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2019-12-06 12:57季婷婷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认可度预测值心电图

季婷婷

(南通瑞慈医院 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心脏疾病。临床上,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将其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但是无论何种类型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生活[1]。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表现为典型胸痛、猝死、心前区不适等。因此,加强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心电图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心脏疾病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经济性等优点。但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且缺乏规律性,导致常规心电图漏诊率或误诊率较高。动态心电图是通过动态心电图仪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 h或更长时间记录其心电活动全过程,能借助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分析,从而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但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取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9例作为对象,男32例,女27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57.95±6.72)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6.45±0.81)年。合并症:高血压21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3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均经临床随访最终确诊;(2)符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3)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有关检查、诊断。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入院病理资料不全者;(2)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诊断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3)合并凝血异常、精神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经临床随访最终确诊,确诊前分别对患者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1)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前3 d停止所有治疗、干预,检查前一天告知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及检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检查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叮嘱患者保持安静状态,全身放松,采用海数创公司的Inno-12-u及福田公司的Fx-7402十二通道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实施连续扫描,控制纸张速度为25 mm/s,保证患者检查过程中能获得平稳的基线,尽可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对于T波较导联R波降低10.0%以上并且ST段下移超过0.05 mV者视为ST-T改变[3];(2)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毕后,所有患者均采用BI9800型动态心电图仪完成24 h心电图监测,并将获得的数据、图像采用深圳博英的动态心电图工作站软件进行全面分析、处理。检查过程中根据检查需要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尽可能减少体位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3)判断标准。对于J点后80 ms位置ST段为水平或发生超过1 mm偏移,并且心电图基线发生升高或下降;对于ST段位移时间超过1 min,并且检查过程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超过2次,每次间隔1 min者均可视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诊断效能。记录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2)动态心电图参数。观察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ST段压低发生次数、ST段压低最长持续时间、ST段压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总符合及单次发作负荷峰值;(3)诊断认可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检查准确性、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对不同检查认可度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诊断认可度越高。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果比较 59例疑似患者最终确诊34例,动态心电图最终确诊33例,常规心电图最终确诊27例。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1。

2.2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比较 冠心病患者ST段压低发生次数、ST段压低最长持续时间、ST段压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诊断认可度比较 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准确性、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评分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且患者发病后常伴有冠状动脉循环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心肌需求失衡,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常规心电图亦是冠心病患者中常用诊断方法,能反映患者短时间内心脏兴奋性电波情况,能获得良好的诊断信息,具有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心脏疾病最基础、最早的诊断方法。但是,常规心电图临床使用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仅在急性心肌缺血伴梗阻时才能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导致临床诊断误诊率较高。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59例疑似患者最终确诊34例,动态心电图最终确诊33例,常规心电图最终确诊27例。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ST段压低发生次数、ST段压低最长持续时间、ST段压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说明将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获得与冠状动脉造影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心电图检查方法,能长时间无间断记录和分析人体心脏在安静和活动状态下心电图变化情况,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便捷、可重复性强及无创伤等特点,成为冠心病患者首选诊断方法。临床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动态监测患者24 h心电信号,结合心电图中ST段、心率等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频率,从而能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与预后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观察并记录患者完整的12导联心电信号,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实现心律、心搏及房颤的动态监测,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准确性、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评分,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说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表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果比较

表2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比较(Mean±SD)

表3 两组诊断认可度比较(Mean±SD,分)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且检查认可度与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差异,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认可度预测值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