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2019-12-20 06:04祁高月陈为海
城乡建设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农贸市场厨余餐厨

■ 何 晟 祁高月 陈为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固体废弃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按照其来源不同,国内通常将有机固体废弃物分为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以及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质资源,对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城市居民生活与消费、市政建设与维护、市区园林、商业及娱乐场所等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人畜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由于城市消纳有机资源的途径匮乏,未妥善处理的有机固废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会污染城市水体、土壤、大气甚至危及人体健康,来自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市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一、苏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及有机垃圾种类

苏州市按照“大分流、细分类”的模式开展垃圾分类,大分流就是按照生活垃圾的属性进行专项分流,将生活垃圾分成五大类: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和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就是将居民区的日常生活垃圾再进一步细分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见图1)。在这个分类体系中,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以及厨余垃圾都属于有机垃圾。

图1 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二、苏州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一)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苏州市在2010年建成投运了吴中区餐厨垃圾项目,该项目采用“湿热水解+厌氧产沼”工艺(见图2),投资1.45亿元,设计处理能力350吨/天。截至2018年,该项目累计处置餐厨垃圾98.35万吨,餐厨垃圾经过资源化利用,生产生物柴油达3.1万吨,沼气3391万立方米。该项目采用了“属地化两级政府协同管理,收运处一体化市场运行”的模式进行,由政府委托一家企业负责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提高了市场化运作企业的积极性和餐厨垃圾的收运质量,也减少了管理对象和环节,便于政府监管。

图2 苏州市吴中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工艺流程图

按照《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中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的计算方法,苏州市日均餐厨垃圾产生量为719吨,为全量处置苏州市区的餐厨垃圾,苏州市从2018年开始新建其余四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这些项目均采用了厌氧产沼的工艺,其中300吨/天的工业园区项目、200吨/天的高新区项目、200吨/天的吴江区项目已经投入运行,200吨/天的相城区项目将于2020年12月投入运营。到2020年,苏州市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250吨/天,在全量处理苏州市区餐厨垃圾的前提下,还能协同处理部分其他城市有机垃圾。

(二)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苏州市区的园林绿化垃圾采用就近就地处理模式,以乡镇为单位,由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建设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其中市级1座,日处理能力30吨;区级16座,破碎后制塑木、燃料棒、再生板材原料等。2018年,苏州市的园林绿化垃圾处置量3.19万吨。

(三)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根据对苏州市某区所有农贸市场垃圾成分和产生量的调查,该区农贸市场年日均垃圾产量约为117.08吨,占该区进入垃圾填埋和焚烧终端处置设施的9%,农贸市场每个摊位的日均垃圾产量为23.3千克,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摊位数、市场服务范围人口数量、批发零售兼顾的经营方式、蔬菜水果的摊位数量及比例。这些农贸市场产生的垃圾中有机垃圾占到了90%以上。根据这些特点,苏州市制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所有农贸市场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并将有机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严禁有机垃圾进入生活垃圾转运站和焚烧填埋终端处理设施。

苏州市农贸市场多采用中小型好氧就地处理设备对有机垃圾进行处置,就地处理以后产生肥料原料。截至2018年年底,苏州市已在172个农贸市场建设67处处置点,2018年资源化利用农贸市场有机垃圾1.92万吨。

(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苏州市从2016年开始选择部分居民小区开展厨余垃圾的分类,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采用“就地+协同+集中”的模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就地”是指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使用小型就地处理设施进行处置,“协同”是指利用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和农村可堆肥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协同处置,“集中”是指把厨余垃圾集中运输至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处置。采用这样的模式,苏州已经具备了处置市区30%厨余垃圾的能力,随着厨余垃圾分类小区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居民投放准确率的提高,苏州市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建集中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

三、城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及展望

(一)存在问题

1.城市有机垃圾中常含有非有机的杂质,特别是居民厨余垃圾的分类准确率不高,混入的非有机杂质影响了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及最终产物的出路。

2.集中处置设施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厨余垃圾集中处置设施不足。由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工艺尚不完善,缺少国家层面的标准,包括苏州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的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中未规划建设集中处理设施,采用分散式的处理模式运行成本高,要实现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需要建设相应的集中处置设施。

3.就地好氧处理设施的资源化利用产物消纳困难,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就地好氧处理设施缩短了处理周期,处置的产物难以直接用作肥料,同时城市对好氧产品肥料的需求不大,造成好氧处理的产物难以消纳。

(二)展望

1.开展技术研发,提高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对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研发,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完善技术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促进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在开发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技术的同时,也要对资源化过程中二次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发,减少资源化利用项目对环境的污染。

2.加快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充分考虑目前各种技术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地加大处置设施建设力度,国家层面可组织处置设施示范,形成行业内可复制的案例,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地方应该科学测算地区城市有机垃圾的产生量,提前规划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降低资源化利用运行成本,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3.提高城市有机垃圾分类的质量。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有机垃圾产生者的投放行为进行约束,降低有机垃圾中杂质的含量。提高居民厨余垃圾分类的质量,除了加大宣传引导之外,可以采用定时定点回收的模式来提高。短期内,在源头分类准确率难以提高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挤压后的干式厌氧方法也值得研究。

4.完善城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配套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并完善包括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端投放、收集运输和终端处置及产物利用的全流程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与有机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垃圾收费制度和资源化利用产物的推广使用激励政策,还应重点制定符合国情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和技术指南,明确有机垃圾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建设运行成本。

5.加强不同源有机垃圾的协同处置,推进有机垃圾的土地化利用。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将城市有机垃圾和农村有机固废进行协同处置,由于农村有机固废产生量更大,资源化以后更适合土地化利用,可以考虑将城市有机垃圾与农村有机固废好氧处理生产肥料,实现有机质的循环利用。

猜你喜欢
农贸市场厨余餐厨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