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CT诊断胆管癌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9-12-06 12:58王玉映周芙蓉黄衬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胆管癌造影剂细节

王玉映,周芙蓉,黄衬华

(东莞市企石医院影像科,广东东莞 523550)

胆管癌是症状较为隐匿的恶性肿瘤类型,可发生于肝内或肝外胆管,主要症状为黄疸,患者早期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感,但若不能及早确诊,可引发肝肾损害,发生转移、腹水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1]。CT检查是胆管癌的有效诊断方式,通过扫描患者胆管并进行三维重建,可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胆管病变情况,从而作出诊断,设计治疗方案[2]。但CT检查质量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注射造影剂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调节患者身心状态,提高CT图像质量[3]。本研究在CT诊断胆管癌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观察分析其效果与患者依从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择取80例本院接诊的胆管癌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0例)与细节组(40例)。纳入标准:患者的症状与胆管癌诊断标准相符;均接受CT检查诊断;患者与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合并肝、肺等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沟通能力差的患者。常规组患者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3岁-74岁,平均(59.66±2.07)岁。细节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59.81±2.22)岁。两组资料间差异较小,有对比分析的价值(P>0.05)。

1.2 方法 检查方法: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64排Discovery CT扫描系统(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304771号),检查前指导患者口服约1,000 mL清水,使肠道充盈后进行扫描,平扫参数:层厚10 mm,层距10 mm;薄层扫描参数:层厚2 mm,层距2 mm;增强扫描参数:螺距1 mm,层距2 mm。以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9)为造影剂,自肘前静脉高压注入,速度为3 mL/s,用量为1.5 mL/kg。由CT诊断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分析图像,并作出诊断。

护理方法: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与检查流程讲解、CT诊断室环境管理等。而细节组则采取细节护理,具体如下:①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手续。在进行CT预约时需给予详细的健康宣教,重点强调CT检查的优势、必要性、原理、作用、诊断价值等,使其重视CT检查,并针对患者对于辐射、造影剂副作用、过敏、癌细胞转移等问题的忧虑逐一进行解释和开导。应用心理学技巧改善其心理状态,详细告知患者造影剂使用时可能产生发热、疼痛表现。在于患者接触时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使患者在积极情绪的感染下,逐渐放松心情,减少恐惧、不安的情绪。②CT检查过程中,需依据相关操作要求严格规范操作方法,检查前需详细核对患者资料、病史、过敏史,并完善各类检查,确保患者无碘造影剂禁忌证。注意检查器械和药剂性状,备好相应抢救物品,以预防发生突发危险事件。检查时将患者调整至放松、舒适的体位,可采取一定的防辐射措施,减轻患者对于辐射的顾虑,并多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若患者精神压力过大,无法通过心理干预缓解,则可于检查前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能够专心地练习屏气,减少CT图像中的呼吸伪影。③注射造影剂时,需选取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选择19号-21号CT专用针进行穿刺,需注意预防渗漏,做好穿刺处固定,仔细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主动询问患者的不适感,若患者有咳嗽、嗝逆、心悸等表现,则需暂时中断检查,及时进行处理。检查完成后指导患者口服1,500 mL清水,加速造影剂排出,以免损伤肝肾。观察30 min,确定患者无过敏反应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患者的造影剂渗漏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发热、呕吐、胸闷等,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②比较患者对于CT检查的依从性,从患者心理、行为、呼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若心理状态良好,在各项准备工作中均积极配合,积极练习屏气和呼吸方法则为依从;若心理状态一般,各项准备工作中多为被动配合则为部分依从;若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对相关工作产生质疑,配合度低则为不依从[4]。总依从率=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表1 两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与不良反应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CT检查依从率的比较[n(%)]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与不良反应率的比较 细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50%)明显低于常规组(1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组药物渗透率(2.50%)低于常规组(10.0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T检查依从率的比较 细节组患者的CT检查总依从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T检查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方式,但若行增强扫描则需要注射造影剂,给患者带来创伤且可能引起不良反应[5]。碘造影剂属于化学制剂,对于部分患者可产生过敏反应,也存在毒副作用,且CT扫描所用X线存在一定的辐射,易导致患者对CT检查存在错误认知,对该检查方式产生排斥和恐惧的心理,降低配合度,进而影响图像质量,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6]。

胆管癌的患者群体主要为50岁-70岁的中老年人,老年患者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通常较差,也易受到谣言影响,对于CT检查的了解较少,使其面对CT检查时情绪起伏大,产生怀疑、恐惧、排斥等表现,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7]。在CT检查的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准备工作和环境护理外,通常仅采用简单的语言向患者讲解CT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且态度多为严肃而刻板的,不仅无法消除患者的不安感,还可能增大患者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获得患者的配合。本文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过程中采取细节护理,结果显示,细节组患者的总依从率(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82.50%),可见细节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检查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预约CT检查时,就从检查方法、原理、流程、造影剂作用、副作用等各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可便于患者理解,使其形成系统的CT检查知识结构,缓解患者的陌生和不安感,相比单纯讲解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更容易获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而在检查时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保持沟通交流,可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放松和改善,减少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使患者能够良好地依据指令进行呼吸调整,以免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变化给图像质量带来影响[8]。本文结果显示,细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药物渗透率也均低于常规组,可见细节护理还可减少CT检查中的不良情况,但两组药物渗透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考虑与研究对象数量较少有关。在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仔细调节患者身心状态,更需要注重CT检查各项操作的细节之处,包括肘静脉血管的选择、信息的核对、药品与器械的检查、穿刺处的固定、防辐射措施等,尤其对于机能衰退、血管脆弱的老年患者而言,精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胆管癌的CT诊断过程中,以细节护理进行干预,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检查配合度,减少不良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使患者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猜你喜欢
胆管癌造影剂细节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