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卿教授运用疏肝理气法治疗食管癌经验

2020-01-11 14:19段铮孙宏新王云杰李新安蒋士卿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疏肝理气气滞肝郁

段铮,孙宏新,王云杰,李新安,蒋士卿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蒋士卿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导师,师从名老中医李修五教授和邵梦扬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和艾滋病的研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副作用和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其研制出河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精元康胶囊、通噎颗粒、复方虎七散广泛应用于临床等。食管癌属于全球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排行第六位,我国食管癌死亡率排名第四位,病理类型上多为鳞癌[1-3]。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常见的病因与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环境、抽烟、饮酒、心理等多因素相关[2,4]。

笔者跟师期间,观察蒋师在辨治食管癌实证、虚实夹杂证时,多用四逆散、小柴胡汤或柴胡疏肝散之类。蒋师认为,中医治疗食管癌重在疏肝理气,或兼解郁散结,或兼健脾化痰。笔者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食管癌病例共21例,观察及体会吾师中医药用方细节,尝试探寻蒋师食管癌诊治经验及内涵。

1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中医认为,食管癌属“噎膈”范畴[5],最早记载见于《内经》,其有云“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并认为其是“暴忧之病”[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曰“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的论述,同时也将噎膈分为气、食、劳、忧、思五噎和寒、热、气、忧、恚五膈,这些从不同角度概述了精神因素影响食管癌的病因,且影响甚大。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认为噎膈“必以忧怒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指出“诸痞塞及噎膈,乃痰为气激而上,气为痰腻而滞,痰与气搏,不得流通。”因此,痰气相搏,气机不利,可致噎膈。但“痰气”并不是唯一病因。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提到:“膈噎者喜怒不常,忧思劳役,惊恐无时,七情伤于脾胃。”明代皇甫中也在《明医指掌》中进一步阐述,曰噎膈“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狭窄,不能宽畅,饮或可下,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对噎膈的病因、病机、症状作出了详细论述。故可得出,噎膈也可由情志不遂引起。清代计寿乔在《客尘医话》指出:“若膈证始由肝火犯胃,木来侮土,谓之贼邪。所以肝阴素亏……久成噎膈”,“故见此病,少可纳谷,不出一年而死;全不纳谷,不出半年而死”。这里提及了食管癌的预后转归,其描述的症状、推断的生存时间,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表现极其相似。不仅在古代文献中多有阐述,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结合古、近、现代医家经验,也提到出情志失调,尤其怒可伤肝,致使肝失条达;或忧思过度,脾伤气结,均可引起气滞、血瘀[9],继承了古代医家认识噎膈病机的理念。

《济生方·呕吐翻胃噎膈门》:“五膈者,……治疗之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玉机微文·卷二十五》:“夫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胸膈痞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上述文献对食管癌的治法治则作出较为详尽地分析,提出调顺阴阳·化痰下气等治法。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对噎膈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已描述颇多,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食管癌发病系痰气搏结、情志失调等、与肝郁、气滞密不可分,治法可条畅气机、疏肝解郁,以散结行气、通行食道。

2 蒋士卿教授治疗食管癌重在疏肝理气法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若情志失调,气机不得畅达,可发肝气郁结[8]。《寿世保元》中有云:“一论膈有十般之病,……皆因动性不能发泄,则郁于肝。”清·吴静峰在噎膈专著《医学噎膈集成》中强调,噎膈肝郁气逆津亏,治疗重在解郁降逆养津,提出“首在解郁,次在补水,三在引上焦之液以下行”。近现代医家更加重视食管癌发病,赵海梅等[9]认为噎膈发病不远肝,肝失疏泄,导致情志失调,成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同时可导致气滞、痰浊、血瘀互结,最终由肝损日久、祸及他脏。相关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二者互相影响[11,12]。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食管癌可从肝治疗,此治法多用于肝郁气滞型食管癌,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理、情志状态,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蒋师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相关,与肝、脾、肾密不可分。蒋师早在2008年编写《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食管癌内容时已提到:“中医治疗食管癌重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和胃降逆,佐以润燥”[10]。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多运用疏肝理气、条畅情志方法,组方多以四逆散加减,辅以解郁散结、健脾化痰。

笔者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蒋师门诊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食管癌病例共21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7∶4,年龄为65.3±14.6岁,肿瘤分期Ⅱ期3人,Ⅲ期4人,Ⅳ期14人,证型肝郁气滞者18人占总病例数85.7%,其他证型3人如气虚阳微、痰瘀互结等占总病例数14.3%,治疗以疏肝理气为法,佐以解郁散结、健脾化痰,中药处方均运用四逆散加减,其中常配伍解郁散结之郁金,健脾化痰之半夏,通噎散结之壁虎,急性子,养阴生津之生地,活血化瘀之三七、蜈蚣,复诊患者占七成以上。

3 病案举隅

病案一:患者苏某,男性,72岁,退休职工。2015年11月因“反复进食梗噎2个月”,至当地医院完善检查确诊为食管中下段鳞癌Ⅲ期,行紫杉醇加卡铂方案化疗4周期,后行局部适型调强放射治疗2GY/30f,放化疗后患者梗噎症状明显减轻,化疗、放疗副反应不重。2019年9月中旬再次出现进食梗噎不顺,并进行性加重,伴咯白色粘痰,食量减少,体重轻度下降。复查胃镜示食管癌复发,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狭窄、增厚。患者不接受再次化疗、放疗。2019年11月15日初诊时见:患者精神欠佳,进食硬物梗噎不顺,间断咯吐白粘痰,量多,时有唾沫,唾后及咯痰后可适量进食,纳呆,乏力,口干不欲饮,寐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舌下络脉轻度迂曲,脉细。中医诊断:噎膈病,痰瘀互结、肝郁气滞型。西医诊断:食管中下段鳞癌(放化疗后复发Ⅲ期)。治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法,方选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 g,炒枳壳15g,赤芍15 g,黄芩15 g,清半夏15 g,郁金30 g,酒大黄5 g,急性子30 g,威灵仙30 g,三七粉6 g,蜈蚣4条,壁虎6 g,生黄芪150 g,炒白芥子20 g,肉桂15 g,云苓50 g。服药12剂后咯痰、咳唾较前减少,纳食有所增多,体力明显改善,继服此方3剂后复诊,舌暗红,苔白稍厚,在原方基础上茯苓减至30 g,壁虎加至10 g,嘱再服15剂,2019年12月20日复查CT提示病情稳定。

病案二:患者张某某,男,65岁,农民。201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伴胸骨后不适感,进食后恶心,未重视。因症状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行胃镜等考虑食管中段癌。于2019年2月23日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活检示鳞状细胞癌,中-高分化,浸润全层,食管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胸部后轻度不适感,吞咽困难消失。2019年11月21日初诊时见:精神欠佳,乏力,进食多后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酸水,未诉吞咽困难,胸部紧绷感,时有咳嗽,咯痰不畅,痰白稀,双胁下针刺感,纳少,寐一般,梦多,二便无特殊,手术切口处有红肿疼痛。舌暗红,苔白厚腻,舌下络脉轻度迂曲,脉细。中医诊断:噎膈病,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食管中段鳞癌术后(ⅡA期)。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法,方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 g,炒枳壳20 g,赤芍30 g,黄芩15 g,清半夏15 g,炒元胡30 g,炒枣仁30 g,木香15 g,郁金30 g,炒麦芽15 g,焦山楂15 g,草果15 g,砂仁15 g,鸡内金30 g,黄芪50 g,三七粉6 g,蜈蚣3条,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2019年12月8日复诊诉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胁下针刺感基本消失,咳嗽咯痰少见,纳食增多。当日复查胸部CT未提示复发转移征象。

按语:观病案一、二,蒋师均运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升发阳气。赤芍活血化瘀,与柴胡相配,可以条达肝气。枳壳善走肺胃气分,功专下气开胸,行气消胀,宽胸开膈,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即可调畅气机,又可调和肝脾。郁金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入于气分则行气解郁,入于血分则凉血破瘀,增强条畅气机。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半夏健脾燥湿,和胃止吐,消痞散结。半夏辛散降逆,黄芩苦寒清热。二药合参,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应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可和胃降逆,制酸止吐。又加大剂量黄芪以补气,以恢复机体功能。《景岳全书》有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蒋师善用大剂量黄芪,取其效专力宏,大补脾肺之气。使肝脾之气得以左升,肺胃之气得以右降,左升右降则气机调畅。

案一蒋师在疏肝解郁的治法上佐以“虎七散”,配合蜈蚣增强解毒抗癌功效。虎七散由壁虎、三七粉两味中药配制而成。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李修伍教授[13]利用虎七散加味治疗食管癌,治以解毒抗癌、化瘀消肿。蒋师曾跟师于李修伍,得以将此方继承。复加白芥子利气豁痰,云苓健脾祛湿,肉桂振奋脾阳、刺激食欲,少量酒大黄以通腑,急性子、威灵仙通络散结。二诊,患者纳食增多,体力改善,故云苓减量,增加壁虎至10 g以增强散结消肿之功。

案二患者兼有进食多后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反酸症状,佐以砂仁、木香、鸡内金、山楂、麦芽酸枣仁共奏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之功,再加元胡理气止痛,草果温中化痰,酸枣仁养心安神。

蒋师组方不离疏肝理气,条畅情志。肝气调和则梗噎自止,情志舒畅则气滞自消,诸证皆轻。后定期回访数次,患者未诉病情加重。

5 结语

食管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仍在不断探索中。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病因研究中已涉及到EGFR高表达、HPV病毒感染及PD-L1表达状态等[14-16],治疗手段已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然中医治疗并不能以一法、一方一概而论。由古至今诸多医家都在治疗食管癌、改善梗噎症状上探寻思路与方法,虽已有多篇文献记载,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治疗难点大多为食管癌梗噎、梗阻的治疗。蒋师继承李修伍教授等医家经验,善用“疏肝理气法”治疗食管癌,研制院内制剂复方虎七散用于治疗食管癌,已见到不少患者梗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笔者将依托“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专项”课题,以食管癌为重点病种,传承名家经验,系统研究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疏肝理气气滞肝郁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处方特征分析及辨证思维探讨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