。相比之下,手术治疗方式更为直接,疼痛程度较轻,恢复更快,预后效果也更加容易控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小时VAS评分为(5.2±0.4)分,术后1天VAS评分为(4.5±0.8)分,术后2天VAS评分为(3.6±0.8)分,术后3天VAS评分为(2.5±1.1)分,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2±1.6)天,镇痛药使用次数为(2±1)次,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数据结果比较充分的佐证了上述观点,表明了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势所在。而产生上述数据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手术治疗虽然存在手术创伤,但能够依靠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骨折伤经手术复位固定之后,则能够逐步愈合,因此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了疼痛症状,也就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其次,本次所选取的患者年龄跨俗较大,且无十分年迈的患者,其机体耐受较强,可以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术后恢复也比较快,所以住院时间更短。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所选取病例中缺乏老年患者,那么对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针对老年患者的实际疗效,此处无法给出准确的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此外,本次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10例),2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赵大明[9]的研究中也提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症发生率为4.3%,而保守治疗下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2项研究均说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疗效更加明显,但在数据上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受病例数或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均可说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较高安全性及其预后治疗的优势所在。单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也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与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有关,也可能与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等因素相关。总之,要确保重症胸外伤患者良好的治疗疗效,未来,还需进一步的减少手术创伤,研发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以及更为有效的骨折复位技术,全面提升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10]。胸部作为支撑人体腹腔的重要结构,重症胸外伤可能导致支撑体塌陷,并对内脏造成挤压,或打破腹腔压力平衡,从而损伤腹腔以及腹部脏器的运作,因此,重症胸外伤患者还可能伴随腹腔出血、脏器受损等危重情况,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1,12]。从这一方面来讲,经手术治疗也比较便于发现腹腔内细小的出血点,并及时合理的给予处置,而这是传统保守治疗不具有的一个重要优势。另外,近几年,一些微型的骨折固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微型钢板固定技术、克氏针等等,未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有望研发出可吸收的骨折固定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骨折愈合后再次手术取出固定钢板的问题,更进一步的减少手术创伤[13-14]。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疗效明显,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和并发症,提升预后疗效,推荐在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治疗中使用。

猜你喜欢
肋骨外伤重症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迷人肋骨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