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受风寒”、“内伤寒饮”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

2020-01-11 14:19臧云彩谢秋利张帆郑玉玲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邪气风邪风寒

臧云彩,谢秋利,张帆,郑玉玲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食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噎膈病症范畴。继《黄帝内经》载噎膈病的论述之后,历代医家就对噎膈病进行了不断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关于噎膈病的病因病机研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关于噎膈病研究文献的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解,对食管癌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

多数疾病的病因不外乎因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和饮食劳伤这三种,而因此导致的结果也不外乎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滞、毒热内结、正虚邪实等基本病机。而肿瘤也不例外,食管癌作为恶性肿瘤的多发病,其病因也往往这三个病因导致,但是有些病因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并没有被受到足够的重视,如外邪的侵袭与内伤寒饮对食管癌产生的影响等。

1 外邪入里导致气血凝滞

外邪的入侵一般是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太过、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而产生的六淫之气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之邪,风为百病之长,寒为六气之最阴,都是造成肿瘤的外因,而其内因则为正气的不足,导致外邪的容易入里。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十九》明确指出了积聚的病因病机是“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该书《癥瘕病诸候》篇中也提到:“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1]《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肿瘤的产生,感受风寒之气是其外因,而正气虚损不足则是其内因。《小品方》中也有因感受风寒邪气而导致肿瘤类疾病的记载,如:“有恶肉病,身中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长,推出不息,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也。不治其为自推出不肯止,亦不痛痒也。此由春冬时受恶风入肌脉中,变成此疾。”[2]王三虎[3]提出了“风邪入里成瘤说”,其认为外受风邪后,风邪入里是导致肿瘤的重要病因,而人身上有腧穴是导致感受风邪而使风邪入里产生肿瘤的重要通道。

中医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指出如果在外的邪气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得法,则会出现邪气内入的现象,由皮肤、络脉、经脉、腑、脏而递进。而噎膈病往往也会因为外邪的内入而产生,如《伤寒论·辨脉法第一》[4]:“寸口脉浮而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此处的噎就包含有噎膈病。从条文的分析即可看出,其脉浮而大说明有表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此条则为“寸口脉浮而紧……”,说明在体表有寒邪的侵袭。在外有寒邪,而却用下法,在里的阳气被伤,导致表邪内入,气血内结于中,邪气欲进不能、欲出不得,如此邪气与血气胶结则会出现痰饮、瘀血等凝滞而导致噎膈的表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也明确指出因在表有寒邪而在里有痰饮阻滞,而出现噎膈的相关症状。张庆军[5]认为《伤寒论》中的“噎”即包括因痰湿郁阻或气机阻滞所导致的假性噎膈病,也包括因食管消化道肿瘤所导致的真噎膈病,且假噎膈病如果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治不得法而长时间不愈,也会转化为真的噎膈病。

笔者认为,人体外受风寒之邪后会导致全身气机的郁滞不通,因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同时肺又主一身之气,外受风寒之邪的束缚则易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进而导致气血在人体的局部停滞。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不得法,日久外邪内入,可与体内停滞的气血结于心下胃口,停而不流,化生痰饮、瘀血,再加上人体自身正气的不足,久则成积聚癥瘕,出现食管癌等病症。据笔者临床观察,食管癌除了吞咽不畅,呕吐痰涎等常见症状外,若见表证的表现,如易头痛、肩背沉困、颈项痠痛,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不沉而有弦紧,可予小青龙汤、小青龙加附子汤、阳和汤等加味,以外散表寒、内化痰饮;如果病人表现为平素体寒怕冷、手脚冰凉、脉象沉紧或沉细紧,则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常可收到佳效。

2 寒饮内伤导致气结痰凝

寒邪是最伤人体阳气的,而人体气血的运行乃至整个生命活动是依靠阳气的温煦与气化的功能来维持的,所以《素问·调经论》[6]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如果阴寒之气在人体局部凝聚则会导致气血津液凝泣而不流,形成积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也,得寒乃生,厥成积也。”《诸病源候论》指出:“积聚起于冷结。”都强调了寒邪凝聚成积对肿瘤产生的重要影响。郑玉玲[7]教授也认为阳气不足和寒凝,痰气瘀滞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

食管癌的发生与过食生冷寒饮有很大关系。阴寒之气侵入人体,阳气虚损,则会使气血津液停留于胃和食道,日久而成积,形成噎膈病类的食管癌。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引用《古今录验》的论述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寒”是噎膈病的重要原因,言其为:“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8]《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认为噎膈病中的“气噎”、“食噎”的产生都与寒有重要关系,并具体对其病因与病机进行了分别论述:“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金代医家张从正则认为此病的产生是由阳气与寒相搏于中胶结而成,不仅是因寒而生,更有其阳气与之相搏的原因[9]。其引用《内经》的论述:“阳气与寒相搏,故膈食而中不通,此膈阳与寒为之也,非独专于寒也。”阐明了噎膈病的复杂性,寒热胶结。王三虎[3]教授也提出了“寒热胶结致癌论”,其认为寒热胶结常常是在寒热并见、寒热错杂的病理基础上,寒热之气与有形的邪气相合,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日积月累而成积、化毒、致癌。

笔者认为,内伤寒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体素体阳虚寒盛,或因过食寒凉食物、或误用、过用寒凉药物,久病伤阳,结果导致阴寒加重,寒性凝滞,寒主收敛,导致气血凝滞为痰饮、瘀血,阻于膈内,日久化为癌肿,而成食管癌。另外一种是因素体阳气旺盛,内有郁热,而导致其嗜食寒冷,饮冷过度,日久导致体内寒热错杂,与体内的其它有形邪气如痰浊、瘀血相交织到一起,而成积证,如此日久导致人体正气渐渐衰败,结果邪实而正虚,形成了食管的癌毒凝聚。笔者在临床中所见,因内伤寒饮导致的食管癌患者,除了饮食不畅、呕吐痰涎等常见症状外,亦可出现心下痞满、饮食不喜凉,食凉则腹不适,易发口舌生疮,大便质溏,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而腻,脉象濡、滑等寒热错杂症状的,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并重用半夏以降其痰饮、和其胃气。如果寒热错杂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的,而有容易腹泻便溏、纳食呆滞,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涩的,则用半夏干姜散、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等方以温阳化饮;如果患者还素有体寒、四肢不温、易腹泻,则用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桂枝人参汤、大建中汤等方予以治疗,收到较满意疗效。

食管癌的病因病机除了在外的风寒之邪入侵与内伤寒冷饮食以外,还与七情内伤,尤其是忧恚嗔怒日久,气机内郁导致气滞津停有一定的关系;正气的虚损、阴津的亏虚也对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食管癌不是单纯由一种病因所致的,气机的郁滞,血流的凝泣,阳气的损伤,阴津的虚损,有形邪气的阻滞,都对食管癌的产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我们临床中,对外邪尤其外来的风寒之邪和内伤寒凉饮食对本病影响的重视度较为不够,这可能也是导致食管癌的中医总体治疗效果未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只有见病知源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兹抛砖引玉,聊备一说,以请教同道。

猜你喜欢
邪气风邪风寒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冬读古诗御风寒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大蒜水治风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