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0-01-11 14:19郑玉玲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周老国医病机

2020年3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刚结束肿瘤门诊的工作,就接到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的电话。他计划在《中医肿瘤杂志》推出一期以反映食管癌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题的文章,希望我牵头组稿。我很感激周老对我的信任和期望,遂着手筹划这项重要工作。令我很感动的是肿瘤学界的众多同仁们都热烈回应,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他们在防控新冠疫情的紧要时期,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和临床之余,把各自对食管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三个月就征得高水准稿件三十余篇。其中有对古籍文献的挖掘;有对建国以后老、中、青三代专家食管癌研究成果的整理;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感悟;有对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用药规律的总结;还有以实验室动物试验为基础对食管癌用药的探索等等。纵观这些论文,既梳理了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有精华的传承,也有大胆的创新。根据《中医肿瘤学杂志》所设栏目之要求,经初步筛选后,呈交编辑部,因版面有限,择其十余篇而用之,其间又返修数次,终于按期出版。这里有长期工作在肿瘤一线专家教授的心血,更有《中医肿瘤学杂志》编辑部的专业审修,在此一并诚挚感谢。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中医古医籍文献中未有“食管癌”病名的记载,但于2000多年前就有类似症状的描述。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如东汉张仲景就创制了补中降逆的大半夏汤治疗暮食朝吐、朝食暮吐的反胃,还有化痰散饮、和中止呕的小半夏汤,以及治疗吐后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等;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记载用丁香透膈汤治疗脾胃虚弱、痰气郁结的噎膈;沈括在《苏沈良方》中创制出软坚散结的“昆布丸”治疗噎膈等等。金元时期,刘完素、张子和主张用攻法治疗本病;李杲则用养血行瘀;朱丹溪重视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则偏于调理脾肾。这些治则和方药历经代代传承,一直沿用至今,对缓解中晚期食管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医学进步,对食管癌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食管癌患者体质、病期、症状的不同,及时吸纳了西医学一些技术和手段,重视整体和局部的结合,重视中医扶正和西医祛邪的结合,使治疗效果又有显著的提升。

中医要创新,创新须守正。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要坚持中医思维,突出中医特色,坚持守正创新。把中医典籍、历代先贤的宝贵经验继承好,把中医和西医结合对食管癌治疗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好,进而系统研究其病因病机、诊治规律,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水平,维护民众健康,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使命和责任。所谓的“守正创新”即是此意,鞭策中医肿瘤学界群策群力、砥砺前行。

《中医肿瘤学杂志》凝聚了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的心血,为此刊的发展和建设,周老多方呼吁,上下协调,全力推动,终于填补了医学刊物里中医肿瘤专业期刊的空白,为从事肿瘤工作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互学和共进的平台。我们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不断进取,不懈努力,及时总结分享经验和体会,并不断从刊物中汲取新的营养,勠力同心,为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郑玉玲

2020年6月9日

猜你喜欢
周老国医病机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