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新校区学生工作特点及其实践研究

2020-01-09 20:01梁羡飞王博儒熊晶玲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团委异地校区

梁羡飞 韩 冬* 王博儒* 熊晶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广东·深圳 518000)

1 异地校区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其问题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部分高等学校为了解决原有校区规模小、资源紧张的掣肘,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向外扩展办学空间,异地校区应运而生。所谓异地校区,主要是指与主校区(本部)所在地不属于同一个地级市的其它校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异地校区的学生工作为维护校园稳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异地校区在学生工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异地校区近几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比如有一些校区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思政辅导员,但仍然面临以下三个挑战:

(1)思政师资短缺状况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虽然部分校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引进了优秀的教师,但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师资严重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思政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其教学效果一般。

(2)学工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校区虽然招聘了一大批优秀的辅导员,但是校区的辅导员大部分都是新入职人员,以前没有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再加上校区成立初期,辅导员职责划分比较模糊,不少辅导员除了担任本职工作,还需要承担学院安排的一些其它工作,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缺少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主要表现在团委学生会的力量薄弱,学生第二课堂偏少,尚未开展思修实践课等。导致学生大学生活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校区传承校本部精神和校园文化底蕴不足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校本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校训,这些精神和校训对学生产生持久的激励和熏陶。然而,异地校区与校本部相隔较远,由于长期缺少学长们的榜样示范和校本部的校园文化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有效传承本部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

1.3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相对脱节

目前,异地新校区辅导员主要以硕士生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为主,由于没有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指导,其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营造、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适合异地校区学生特点的学生工作队伍显得十分迫切且必要。

在学工队伍管理方面,虽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学生工作部(处)、各院系学工办队伍已初见雏形,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但在管理上仍然有很大不足。随着校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

通过调查发现,异地校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相对较多,尤其是厌学、人格障碍及抑郁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由于:

(1)校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在硬件上设备齐全,但各个学院的心理联络站没有建立,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约谈和团体辅导不论在人数还是频次上普遍不高。

(2)校区的第二课堂活动偏少,学生社团不够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显得乏味、单调,导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等现象。

2 影响学生工作建设因素分析

2.1 传承本部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缺失

本部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在异地校区的缺失是有多个因素影响的:

(1)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招聘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绝大部分并没有在校本部学习或者工作过,对本部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不同于本部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这非常不利于本部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传承。

(2)学生生源构成上也不同于本部,各生源地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民资风俗、教育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这一层面看,校区与校本部的学生来源上有较大差别。针对学生生源的不同,传承校本部优良传统、传扬本部文化内涵等任务与使命就变得异常困难。

(3)城市对校园的影响,城市会影响到校区文化的形成,异地校区是否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和方式,培育自身的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值得管理者认真去思考。

2.2 异地校区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辅导员常年坚守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但由于异地新校区所招聘的辅导员比较年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经验,再加上理论不足,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异地新校区由于没有高年级学生的示范作用,这使得新生在学习中难以感受到校园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风貌,更加难以得到高年级优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指点,导致很多同学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3 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异地校区虽然继承了校本部大部分的规章制度,但是其生源构成不同、学生层次不同和校区所处的地域不同,这使得有部分规章制度并不适合校区的管理。另外一方面,异地新校区的学生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新人,缺少相关工作经验,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考虑校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僵化套用校本部的规章制度,其导致的现象就是在学生管理上“一刀切”。

2.4 校园第二课堂单一,导致大学校园生活乏味、单调

由于异地新校区刚成立不久,各学院的团委也在相继成立之中,团委学生会、社团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比较单一,即使开展,由于组织的不成熟性,学生普遍感觉活动的乏味与单调。当校园第二课堂缺失导致大学生活乏味、单调的时候,学生更容易从网络中寻找新的娱乐方式,网络成瘾极有可能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他们无心学习。

3 异地新校区学生工作建设中建议

面对异地新校区学生工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强化对异地新校区学生工作的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时因地制宜,一方面既要秉承校本部的优秀传统精神和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切实体现本校区的特色,根据校区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工作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的发展转变。

3.1 切实加强校本部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营造,促进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校区培育校本部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要始终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在校园内建立校史长廊,在一些地点设立具有鲜明校本部特色的标识符号,使学生们随处能感受到校本部的氛围;第二,经常邀请对校本部历史十分了解的老教授和专家来校讲授校本部的传统,不只是在入学教育上做相关介绍,更要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加强教育,可以设立相应的讲坛甚至选修课进行专门的校史校情教育。第三,加强异地校区与校本部学生的互动,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实习、学术交流等机会,争取让每一位同学能去校本部一次,学工部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每年的常规工作来开展。

3.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校区“大思政”育人格局

异地校区在稳步推进校区各方面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其中,积极构建校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切实提高辅导员中有校本部学习和工作背景老师的人数。目前,异地校区绝大部分辅导员不了解校本部,校区在招聘辅导员时,能针对校本部毕业生有相关政策倾斜,并试行校本部辅导员到校区交流任职的机制。另一方面,招聘辅导员放宽年龄限制,切实发挥好辅导员中的“头雁”作用,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以特定的方式聘请校本部较为资深,且愿意来校区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全职在校区工作,培养和带动一批辅导员队伍。

(2)构建育人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过程之中,主动构建“课堂思政”,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中,以营造“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共识和氛围。

3.3 加强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

虽然异地新校区都建立了团委学生会,但由于成立时间短,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团委学生会的力量普遍薄弱。团委学生会是学校组织第二课堂的主要力量,根据学生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创造条件成立满足学生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学生社团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组织保障,避免第二课堂形式大于内容,异地校区应该定期组织召开由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统一部署第二课堂的内容,加强协同管理,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共同形成育人的新格局;另外一方面加强资金和资源的保障,异地新校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除了组织力量不强外,还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有关。学校应该把第二课堂摆在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按照学生的数量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第二课堂建设,同时,校内资源要加大对学生免费开放,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团委异地校区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TheStudyofGenre
黑皮精灵异地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