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

2019-12-06 12:57陈晓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脑梗死检验

陈晓璇

(韶关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韶关 512023)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在近些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威胁患者的生命,让患者每天生活在濒临死亡的恐惧中[1]。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讲究黄金时期,抓紧“黄金期”能对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抓牢黄金抢救期的关键就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在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判断指标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5名健康体检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55岁-75岁,平均年龄(63.4±0.7)岁。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大梗死患者2例,中梗死患者14例,小梗死患者9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47岁-78岁,平均年龄(55.5±0.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清晨让两组研究对象保持空腹状态,采取静脉血2 mL,随后离心15 min,转速为2,500 r/min,完成后提取上清液。使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使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依次输入到SPSS 18.0软件中,保证输入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者检验结果对比 梗死体积不同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内科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且治疗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即便是经抢救保住生命,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给后续的治疗赢得黄金时间[2]。检验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其中同型半胱氨酸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脑梗死[3]。发病机制为同型半胱氨酸能促进血栓素产生,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让血栓最终堵塞血管;C反应蛋白能对患者病变程度加以反应。将二者相结合,能提升疾病诊断率。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梗死体积不同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检验结果对比(Mean±SD)

表2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者检验结果对比(Mean±SD)

综上,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为病情诊断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脑梗死检验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