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研究

2020-01-01 12:59王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王蓉

(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100)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了与全球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开展了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关于基础教育方面,语言文字居于重要地位,要求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而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1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成长与民族未来息息相关,通过对其阅读进行重视,能够推动整个社会阅读的进步。小学生这一群体心智不成熟,其具备的可塑性比较高,小学是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课堂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帮助学生对高效率阅读学习方法进行摸索,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1]。与此同时,还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由课堂的主导者演变成指导者与组织者,有助于建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对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营造,将良好的环境提供给语文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氛围营造不足

当前,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方面,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运用。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接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活动非常少。在开展具体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权威性,迫于教师的压力,学生不敢对在自身意见进行充分表达,也不能够对教师教学活动提出质疑,这样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设计教学欠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许多学校陆续开展了自主教学活动。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地位,重视程度过高,很难将知识传授、掌握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整个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充满疑问与迷茫,很难系统理解重点知识内容,进而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时,一些教师对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运用,长时间以来,对同样的教学方案进行使用,很难融合当下资讯热点、时代变化,开展语文知识讲解与学习活动,进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关于有关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对其重视程度比较低,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3 词句练习偏弱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词句是整个文章的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对文章整体以及段落重视程度比较高,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强化开展相关训练活动。针对词句练习重视程度比较低,在一些教师看来,要想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应当着手文章整体练习活动,不应当将词句练习作为教学内容,部分教师认为,词句练习活动的开展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忽视了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进而影响学生对段落以及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很难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关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方面,要想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应当强化词句练习活动。

3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3.1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使其能够热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注重对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进行营造,并在此基础上,对师生平等对话平台进行建设,促使学生能够对教师的尊重与热爱进行感知,进而将学生心中的忧虑与顾忌消除。

第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进行高度关注,通过形象的故事、活泼的游戏,以及巧妙的问题等内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兴趣投入到阅读情境中去。

第三,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不同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认真倾听,使学生能够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而将自身不同的想法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够对书本知识内容进行获取,还能够使学生课堂体验活动变得更加愉悦。

比如,笔者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时候,会在班级范围内,组织开展阅读图书展活动,要求所有学生拿出一本已阅读的书籍,并对自身非常喜爱的一个章节进行选取,然后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在结束班级朗读活动之后,学生之间可以对有关书籍进行借阅,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其阅读知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利用阅读图书展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团结[3]。

3.2 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式灵活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创造性地开展利用活动,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具体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章中去,进而开展理解、体验与领悟活动,这样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内容的掌握。关于有关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教师应当注重依据具体情况,对墨守成规的思维观念进行转变,通过教师的智慧,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激发,促使其思维火花产生碰撞,进而将学生能力高效体现出来,使其能够对自身思考、感想,以及疑惑进行充分表达,实现阅读课堂活动的升华,为学生二次创作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想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在开展具体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思考与解惑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情境教学方案进行运用,注重将日常生活、影视作品、文献资料的经典片段与课文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有关问题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而对思路与线索进行设定,促使学生在开展阅读分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展相关思考活动,并对问题答案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并分析问题,通过一系列对必要总结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获取答案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随地与学生开展课堂交流与沟通活动,这样能够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对学生学习速度进行掌握,进而帮助学生对人物性格做出分析,强化其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4]。

3.3 加强语文词句基础训练

众所周知,对于一篇完整的文章内容而言,其包括不同的段落,关于段落的构成方面,也是由相关句子连接而成的。关于句子的组成方面,主要包括相关文字与词句,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其基本工作内容就是词句教学工作。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组成方式进行学习,并强化开展相关理解活动,进而确保句子组合效果的理想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把控,并对文章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关于所要讲解的教材内容方面,无论是一段教材内容,还是一篇教材内容,教师不应当通过应付心理进行教学,在学生进行简单阅读之后,就对其放任不管。教师应当认真对待教学活动,注重依据所要学习的这些内容,预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布置,这样在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还会对其进行标注。在完成相关工作之后,教师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对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5]。

通过持续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文章内涵表现出来。利用广泛阅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实现其知识内容的增长。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语文词句基础训练活动进行高度关注,针对学生所存在的疑问,教师应当耐心进行解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精力,教师还应当主动开展读书活动,利用相关活动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语文词句基础训练。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主要特征,认真贯彻并落实“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掌握朗读主动权,为学生对越来越多的朗读机会进行创造,进而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3.4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执着于教材的学习,应该进行适当的拓展,即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于语文而言,其与生活联系紧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知识当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视野开阔。在课外阅读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点提供所需阅读书目,在这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寓言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文体,教师讲解有关寓言故事的知识之后,可以推荐给学生相应的寓言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在该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情况,在这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分享经验,获得知识,也可以分享所学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监督,而且可以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借鉴。此外,在课外阅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使学生在未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重点,使课外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6]。

3.5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习惯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对于新课程的学习而言,如若学生并未预习,在学习当中只能紧跟教师的讲解步伐,而教师会根据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因此,教学时间紧凑。教师会根据讲课流程逐步开展,在这过程中,部分学生并未清楚地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如若学生在讲解新课之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学生对即将讲解的内容将会有全面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脉络也有整体上的把握,在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时,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逐渐加深,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知识的复习工作而言,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扩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广度以及深度不断加深,使语文学习效率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重视,在这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逐步前进。

4 结语

要想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个人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对愉悦、平等阅读兴趣体验进行获取,以此来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深入提高。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