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原因探讨

2019-12-06 12:57王志沩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髓内钢板病情

王志沩

(花都区新华医院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800)

文献[1]认为,通过内固定物,能够有效连接骨折断端,从而快速促进患者骨折恢复和愈合,对改善肢体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内固定物断裂现象比较普遍,对患者正常预后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此选取22例骨折手术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共同特诊为均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所选病患均满足手术操作指证[2],且患者术前接受相关检查,病情明确。患者本人意识清晰,本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55.45±3.77)岁。病例选取符合伦理要求,纳入标准符合研究条件及无交流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对本组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资总结和探讨,分析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并对每种因素所占比例进行计算,做好记录和统计。

1.3 统计分析 选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15例、技术因素4例、材料因素3例,患者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断裂原因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组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技术因素和材料因素。这种情况说明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医源性因素,也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有文献[3]报道认为,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患者负重过早、材料选择不当等,均是引起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这与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契合。其中,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损伤程度重、功能锻炼不当,技术因素主要指手术操作不够规范,表现为钢板位置偏差、钢板长度不合理、骨折端复位效果不佳等,可造成钢板内固定物自身受力不均,从而发生弯曲、断裂,造成骨不连。材料因素则主要指内固定材料选择不正确,钢板断裂几率比较大,通常高于髓内钉。通过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内固定物断裂后,会引起患者骨折端变形,从而造成患肢严重疼痛,出现肢体肿胀、变形表现,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应对上述因素加以关注,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内固定物断裂影响到患者恢复。

表1 本组22例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分析

3.2 解决措施 (1)患者因素:由于多数粉碎性骨折治疗难度比较大,采取内固定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是很难恢复正常的骨骼应力传导,而是需要内固定物为其提供轴向传导力。为此,在选择钢板作为内固定物时,不应盲目采用锁定钢板,而是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钢板类型。对术中操作进行不断完善,保证手术操作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多鼓膜被剥离,从而影响到局部血供。与此同时,在进行功能训练时。应结合业主意见。采取逐渐负重模式,结合X线检查结果,避免过早负重。(2)技术因素:由于骨折类型比较多,因此选用的内固定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为患者提供诊疗时无特定标准,而是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为此,手术医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骨科专科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做到因病施治,术前充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选取最为适宜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牢牢掌握内固定手术操作技能。例如,对于骨干骨折患者而言,若患者损伤类型为闭合性骨折,则应尽量选择髓内钉作为内固定物,而不是钢板,从而发挥良好的稳定性,避免更多的骨膜被剥离。(3)材料因素:内固定材料如果选择不科学,也会增加断裂风险,应根据骨折类型正确选择内固定材料。例如,股骨上段骨折,可利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技术,但是此种技术不适合应用在胫骨骨折及股骨干骨折患者中。与此同时,随着髓内钉的广泛使用,螺钉和接骨板作为内固定物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是,如果一定要使用螺钉或接骨板,则应对其长度和厚度进行确定,如胫骨骨折至少要大于6孔,股骨骨折则超过8孔。

猜你喜欢
髓内钢板病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