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在筛查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

2019-12-06 12:57徐显林张印许国华刘翠青徐静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胭脂胃镜胃炎

徐显林,张印,许国华,刘翠青,徐静华

(惠阳三和医院(有限合伙),广东惠阳 516211)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皆可见糜烂(平坦或隆起)[1]。根日本八尾建史教授的《胃的放大内镜》中的研究,早期胃癌的普通内镜下表现为红斑或黏膜色素变淡;窄带放大内镜下表现为:与周围黏膜有明显的边界;病变出现不规则的微血管(新生血管)或微形态(与周围正常黏膜胃小凹的减少、缺失)。靛胭脂是一种染色剂,在胃黏膜中染色后,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黏膜会出现不染色或淡染色,但是在平坦或隆起型糜烂病灶中也会出现不染色或淡染色,不易区分早期胃癌与糜烂灶。胃癌死亡率很高,资料显示胃癌5年生存率<30%,早期胃癌经过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在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20%-30%,远远低于日本的早癌检出率。2007年统计,胃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人,因胃癌死亡30万人,患病率和死亡率超过世界水平的2倍[2]。胃癌的预防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三早,为了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死亡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窄带放大内镜、各种色素内镜等内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惠阳地区,为了更好发现早期胃癌,特别是从慢性胃炎伴糜烂可疑病变患者中发现早期胃癌,本课题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靛胭脂染色技术应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提高惠阳地区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此次研究主要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因嗳气、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来我院消化门诊就诊,经过胃镜检查中发现慢性胃炎伴糜烂可疑病变患者1,73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因嗳气、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来我院消化门诊就诊,经过胃镜检查中发现慢性胃炎伴糜烂可疑病变患者1,736例,忽略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根据患者就诊数字分成两组,即观察组(ME-NBI+靛胭脂染色)及对照组(靛胭脂染色)。观察组白光进镜,发现糜烂灶(隆起、平坦、凹陷),行靛胭脂染色,对不染或淡染色病灶再行ME-NBI检查,根据ME-NBI诊断标准(与周围黏膜有明显界线;存在微血管或微形态异常的病灶)取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白光进镜,发现病灶,用靛胭脂染色后,对不染色或淡染色病灶取组织病理检查。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构比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药品 胃镜购自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Olympus GIF-H260Z电子放大胃镜,先端部放置软黑帽,主机使用Olympus EVIs-260SL系统;丙泊酚为静脉麻醉药物,购自西安力邦有限公司,规格:20 mL:0.2/支,国药准字H19990282;二甲硅油胶浆(胃镜用)为去泡剂,购自江苏省新余市博源生化医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规格:7 mL/支,国械注准20183661568;链霉蛋白酶颗粒为去泡剂,购自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000单位/盒,国药准字H20110030。靛胭脂粘膜染色剂购自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型号:MTN-DYZ-15,浓度:(0.2%±0.05%),国械注准20153220520。

1.2.2 试验分组 所有患者均由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有经验的内镜医师(主要由副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能熟练掌握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的操作,采用无痛技术胃镜检查,术前服用二甲基硅油和链霉蛋白酶,对患者进行两种胃镜检查,分别为普通白光+靛胭脂染色及ME-NBI+靛胭脂染色。

1.2.3 试验方法 检查前患者常规服用二甲硅油胶浆和链霉蛋白酶颗粒冲洗胃腔,在麻醉医师监测下均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保证后续检查的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行白光进镜,发现糜烂灶(隆起、平坦、凹陷),行靛胭脂粘膜染色,对照组用靛胭脂粘膜染色后,对不染色或淡染色病灶取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对不染色或淡染色病灶再行ME-NBI检查,根据ME-NBI诊断标准(与周围粘膜有明显界线;存在微血管或微形态异常的病灶)指导内镜医师直视下靶向取组织病理检查。胃镜活检组织均由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华银病理诊断中心病理医师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根据内镜下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检出率,有效检出率计算方式为:有效检出率=(结果阳性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及有效检出准确度。

表1 内镜检查阳性检出率

表2 病理组织学诊断检出率

表3 两组患者内镜下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高级别瘤变及中度非典型增生阳性检出构成比较 868例患者经内镜检查,ME-NBI+靛胭脂染色组内镜阳性检出患者48例,其与靛胭脂染色组内镜检出率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内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发现早期胃癌、高级别瘤变及中度非典型增生阳性检出构成比较 868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ME-NBI+靛胭脂染色组内镜阳性检出患者47例,其与靛胭脂染色组内镜检出率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内镜下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利用四表格法对ME-NBI+靛胭脂染色组和靛胭脂染色组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内镜下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发现:ME-NBI+靛胭脂染色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4%、83.7%、87.5%,而靛胭脂染色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6%、90.9%、97.9%。前者准确度为87.5%,后者准确度为97.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嗳气、反酸、腹痛、腹胀,少数患者可出现厌食、消瘦及贫血,而早期胃癌多无症状,也无体征,常常易被患者忽视自认为是慢性胃炎,等到出现严重的症状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常常比较严重。特别是慢性胃炎中的萎缩性胃炎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逐渐发展成为胃癌。目前在临床上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多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且被认为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常以平坦或隆起型病变和微小病变为主,通过普通白光胃镜难以达到精确的早期胃癌诊断,盲目活检容易造成漏诊,因此找到一种简单准确的筛查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近年来随着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术等新的检查技术的临床使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3-5]。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技术能清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超微结构帮助内镜医师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及凸显黏膜浅层的毛细血管网形态,可以增强黏膜表层的对比性,有利于更加清楚地观察黏膜表层的细微结构,因此内镜医师可以在成像系统中观察更加清楚简单,指导内镜医师直视下进行靶向活检,提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不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本研究分析ME-NBI+靛胭脂染色检查对慢性胃炎伴糜烂可疑病变患者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能力,通过观察组(ME-NBI+靛胭脂染色)及对照组(靛胭脂染色)慢性胃炎伴糜烂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利用ME-NBI+靛胭脂染色可提高在慢性胃炎伴糜烂可疑病变患者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研究表明,早期的胃癌手术5年的生存率比进展期胃癌患者明显增高,可见对胃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重要的作用[7]。因此本实验研究ME-NBI+靛胭脂染色来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有较高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普通白光胃镜检查中发现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发现可疑病变再行ME-NBI+靛胭脂染色检查,能提高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此基础上进行靶向活检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胭脂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红公馆造店记之胭脂水粉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花明驛路 胭脂暖
胭脂剑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