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途径研究

2020-01-01 12:59徐嘉张衍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院校中职

徐嘉,张衍明

(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顶层战略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时代的发展也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中职院校需要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一直以来中职院校教育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之间存在明显脱节,从而阻碍了我国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该文当中对中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途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1 职业精神培养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在实际教育中都是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即只注重人才的技能,而忽视了人才的职业道德,不论是市场还是学校都没有认识到职业精神培养对专业技能提升作用的重要性。职业精神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追求等内容,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指南。新时代职业精神也包含了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在职业精神中也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这也是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从总体上来说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1.2 融入专业技能教育有利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发展

目前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都尚未成年,在认知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较大欠缺,即无法认识到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对职业精神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而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职业精神教育也都是以传统说教式教育为主,实际教育效果不佳。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当中避免了传统说教式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精神的反感心理,提升了职业精神教育的效率。

1.3 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市场发展对人才职业精神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只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而缺乏必要职业精神的工作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德才兼备”成为企业用人的选拔标准。因此,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必须要做出对应的调整,在开展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人才的职业精神培养,从而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传统中职院校教育模式是以专业技能教育为核心,职业精神教育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当中,职业精神培养力度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基于现有教育模式实现对职业精神教育的全面改革,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职业精神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2 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原则分析

在上文当中对中职院校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融合必要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将重点阐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2.1 以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塑造为目标

实现职业技能教学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其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塑造为目标开展融合工作,实现全面改革,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为中职院校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融合提供必要的途径。

2.2 以专业技能教育为载体,以职业精神教育为灵魂

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要明确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中职院校必须要以专业技能教育为载体,专业精神教育为灵魂,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的融合发展。首先,专业技能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人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院校教育也必须要坚持专业技能教育核心地位,以专业技能教育为载体,将职业精神教育全面落实到专业技能教育当中,推动专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职业精神教育也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必须要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并以职业教育为融合教育的灵魂,将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3 弱化显性职业精神教育

所谓显性职业精神教育是指通过开设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精神教育,这种职业教育由于说教性较强,无法满足对学生职业精神深入培养的实际要求。因此,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之间的有效融合,必须要尽量弱化显性职业精神教育,在专业教育当中将职业精神内涵深化到专业案例、实际生活案例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形成影响。

3 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策略分析

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的融合涉及中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若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必须要采取对应的解决策略。2018年年初,我们在自治区级课题《校企融合培育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模式研究》背景下,充分调研自治区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合理借鉴和吸收相关理论成果,找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梳理与自治区经济、产业发展相关主干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要求及标准,进而明确该市中职学校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路。经深入研究和具体实践,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融合策略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提高职业精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无论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年毕业生数量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国家整体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加强公民文化素质建设,提升竞争软实力,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职院校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对职业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能够确保中职院校的在岗学生具有非常强大的职业精神,大学生职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融入精神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中职院校是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都侧重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精神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培养技能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若要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首先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二者的融合奠定必要的基础。首先,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精神教育技能教育,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职业精神教育渗透的技能与方法,通过别出心裁的案例设计、高性能的课程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我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为了能够使得中职院校教育可以更加高质量地开展,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养,与确保各位教师的精神素养和知识素养都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继而为师资队伍的强壮奠定有力的基础。

3.3 加强产教融合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认知

目前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都采用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脱离了生产一线,学生可以学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无法掌握足够的实践知识,也无法深化自身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以产教融合教学为载体,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贴近于市场实际要求的学习环境,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知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基于此种情况,学校首先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在校内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职业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并以实际要求为载体阐述职业精神的具体内容组成。

3.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如校园的基础设施)和精神层面(如校园文化氛围),贯穿和体现着“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将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包含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丰富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3.5 结合有效的教学模式融合德育

中职学校在开展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保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够与市场进行准确的对接。并且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以这种指导模式开展工作,以教学任务为指导方向开展课程体系。

通知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方向为导向,并围绕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致力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为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提升。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应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任务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这种教学项目被设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我国中职院校教学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促使中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课程体系开展的过程中十分适用。教师在选择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成一项具体的、有实际实践效果的任务为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这种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操作中被充分发挥。学习的过程应当是职业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互相联系的过程,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环境进行紧密的连接,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应当与工作岗位操作内容相同,让学生充分体会“上学如上班,上课如到岗”,让学生意识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就是明天工作需要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而且也可以为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将教学环境与其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可以让企业文化和职业要求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该校铁道车辆、铁道施工与养护等铁路专业的学生,他们实训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在学校模拟的实际线路和实际车辆进行操作,并且学校2 km 长的模拟线路可以直接输入到学校附近的车站。这种教学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工作情境保持一致,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授一些专业岗位的技能时就可以在相应的模拟环境中进行讲解。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在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融入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在未来顺利进入社会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4 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工作人员相关职业技能的要求标准在逐步提高,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必须顺势而为,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在该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推动实现中职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双重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院校中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