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9-12-06 12:57崔晶晶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敏感度造影心电图

崔晶晶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盐城 224000)

常规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仅能检测某时间阶段内心功能变化情况,但由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非是连续存在缺血症状,因此,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容易漏诊、误诊[1]。临床上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检查手段。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对9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9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男54例,女42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55.46±4.23)岁;病程1个月-5个月,平均(3.12±0.54)个月。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肌肥厚、合并心律失常及重度贫血患者。

1.2 方法 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用日本光电心电工作站(静态),患者取平卧体位,并采取常规检查流程[2]。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北京谷山丰24 h动态心电记录器,24 h连续记录患者的I、II、III、AVR、AVL、AVF、V1-V6十二导联心电图变化情况。至少由两名专业医师负责诊断[3]。

1.3 阳性标准 常规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对应ST段呈压低;下斜型ST段下移不小于0.05 mV,持续时间不小于0.08 s,J点型ST段下移不小于0.2 mV。动态心电图:ST段下斜型压低或者是水平性压低不小于1 mm,持续时间不小于1 min,短暂性缺血发作间隔时间不小于1 min,同时间隔期间ST段回升至基线。

1.4 观察指标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用率、均数±标准差(Mean±SD)描述计数、计量资料,组间行卡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

表2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2 结果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起病具有隐匿性的特征,易被忽视,临床发现时多数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阶段,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后果,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4]。实现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功能、心肌代谢、心电活动等出现异常,但无明显躯体症状,大多数患者均自觉无心绞痛症状,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容易引发严重不良后果。例如,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剧烈活动后出现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源性猝死[5]。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冠状动脉供血降低,进而诱发心肌缺氧、缺血。通过总结分析,无症状的原因主要在于:(1)缺血范围小、持续时间短;(2)缺血程度轻,没有达到人体疼痛阈值;(3)患者机体分泌大量脑啡肽,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冠状动脉造影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且受到辐射剂量、价格高昂、禁忌证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冠状动脉造影未得到推广应用。常规心电图主要是通过观察ST段变化情况来判断病情。但其记录时间短,不能将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情况反映出来,容易漏诊。由于动态心电图可以24 h动态连续性监测心功能变化情况,因此,对不连贯的、隐匿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着理想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敏感度造影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