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9-12-06 12:57邹于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数值侧脑室头颅

邹于虎

(肇庆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238)

本研究重点分析将头颅CT设备应用在检查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病情时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医院接受的100例老年体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老年痴呆患者与正常接受体验老年人,各50例,前者设为观察组,后者设为参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性28例,年龄58岁-83岁,平均年龄为(70.1±3.20)岁,参照组选择与观察组资料差异较小的50例健康老年人,最终确定参照组:男23例,女性27例,年龄59岁-82岁,平均年龄为(70.8±3.10)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和健康老人分别使用头颅CT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的外侧脑裂、三脑室、侧脑室和额时脑沟宽度,额角、尾状核指数值,以及平均脑沟宽度值7项指标。

1.2.2 检查方法 设备仪器:使用西门子Emotion 16排螺旋CT机设备。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60 mA、扫描厚度5 mm左右。扫描方式:听眦线(OM)。操作流程:调整设备、扫描7项脑CT参数测量、用检验多元进行回归分析、生成图像,最后分别交由2名经验丰富神经放射学医师阅片[1]。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Mean±SD),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证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外侧脑裂宽度值、三脑室宽度值、侧脑室宽度值、额脑沟宽度值、尾状核指数值、额角指数值和平均脑沟竞度值,7项头颅CT指标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见表现有精神恍惚、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很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要降低老年痴呆对患者自身和家庭的影响,就应尽早检测,通过早期诊断,及时进行预防、护理,避免病情恶化。而在检查中常用工具设备为头颅CT,可以在临床神经科疾病诊断起到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检查方式,头颅CT设备可以清晰地将脑部状况显示出来,便于医师通过三维图像找出异常之处,提升了老年痴呆病检测的准确性[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健康老年人一般在55岁-65岁后,脑部会呈现明显萎缩现象,此类问题属于生理性萎缩,并无病理表现,而在头颅CT扫描参数中,衡量额颞叶萎缩程度的主要是外侧裂宽度数值,额角指数则体现髓质萎缩状态,老年痴呆患者脑萎缩程度主要通过额颞叶萎缩体现出来。如果脑部神经元受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智力障碍,而脑部海马体主要功能是帮助机体进行学习和记忆,若海马指数不断提升,侧裂池宽度参数也出现上升现象,说明海马结构萎缩,临床诊断结果为记忆功能障碍。而检测是否存在老年痴呆症隐患时,需要关注各项数据状况,结合其中异常数据进行判断,从而有效诊断老年痴呆症存在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使用头颅CT设备检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测中痴呆患者CT参数测量结果显示,相比于健康老年人,患者的外侧脑裂宽度值较小,而与健康老年人的平均脑沟宽度值、三脑室、侧脑室和额时脑沟宽度值以及额角、尾状核指数值6项参数相比,老年痴呆患者的指数更大。说明此类变化并非生理性萎缩,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病理学契合,由此可以判断,使用头颅CT检查方式可以利用各项指数确定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利于患者及早接受治疗,临床应用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表1 两组头颅CT扫描结果对比(Mean±SD)

综上所述,头颅CT设备在早期诊断老年人痴呆隐患时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帮助患者确定病情状况,并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提升了临床干预效果,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指数值侧脑室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对?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
油菜花
嵇康·绝响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我国各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的指数法测评
——兼析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现状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