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天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2020-01-09 20:01王新晓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航天事业任课教师

王新晓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天文化研究中心 广西·桂林 541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纲要”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航天文化教育资源,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为背景,依托学校长征火箭实体模型、天宫一号模型、运-5 运输机、歼-5 战斗机、钱学森广场、中国航天大事记石刻、航空文化广场等航天景观内嵌的文化元素,积极开展以“国情·校情·航天情”为主题的“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在线视频、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翻转式实践教学模式。“纲要”课程被广西区教育厅认定为2019 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同时,还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1 教学前任务部署

“纲要”课程开课伊始,主讲教师不仅讲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重点及难点等,还就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整体安排,向学生详细讲解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方案。通过老师的说明,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国情·校情·航天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教学安排,知晓了主题实践活动“四个一”子项目,即集体朗诵一首歌颂中国航天精神的原创诗歌作品,集体制作一份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的教学PPT 课件,集体制作一份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电子板报,集体拍摄一部讲述中国航天人奋斗故事的微电影。班级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安排,自由组成若干个实践活动小组,推选出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组成员具体工作分工,并在“四个一”实践活动子项目中任意选取一个项目组织参与实践教学,做好实践活动过程记录。经过一个月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按小组精心制作实践教学作品,提交实践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成果等分类存档,同时将优秀的作品和成果进行结集出版,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物化”成果。

1.2 实践教学进程

任课教师带领班级学生走进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征火箭实体模型、天宫一号模型等航天文化景观群,介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情况,并对实践教学的整体安排进行说明,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的航天文化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索航天的好奇心和展示实践作品的热情。任课教师按照诗歌朗诵、PPT 课件、电子板报、微电影展播的顺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依次展示实践作品并分别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每一项作品展示结束后,由班级各实践小组负责人组成的大众评审团按照任课教师先前制定的实践作品评分细则进行现场打分。最后由任课教师对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在现场为获奖的团队和个人颁发奖状。后期,任课教师会对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和成果进行分类存档,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和成果结集出版,并在下一届新生到校上课时配发给他们进行学习研究。

1.3 教学模式探索

主要运用媒体融合+实践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展示的诗歌朗诵、PPT 课件、电子板报、微电影等实践作品,大部分融合了手机、电脑、DV 等多种媒体形式,同时他们利用“米姆”(meme,主要含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这一当下流行的媒介平台运行形式,融合流行文化元素,通过“混搭”(remix)手段,将符码和影像在跨媒体、跨领域、跨文化层面上进行混合、重构和“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将其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米姆”。这些新的媒介形式及方法的探索运用,有利于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4 实践教学实施

1.4.1 基地现场教学

“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将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航天文化教育资源,让同学们立足国情、校情,依托学校航天景观群内含的航天文化元素,进行“四个一”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要紧扣“国情·校情·航天情”实践教学主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认真思考,积极探讨,集体创作出丰富的实践教学作品,按时提交实践教学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以长征火箭实体模型、天宫一号模型等校园航天景观群为背景,独自或集体深情朗诵原创的诗歌作品——《伟哉!航天人!》。这种作品展示的优点:(1)主题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创作性;(2)朗诵清晰,声情并茂,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富有较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形式新颖,动静结合,活泼又不失严肃,团队成员参与度高;(4)视频拍摄清晰,配有音乐和字幕,有较强的渲染力。不足:(1)团队成员可以统一穿着,并选配与背景景致及诗歌内容相协调的服装,提升整体效果;(2)视频拍摄及后期技术处理再改进下。

1.4.2 课堂实践作品展示

集体拍摄一部讲述中国航天人奋斗故事的微电影,小组学生代表上台为在场师生播放小组集体创作拍摄的实践作品《逐梦蓝天》微电影。这种作品展示的优点:(1)作品很有感染力,看了比较震撼,通过小组学生的集体表演,淋漓精致地演绎了电影《中国机长》中的主人公刘传健机长等机组成员,在飞机突遇极端罕见险情时临危不乱,正确处置,平安归来的航天奇迹;(2)电影拍摄很有创意,角度独特,内容积极向上,展现了时代精神,激发了社会正能量;(3)技术处理娴熟,衔接顺畅,画面音质流畅。不足:(1)由于受场地、道具、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一些场景无法完全展现出来,影响了影片拍摄的整体效果;(2)由于是课程实践教学,加之学生非表演专业出身,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影片拍摄的效果。

1.5 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1)学生清楚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分享各自精心制作的社会实践作品及成果,提升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了解,触动了自身的灵魂和情感,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伟大英雄人物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同时,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行动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学生更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进程和重大历史事件,增强大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培植日渐浓厚的航天情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育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向往之情,对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一大批航天英雄的崇敬之情,对能在一所具有深厚航天文化底蕴的高等院校学习生活的自豪之情,对青年学生传承一代代航天人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责任之情。

(3)通过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传统思政课主导的授课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度教学模式,学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新形势新目标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在主题设置、矩阵联动、教学手段等方面向新媒体融合全面发力,横向拓展,纵向深耕,强化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起到了1+1>2 的教学效应。

2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对于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深化世情、国情和党情认知,提升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纲要”课程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紧紧依托学校航天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航天品质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航天事业任课教师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