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1-09 08:22王凯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清除率血肿脑出血

王凯

(永城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河南 商丘 4766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由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所致脑实质出血,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与病死率高等特点,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占2.0%~48.0%,若未给予有效控制,可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迅速解除血肿占位效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延长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72岁,平均(65.74±2.8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6 h,平均(4.53±0.49)h;高血压病程8~15 a,平均(11.49±2.74)a;出血部位右侧基底节区21例,左侧基底节区1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7~71岁,平均(66.02±2.4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6 h,平均(4.48±0.54)h;高血压病程7~16 a,平均(11.22±2.53)a;出血部位右侧基底节区22例,左侧基底节区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2)具备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紊乱者;(2)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存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4)精神行为异常者。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利用头颅CT定位血肿部位,做直切口(长度为4.0~5.0 cm),以铣刀铣出小骨窗(直径为2.5~3.0 cm),并以十字形切开硬膜,沿颞上回或颞中回皮质实施微创血肿穿刺术,抽出部分血肿,减压,自穿刺方向做1个造瘘口(0.5 cm×1.0 cm),给予湿脑棉避免脑组织受损,于显微镜下往深处造瘘,注意避开血管。到达血肿腔后,清除血肿,以生理盐水多次冲洗血肿腔,探查细小出血点,电凝止血,以明胶海绵或止血纤维覆盖血肿腔,放置血肿腔引流管,逐层关闭颅腔。

1.3.2观察组 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于翼点入路,额颞部做1个直行或弧形切口(长度为4.0~5.0 cm),铣刀铣下骨板,形成小骨窗(2.5 cm×3.0 cm),四周悬吊硬脑膜,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借助显微镜于侧裂额侧入路,并于外侧裂蛛网膜处做1个小切口,排出脑脊液,钝性剥离蛛网膜与解剖血管外包膜,以湿脑棉避免脑组织受损。利用显微镜剥离子将侧裂沟剥离,显露岛叶,于岛叶表面无血管区实施穿刺,明确血肿腔,双极电凝烧灼岛叶皮质,切开岛叶,到达血肿腔,清除血肿。生理盐水多次冲洗血肿腔,探查微小出血部位,电凝止血,应用止血纱布,严格缝合硬脑膜,结合颅内压情况,判定是否复位骨瓣,关闭颅腔。

1.4 观察指标(1)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包括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2)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分值与神经功能改善呈负相关。(3)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判定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基本情况观察组手术用时为(1.60±0.28)h,血肿清除率为(89.38±5.49)%;对照组手术用时为(2.68±0.90)h,血肿清除率为(70.62±8.19)%。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均P<0.05)。

2.2 NIHSS与GQOL-74评分两组术前NIHSS、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GQOL-74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与GQOL-74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比较,b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3 讨论

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作为既往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虽可抑制病情进展,挽救患者生命,但其需于正常脑组织造瘘,损伤正常脑组织,且造瘘需脑压板持续性牵拉,加上电凝闭塞微小血管,易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严重者可产生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克服上述术式的不足,通过脑部自然解剖间隙,快速进入血肿腔,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可精准分离侧裂脑血管,降低脑血管损伤发生的可能性[4]。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剥离解剖外侧裂,排出脑脊液,不仅有助于降低颅内压,还可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及血肿清除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提示将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提高血肿清除率。另外,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经侧裂解剖岛叶皮层,无需损坏皮质功能区,破坏深部脑组织,可有效降低视束、语言中枢等重要功能区损伤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可见将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将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清除率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