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2019-12-06 12:58吴小良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胸痛急诊科成功率

吴小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急诊科是临床接诊、抢救、复苏危急重症患者的科室。而作为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科室,其在医院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以及医院的护理质量[1]。胸痛属于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而急性胸痛即为胸痛的突发性表现,可直接致命。因此,临床抢救是否及时是患者的生命保障。而如何有效的提高临床抢救效率是临床工作重点也是难点,优化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抢救效果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针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抢救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为22岁-65岁,平均年龄为(42.73±14.58)岁;发病时间20 min-56 h,平均(22.7±4.5)h;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21岁-69岁,平均年龄为(44.52±13.25)岁,发病时间30 min-67 h,平均(23.2±4.9)h。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急性胸痛常规护理方法,接诊后快速分诊,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吸氧等;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如下:①组建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专业急诊科医师担任小组顾问,同一班护理人员为组员,要求工作责任到个人,定期进行工作考核以及总结。②对组员进行护理路径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优化,确保急诊路径的有效实行,为临床抢救提高效率。③路径实施:患者入诊后,护士需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患者急性胸痛类型及患者有无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病史,遵医师医嘱进行抢救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Mean±SD)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而急性胸痛则是指突发性胸痛,其严重者可直接致命;临床数据表明,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0万-1/10万人[2]。有相关研究表明,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3]。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急诊处理的难点。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及时进行抢救是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保障,抢救越及时,预后越好。

急诊科往往是第一接触患者的科室,往往存在许多风险,如医患纠纷多、护理难度高等,诸多风险对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研究将急诊护理路径优化运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急诊护理路径优化的针对性措施在各方面均明显缩短了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从而保证了急诊医师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与既往研究[4]相符。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保障,大大地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优化,可明确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猜你喜欢
胸痛急诊科成功率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有些胸痛会猝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