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 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0-01-09 20:01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知识点评价

朱 荣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1 课程特征

“计算机应用”属于公共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学会学习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课程章节分布明确,从知识的角度帮学生规划章节项目为单位的基础知识,从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的操作技能,从素养角度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

学习对象为大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年龄约18 岁,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少量同学在中学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如Word 的基本使用,但中学阶段课程课时有限,且实验操作少,所学不系统、不全面,存在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情况。此外,课程软件运行版本更新快。本课程的软件运行版本基于win7 和office2010。然而2015 年微软陆续发行Windows 10 操作系统和Office 2016。学生购买新电脑后通常不会为了适应旧版计算机运行环境而更改新电脑相关软件配置。因此,当前主流的软件运行版本和教学版本有差异,间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盲区。所以,在日益强调创新能力的时代,应从基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切实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目标。

2 基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阐述

2.1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传统面授和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其应用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组织教学,注重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1]通常包括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且由于学习场所、方式的多样,其评价体系也可以从教学过程、矫正、结果等多方面展开。

2.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提供网络学习资料,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终端完成自学,以个体或小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索,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问题解惑、协作探究、知识迁移等交互行为的教学模式。[2]

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翻转:一是课前准备及自学学习。课前教师通过知识测验掌握学生情况,制作、开发、发布的学习资料和任务清单,异质分组的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知识理解并执行课程任务清单。[3]二是课中协作研究。教师根据课前观察情况对内容进行设计和调整后,课堂上师生主要开展协作式的学习报告、知识探究、知识迁移等教学活动,一旦学生出现偏差,教师以矫正学习的方式加以引导。三是课堂及课后拓展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促进知识进一步内化,也可以发布新的开放式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有人把翻转课堂比喻成放风筝,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翻转课堂则是风筝线。由于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讨论结果可能五花八门,因此教师需要对这根“线” 进行好好收放和把控,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该模式下师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是作为学习指引者和帮促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大加强,学习参与和学习体验较好,有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微课程

微课程是将知识点细化拆分,经过教学系统设计后制成的微视频。通常具有主题突出、内容明确、易于传播等特点,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其应用也愈发普遍。此外,由于微视频通常指向具体明确的知识和问题,其对象和受众具有极强的自适应性,非常有利于问题解决和个性化学习。[4]

能够进行本文所述的教学改革,正是基于微课程教学视频的短小精悍,在10 分钟内展示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记忆特点。因此,设计开发者需要紧扣整门课的教学目标,在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下建设课程,确保视频服务于课程教学主线。

3 教学活动实践

3.1 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精心梳理知识点划分学习任务,把基本技能、典型应用等核心内容融于教学开发微课程资源,按照章节开展项目体验式学习,基于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建立有效促进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型,借助大数据与形成性评价制定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课程前测,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考虑学生不同层次水平和学习习惯后,固定若干名异质的学生为一个小组,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技能培养的主线,保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学习体验。

3.2 教学组织实施

3.2.1 课前准备

(1)设计、制作和发布学习资源。按照章节内容细化知识点,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特点,对其进行快速测试。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根据前测学生当前水平,设计符合日常需要的内容开发微视频学习资源。设计时可以集思广益,由课程组共同开发,以课程单元学习任务为基本项目,把关键的、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在必要条件下根据所教学生特点,推送辅助学习的扩展资料,穿插思考题、问题话题、知识任务等,转化为贴近学习生活的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为28 课,该教改实践将教学微课程数设置28 个,含20 个翻转教学用视频,8 个普通微视频。如“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知识点)——“大学阶段电脑选购”(微课程),“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安装”,“Word 文档排版”——“论文格式排版思路”,“Excel 数据自动筛选”——“公务员职位表的筛选”等。

(2)面授课之前的教学活动。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教学空间,根据知识点 “Excel 数据自动筛选”组织教学,上传教学微视频“公务员职位表的筛选”,提供课件、参考资料,发布测试、讨论、作业等学习任务单。

异质分组的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观看,登录电脑或移动终端在平台观看微视频和课件资料进行预习、测试等活动,围绕布置的问题和任务,借助参考资料的启发,开展协作式探究,按照小组以讨论、探索、汇总、制作任务报告等方式完成具有一定挑战的可行性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了解线上学习效果,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学习活动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必要时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适当参与学生活动进行引导,灵活地实现混合式教学,重在查漏补缺以及难点突破,但是要尽可能地避免直接参与问题解决。例如对筛选条件的剖析、对数字和文本筛选等不同情况的应对。

3.2.2 课堂学习

线下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对线上教学的巩固、提升和检验,旨在以集体讨论、分组汇报、疑难解答等途径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重点培养操作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容易遗漏对“专业不限”的公考岗位的条件筛选,通过小组互助重新规划筛选条件。

通常将该教学部分分为学习反馈、问题解决、知识迁移。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记录情况和学习反馈情况,组织学生把课前所学的进行巩固与应用,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表达观点,及时给予学习反馈,控制教学讨论范围,引到学生迁移知识,习得高级技能。

3.2.3 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帮促是顺利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线上教学活动由学习平台根据系统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测验进行评定,教师根据活跃度和小组作用予以评价,课前的评价发现近80%的学生有考公务员的意向,在应用Excel 时能充分代入角色根据自身情况筛选职位。此时教师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课堂上的作品展示和成果分享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得出展示过程综合评价,课后评价侧重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反思

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引导、督促的角色组织管理课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共进。一方面,通过问题导向的微视频、布置小组协作任务以及多元综合评价解决学习积极性问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解决时空限制问题,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

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的更新和学生的发展变化,维持微课程等资源的效用,对学生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和帮促,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探索方法的创新和改进,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助力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知识点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关于G20 的知识点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