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

2019-12-02 09:29吴细英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患肢椎体骨质

吴细英

(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3300)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骨骼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以及骨质量降低,在轻力作用下极易并发骨折,尤以椎体压缩骨折最为常见。当骨质疏松合并椎体压缩骨折时,患者可同时伴有脊髓损伤,造成患者在骨折后的较长时间内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研究以1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5年8月-2017年7月。通过抽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65例/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区间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2.28±3.3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区间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62.17±3.39)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组数据无显著差异,说明2组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4]:(1)纳入的2组研究对象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经X线检查确诊为椎体压缩骨折;(2)无凝血功能障碍;(3)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2 研究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体温进行监测,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消炎、消肿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综合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除监测生命体征和遵医嘱指导用药外,(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多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沟通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注意观察患肢是否存在压痛感、肿胀以及青紫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及时上报主治医师。(3)积极预防患肢肿胀。术后辅助患者将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若患者的患肢伴有明显的肿胀感,则遵医嘱给予其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1)VAS评价标准[5-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为0-10分,10分表示患者疼痛剧烈,0分表示无疼痛,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深。(2)统计2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压疮、骨水泥渗透,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4)于护理前、护理后,评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反之则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明显改善。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5.2 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5.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中,感染1例,出血1例,骨水泥渗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中:感染1例,压疮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5%。经统计学分析,2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相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较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具体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比较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强度降低,骨质脆性增加,非常容易发生全身性骨质退行性病变。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微结构退化是骨质疏松的最明显表现,非常容易并发椎体压缩骨折,造成椎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2种治疗方法,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的应激创伤,但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且容易发生肢体功能部分丧失[6]。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整体、全面的护理方法,此种护理模式建立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规护理的内容进行了完整和细化,旨在通过系统的护理方法让患者获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对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疼痛程度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患者术后稍有疼痛感,不影响术后身体恢复,也不会引发患者过多的负面情绪。从术后恢复情况上来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患者和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相对较小,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从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上来看,采用2种技术进行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说明2种治疗方法均有较高安全性。此外,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改善,再次体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本结果与相关报道中提及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7],充分说明了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且本结果与临床相似度较高,体现了本研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患者疼痛轻,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椎体骨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