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校企双元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2020-01-09 07:1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校园文化校企

杨 垚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校企双元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教育事业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各级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立德”一词在《左传》中首次出现,“树人”一词在《管子》中首次出现,可见“立德树人”是对传统文教育理念的传承,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让其更符合时代特征,更能明确回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应该“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高职学院,需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是放在技术技能前面的,也就是说“德”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前提条件,更是大国工匠的必备素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立德”放在“树人”前面,将“立德”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以,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任务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完成。目前,校企合作在教学、就业等环节的衔接已经日渐成熟,有了比较完善的系统体系,而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还有所欠缺。所以,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用双重文化育人是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

目前,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都处于转型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加渴求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培养出厚德强技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从校企双重文化研究对高职生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借鉴经验,也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为企业输送更合适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校企双元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展现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和校园氛围的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激发学生担当时代重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去。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所降低。

1.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校领导和决策者往往重视教学、科研、项目建设等物质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未得到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沿用老方法,经常组织文化讲座、校园文化类比赛等缺乏创新性的活动,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其次,高校忽视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经常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感兴趣,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到位。

2.大学生缺乏探索校园文化内涵的心境。当代大学生普遍热衷于媒介技术和虚拟空间,他们乐于在宿舍里打游戏、刷抖音,但不想参加到现实的集体生活中去,不想和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交流沟通。而且,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多是为了学分、评奖评优等,所以一般就是在走过场,应付差事,缺乏探索校园文化内涵的心境,没有做到入脑入心。

(二)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多重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合作,缺乏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与衔接。

1.学校和企业之间欠缺文化间传递。高职学生在入校后,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几乎全部是学校主办,方式与内容也传承的是学校特色,学生在校期间不了解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走向实习或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较长,甚至会产生因无法融入企业文化而离开企业的现象,不能很好体现校企合作的优势。

2.企业导师与辅导员几乎零交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活动开展大部分是由辅导员带领学生完成的,但企业导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较多,与思想政治辅导员几乎零交流,这就导致企业对学生在校期间感受的校园文化不了解,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即将进入的企业文化不清楚,造成学生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转换的脱节,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双重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校园文化的主要代表“第二课堂”为与企业实践形成合力。校园文化的主要代表“第二课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量,在整个考量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都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缺乏了企业实践相关评分规定。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各种考核里面都应该增加企业实践的比重,而从目前来看企业实践与第二课堂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合力,容易出现学校为学校、企业为企业,两个主体相互割裂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把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结合到一起。

(三)缺乏从立德树人角度利用校企双重文化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的育人目标与企业的培养员工宗旨存在差异。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企业培养员工旨在以最快的方式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的员工。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太重视,或者说根本不重视。它所要求的员工能够拥有较强的实操技能即可,对于思想教育方面并没有强烈的要求,在企业这样一个思想的影响之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强调技能,而忽视自身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与培养。

2.立德树人思想未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根发芽。目前很多学生功利化思想严重,作为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轻品德而重效率,技术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上没有问题,但在德行上有所欠缺,进入企业后目无制度规则、不尊重前辈、频繁跳槽等无德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联合企业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校企双重文化优势,加强对学生品德操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校企双元文化育人的路径

(一)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

1.增强自身校园文化内涵。高校需要增强自身校园文化内涵,并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调动全校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单纯把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在某几个部门或某几类人员身上,充分贯彻“三全育人”宗旨,让校园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体现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向全体师生征集校训、为校园中的每条道路命名等活动增强师生关于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创意新奇的年龄,特别是高职学生,他们还具备动手能力强的特征,所以,他们开展的活动具有创新性,迎合学生口味,作为教师只需在政治方向、活动形式上加以指导即可,增加学生组织度、策划度,而不是参与度。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校园活动形式,例如开展VR体验、微电影拍摄、VLOG比赛等。

3.引导学生探寻活动价值。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挖掘活动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对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如召开“工匠精神”报告会,除了要求学生讲述一些大国工匠的事迹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工匠精神”的历史由来、“工匠”二字的说文解字、中外关于“工匠精神”的异同点、如何利用“工匠精神”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乃至人生方向,让学生以一种立体的形式理解“工匠精神”,不是“雨过地皮湿”,而是真正入脑入心。

(二)增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与衔接

1.制定与企业文化匹配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使之和现代化的企业精神相结合,保证所制定的校园文化符合当今行业发展需求。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强烈责任心、甘于吃苦奉献的职业素养,具备团结合作、尊重前辈的共事能力,具备注重效率、实操能力的职业品格,高职院校可以依照企业需求进行与之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好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2.校企合作开展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模拟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导师与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联系,更多开展校企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增强校企双重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校企联合在订单培养单位建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与文体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大局意识;邀请企业先进劳模、技术标兵来校宣讲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小知识,使学生自入校后就树立匠艺、匠心的职业素质;开展以劳动意识为主题的企业员工角色模拟体验,深入企业采访老员工,不断加深养成教育。

(三)利用校企双重文化厚植立德树人基因

1.高职院校对应企业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找到校企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异同,例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蓝领工人、乃至大国工匠,高职院校就可以对企业这一需求侧的建议、意见进行筛选,进行供给侧改革,可以将企业推崇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纳入校园文化中,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

2.全过程厚植立德树人文化基因。校企双方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上要从学生入校后开始培养,首先让学生具备学校和企业两个系统文化,并找到在立德树人文化基因上二者转化的桥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植在思想和行动上,从而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深化校企融合,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总之,需要不断加深校企之间在立德树人上的合作,特别是企业导师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联系与沟通,从学校的德育教育和企业的德行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两方面出发,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和工作素养,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乃至成为优秀的大国工匠。并进一步挖掘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找到二者的异同点,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在头脑中形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体系,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使两种文化充分融合,为学生走向企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立德校园文化校企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