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9 20:01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考核

海 琛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0 前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教学目标是为高校生全面系统的阐述我国发展历史、国情,促使其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奋进历程,进而增加高校生对我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规律的认识。但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此,从创新型人才培育视角入手,对“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纲要”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

(1)理论和实践分离。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1]但多数高校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注重理论教学研究,虽然设置了实践课时,但是不够重视。由于客观条件及经费、考核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纲要”课程实践、理论处于严重分割状态,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缺乏开放性。虽然在“纲要”课程开展前,各高校集中开展了师资培训,教师对“纲要”教学目标、课程性质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由于以往研究风格、知识背景的限制,多数教师在“纲要”课程中较为注重历史逻辑恰当性、历史视角具体化等关于“史”的知识,忽视开放性“论”,阻碍了“纲要”教学目标的切实实现。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虽然现阶段“纲要”课程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成绩在课堂激励中的有效作用,但是由于成绩比例分配受整体学校考核方式的约束,平时成绩仅占总成绩的10.0%,实践成绩仅占总成绩的25.0%,远低于期末理论考核(65%)的占比。以理论考核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不仅阻碍了高校生课堂创造性的积极发挥,而且对整体“纲要”课程教学优化造成了不利影响。

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纲要”课程教学改革

2.1 创新“三维”——创新知识、思维以及能力

21 世纪初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而“三维”教学可以从知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以生为本,将“纲要”课程与高校生的实际状况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知识维度中,教师可以创新知识为立足点,以增强高校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驱力为首要目标,将重要历史时间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历史事件深远影响,突出“纲要”课程知识的时代性。

其次,在思维层面,教师可以结合党与政府相关政策基本要求,带领高校生深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嵌入教材内容中,促使高校生通过地方性微观特写更加深刻的了解“纲要”课程内部机理,为其新颖思维理念的树立奠定基础。

最后,在能力维度,教师可以利用学科关联的方式,将“纲要”课程与高校生专业背景有机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此增强学生对“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和亲切感”。[2]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2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创新性人才培育目标,教师应避免以往“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僵化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历史引进现实,带领高校生走进历史,联系现实,认识当下、未来我国发展方向。基于此,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前,对高校生已有史学知识和史学认知结构展开调查,抓住高校生思维活动热点、难点,利用雨课堂、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教学资源。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大型史诗电影《圆明园》,营造一个活泼、有效的教学情境。启发高校生思索,促使其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另一方面,“纲要”课程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地区均发生过大量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为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充足资源支持。基于此,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应从实践视角入手,以“专题”的形式,在课程教学初期给高校生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其利用节假日,自由安排实践时间、地点,并以报告形式进行实践成果汇报。结合“专题讲座” 的适时穿插,可以创造性的实现教材内容向实践知识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纲要”课程教学理论、实践分离的情况。

2.3 创新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在“纲要”课程中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根据各专业学生类型,教师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内容的增设。

首先,对于理工科专业高校生,教师可以针对其特点增设知识点。如在“纲要”课程第二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近代火药与炸药的研制”的素材。而在医学专业高校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西方列强入侵为入手点,增加西方医学随西方列强入侵而大规模传入中国的资料,如传教士医生主要代表人物、出版刊物等,或者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条件下部分中西医汇通派、以及传统中医在中医学科学化发展中的艰难学术探索。以便在增强高校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同时,激发高校生爱国热情。

其次,对于艺术体育专业学生,教师可以立足教材,适当拓展“纲要”课程中关于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如利用故事性叙述+点评的方式,为高校生介绍霍元甲作为清末爱国武术家创作“迷踪拳”的过程及其在雪“中华东亚病夫”之耻中所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校生民族自尊心,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最后,对于文科专业高校生,教师可以文学作品为入手点,根据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优秀文学作品,嵌入与每一段历史相关的经典诗词、或者文赋类资料。如在讲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读黄遵宪的《哀旅顺》。并为高校生解析诗词的大致含义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引导高校生关注作者诗词中爱国主义激情、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进而加深高校生对该段历史的认知。

2.4 创新考核方式

针对现阶段“纲要”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的情况,教师应依据创新型人才培育要求,在全面、认真贯彻将讨论发言、平时学习、期末考核卷面成绩、作业成绩综合计分的结构性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以综合分析能力为主的考核内容占比,逐步形成系统性、个性化考核系统。

一方面,“纲要” 课程教师可将行为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体系。行为考核主要是通过平时观察,综合考虑作业、课堂讨论、出勤、实践等多方面因素,随时随地的记录高校生学习情况及其对国情国史掌握程度、正确评判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能力。通过累计观察,将其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考核的一半。同时教师可以将期末考核作为评价高校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重点测试高校生对我国近代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通过增加以行为考核为主要手段的平时成绩权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校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降低“上课逃课、考前突击”问题发生概率。

另一方面,教师应始终将国情、国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纲要”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依托网络考试平台,在考核高校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高校生精神境界、思想觉悟、所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即在网络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通过电脑自动判卷的方式,将“死题目”变为“活题目”,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教学考核过程中“死记硬背就能出好成绩”的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改变现阶段“纲要”课程实践与理论分离、考核方式单一、教学缺乏开放性的问题,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是每一位从事“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都需要思索的内容。针对相关问题,“纲要”课程教师应依据灵活、创新的原则,促使知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随后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完善,为“纲要”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育方面优势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考核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内部考核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