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及措施的探讨

2019-12-06 12:57黄厚媚王丽征李施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负面分级情绪

黄厚媚,王丽征,李施文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1)

手术是治疗骨伤疾病的有效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水平,但因侵入性手术会使患者疼痛阈值升高,加之患者担忧手术效果,极易产生焦虑情绪,不仅会增加身心痛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降低预后水平。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护理技巧缓解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基于此,本文重点骨伤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及措施产生的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行骨伤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2.12±5.68)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5岁-75岁,平均年龄(45.12±6.12)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行骨科手术治疗;(2)术前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测评显示无认知功能障碍;(3)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精神意识异常;(2)患者电解质异常,酸碱度失衡,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心理干预,包括准备胃肠道、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规围术期心理护理分级标准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接受SCL-90评分,包括90个项目,5级评分法,根据每位患者评分情况实施分级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1)SCL-90各项评分低于2分,此类患者无任何负性情绪,给予常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即可。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服务患者,详细接受医院基础设施和病房情况,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在保持卧床下如何排便、咳嗽和饮水,为患者详细接受治疗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通过举例的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根据其骨伤部位指导患者选取舒适部位卧床。(2)SCL-90各项评分:160分-250分,各项评分≤3分,患者存在负面情绪,需要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分析患者的心理顾虑点,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答问题,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能达到的最大效果,端正心态。术前护理人员可通过邀请即将出院的痊愈患者与患者间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任值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可通过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传授患者鼓励自我、相互交流等沟通方式,舒缓患者紧张情绪。(3)SCL-90各项评分:≥251分,患者负面情绪明显,甚至存在自残倾向,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做好交流工作,告知家属患者实际病情,叮嘱患者家属24 h不间断看护,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疏导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增加查房次数,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心理暗示,使其端正心态正确面对疾病。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叮嘱患者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阅读读物,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针对失眠患者,可适时给予安眠药物辅助治疗。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平稳患者情绪,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患者心理情况介入心理咨询师。

1.3 观察指标 症状评分:根据SCL-90评定,共包括90个项目,5级评分标准,分数越低患者症状越优。焦虑症状:采用HAMA评分评定,共有包括14个项目,4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明显。疼痛程度:VAS评分量表评估疼痛,满分10分,得分越低,患者疼痛感越低。认知功能:MMSE评分:满分30分,认知功能障碍<2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CL-90、VAS和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术前1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后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现代医学范畴内较常见的手术,但骨科手术患处涉及范围较广,大部分患者因担心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严重制约手术进程和治疗水平。相关研究表明,围术期内患者负面情绪会降低患者疼痛阈值,降低预后水平[2]。所以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会患者的心理疏导。

心理护理是现代临床医学新型护理模式,护理模式强调心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过程强调解决围术期间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改善护患关系。共性心理护理是临床常见心理护理模式,针对性较弱,负面情绪较明显的患者常常得不到针对性疏导。心理护理分级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前由专业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优势首先可减少临床护理的盲目性,高效实现心理护理,其次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纷争。此外心理护理分级也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负荷,使工作效益最大化[3]。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分级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治疗水平。符合孙冰[4]研究结果,心理护理分级可有效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使心理状态保持最佳,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本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分级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应激源,消除患者错误的认知行为,降低POCD发病率。与刘凤娟等[5]研究结果一致,心理护理分级可控制不利于身心负面因素,发挥心理抵抗机制的作用,恢复患者认知功能,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Mean±SD,分)

表2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Mean±SD,分)

表3 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骨伤科患者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分级标准护理能够降低POCD发病率,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疼痛阈值和焦虑情绪,可在临床骨科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面分级情绪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