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校外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基础日语课程建设为例

2020-01-09 20:01徐兴华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章节学习者微课

徐兴华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在国内,微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于2011 年率先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胡铁生,2011: 61-65)。黎加厚阐述了微课本质和设计(黎加厚,2014),焦建利梳理分析了微课现状、问题与趋势(焦建利,2014),张一春指出“微课”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张一春,2015)。

本文以“基础日语”在线课程为例,尝试从前期的课程教学设计到中期的在线课程建设到后期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后续在线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前期情况调查

(1)建设现状。自2004 年开设本门课程以来,前期曾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对外开放,2016 年在扬州职业大学课程中心4.0 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该门课程初步完成了课程网站创建并对外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储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料。

(2)文献研读。在中国知网上以高职在线课程为检索对象,检索到各类相关学术论文63 篇,对其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理论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其他学校专业在线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决定进行借鉴,理清了本门在线课程的建设思路。

(3)师生调研。文献研读的同时展开了校内师生调研,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针对在线课程的建设听取师生的宝贵建议、意见,并进行分析汇总指导后续课程建设的开展。

(4)微课制作情况、技术掌握情况访谈。微课是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因此针对任课教师进行了微课的专题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①微课制作软件、制作水平;②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别微课比赛参赛获奖情况;③微课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情况,从访谈结果来看,96%的教师制作过微课,68%的教师曾经将微课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22%的教师有参加过微课比赛的经历,由此可见虽然微课制作、使用存在着各种困难,但大多数教师愿意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服务教学实践。

2 建设过程

2.1 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团队成员共10 名,任课教师9 名,高级网络工程师1 名,包含了专业课教师、实训课教师及校现教中心高级技术人员。队伍中既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负责创新设计,也有高级网络工程师担任技术指导,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有能力将本门在线课程建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

(1)课程负责人。协调学校、教师、平台、技术人员的沟通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确定时间节点,把控课程整体制作进度及经费使用;及时分析整理课程数据反馈给学校及老师,联系泛雅教学平台,扩大课程影响。

(2)授课教师。设计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知识水平,探讨、确定整体授课及呈现风格;担任出镜和出声的课程主讲人;探讨单元呈现形式,完成课程模块化设计;设计习题、作业管理讨论平台,解答学习者问题并给予及时反馈;将制作好的内容上传到平台。

(3)课程志愿者。作为测试者提前到平台上体验课程,发现问题进行修正;配合教师管理论坛;调动讨论区的氛围;及时反馈对课程设计的建议,促进课程完善、发展。

(4)技术人员。帮助教师将授课内容展现清楚,吸引人、充满美感且能彰显授课者的魅力;与教师探讨如何把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用镜头语言充分展现出来;评估课程模块的可行性,完善模块使课程发挥教学效果;选择最优的展现手法完成微课的拍摄和制作工作。

2.3 人员安排及建设实施情况

(1)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完善修改课程申报书、课程文字材料(课程介绍、学习策略等)、模板设计。撰写教师个人简介、一个单元的PPT 整体设计制作、教案、课前任务、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内容、课后作业的设计编写,本章节学生评价反馈问卷,其它每章节由一位教师负责准备相应资料。

(2)微课制作阶段。结构课程,梳理知识点,每位老师针对授课内容拍摄不少于5 个视频,时长最短不少于6 分钟,最长不超过15 分钟;探讨确定课程整体的呈现形式,细化章节的表现形式,明确动画演示、微课拍摄细节,分析最终呈现效果;根据安排分章节设计习题、作业、讨论等非视频模块,形成课程最终脚本;按照脚本进行拍摄和制作,完成动画、实景拍摄、特效等。

(3)课程测试阶段。每位教师将拍摄好的微课及相关素材资料准备好;由技术人员统一上传;组织志愿者在平台上进行测试、查找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4)在线课程完成阶段。查缺补漏,完善课程建设;准备材料,通过专家评审;教师、技术人员各司其职,保证使用在线课程平稳教学。

3 在线课程建设、使用的意义及现实效果

(1)提升教育资源效率,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基于微课的在线课程通过平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高等教育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提供给了学习者,其跨越了高等教育校园的围墙,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界限,改变了高校固有的教学模式,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率,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共享。以本门课程为例,以前面向的学习者只是一个30 人左右的班级,通过在线课程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在短短一学期内就达到了3 万6 千多人次。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也可以解决各地域之间、各学校之间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给学习者更大的选择空间,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形成新的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2)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可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空间。因基于微课的在线课程具备学习成本低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自由等诸多优点,所以在满足高校在校生学习的同时适合更广大的社会学习者学习,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学习。以本门课为例,既满足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又服务广大日语爱好者对于日语课堂的期望,学习者既可以学习完整的课程也可以选取自已有兴趣的章节进行学习,学习者既可以用整段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具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学习的资源、学习的地点、学习的时间,在线课程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线课程在建设、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设计课程的内容及呈现方式,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在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授课前学生运用手机或电脑通过泛雅教学平台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预习,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分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总结,教师针对学生最终无法解答的问题进行讲解;授课后学生在线完成作业,通过讨论区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交流。每章节学习后设置了教学反馈调查问卷,便于了解课程实际、讲解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改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师生充分互动,教学相长,通过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签到、答题,针对相关问题在讨论区展开交流,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展示的平台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做课堂的主人。在运用在线课程服务教学的过程中,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4 结语

基于微课的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建设并在高校教学中广泛应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积极参与建设并科学合理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虽然现在在线课程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问题使其日趋合理、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章节学习者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