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已将数字化转型和应对颠覆式创新融和发展

2019-12-10 00:45文/李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惠银行业金融服务

文/李 健

以下为演讲摘要: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是协会32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宗旨是建立有效的银行业研究合作机制,以“自愿、协商、合作、共享”为工作原则,联合行业研究资源,共享行业研究成果,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服务。

首先,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有必要搞清楚一个逻辑,就是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逻辑,坚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既是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前提,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另外,从增加金融要素供给的角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为普惠金融做出相应的贡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围绕“新技术与普惠金融”谈三点看法:

一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把应对颠覆式创新的挑战和自身数字科技化转型升级两项任务结合起来,并形成二者的有机融合。随着科技周期的创新发展,全球银行业自身也在推进数字化、科技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二者叠加,互相促进,有利于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二是从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商业银行目前都在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有的银行家还提出了“大银行不做小微客户就没有未来”。当前,从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的角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从零售、对公和中间业务等几个主要业务方向布局,通过发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智能化资产管理等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获得感,并达到降低信用风险溢价和小微企业信贷成本目的,为普惠金融做出相应的贡献。比如,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零售等模式层出不穷,居民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正发生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持牌的消费金融子公司,包括直销银行线上线下的结合等手段都在做消费金融领域创新服务的业务,扩大了金融的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从对公业务的角度,当前最热点的就是银行如何更好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融合金融科技,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立体化、场景化、智慧化,以客户为中心,真正打造“帐户+支付+融资”、“交易+数据+场景”、“资金+资产+撮合”三个角度立体化的闭环账户交易体系,有望通过增加金融供给、降低信用风险溢价、防范信贷风险等手段来为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出贡献。

三是从新技术发展的角度,商业银行对新技术的应用选择标准要高于社会其他行业,更为审慎。未来高度关注两个进展:首先是在“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的体制机制,以及它的公司治理、顶层设计、内部执行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跟现在这种新技术创新形成协同;另一方面是,开放银行概念的探索和创新,从大银行向中小银行开放相应科技赋能属性,到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中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开放相应金融服务属性,都是值得重视的创新发展趋势,也是打造生态化账户服务体系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最后,引用一句最近比较流行的话:“2018‘一笔狗销’、2019‘猪事顺利’。”希望在新技术的引领下,2018年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领域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都能够有效化解,2019年通过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和金融的高效融合,能够进一步顺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银行业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