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出游图》中钟馗之妹及其侍从服饰、纹样研究

2020-01-14 00:50田志伟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五毒蜉蝣钟馗

田志伟 刘 瑜

引言

《中山出游图》乃宋末元初画家龚开所作纸本水墨画(图1),是其重要代表作,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画卷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描绘的是钟馗与其妹携众小鬼出行的场面。该画人物生动,造型怪异夸张,角色无恐怖感。画卷后半部是长达17人的题跋,其中包括龚开的自叙。此画作虽历来为世人所重,但均着重于其美术技法或创作思想之研究,而对其人物服饰、纹样的关注几乎未见。观画中钟馗之妹及其侍从这一段画面,其服饰描画细致入微,服饰纹样极其特别。此类纹样没有采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而是以“五毒”纹样为主的丑怪邪恶纹样。因此笔者以服饰为切入点,对该段画面中的六个角色服饰及其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探析《中山出游图》中的服饰纹样及其背后之意义。

一、钟馗之妹及其侍从服饰与款式

图1:宋代,龚开,《中山出游图》,纸本墨笔画,32.8 cm×169.5 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中山出游图》中钟馗之妹及其侍从一共有六位,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描述与指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人物依次编号为1~6。由于该画作为水墨画,因此不对服饰色彩加以描述与推测。1号小鬼裹头巾,最外层着宋制褙子,窄袖直领,袖长遮住整个手臂,腋下开叉无带,未系束勒帛,蝎子样图案绘于褙子上。内着抹胸裙,长度及膝,下着及踝长裤,有对老鼠纹样于裤上,脚穿尖头平底鞋。2号小童身着宋制褙子,腋下开长衩,衣长度略高于裤脚,未见垂带。领口有对铜钱纹样均匀排布,内着抹胸,长度未知,裤长及踝且有山纹,脚穿尖头平底鞋。3号抱猫仕女身着宋代妇女曳地长襦裙,窄袖交领。因胸口抱猫,无法看到过多的细节。比对该裙装发现,其与宋代《女孝经图卷》(图3)妇女所着裙装相似。裙子上下纹样不一,腰部以上为类似蜻蜓纹样,腰部以下为简化蜈蚣、蛇等一些无法辨认的纹样。4号小鬼与1号类似,外套为宋制褙子,下着及踝长裤且有类似动物简化纹样,但是内部的抹胸裙超过膝盖的长度。5号钟馗之妹,头戴冠饰,耳朵上有珠串耳环,身着高腰线交领曳地长裙,袖口宽大且堆叠感明显。腰线以上为不规则图案纹样,领口为藤蔓卷曲纹样,腰线以下为菱形与类似铜钱串的纹样,组合均匀分布。6号与4号小鬼基本一样,抹胸裙与裤子上的图案为均匀分布的简化动物纹。

通过对画中服饰的分析,可以明确其中以鬼怪形象示人的1、4、6号小鬼可能为女性。因《中山出游图》本身题材的特殊性,鬼怪性别模糊,4、6号抬舆小鬼可能为男扮女装,毕竟该画多处采用反向表达,故由此猜测。就衣服本身而言,1、4、6号小鬼服装为宋代女性褙子。

图2:《中山出游图》局部,钟馗之妹及其侍从

图3: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女孝经图卷》开宗明义章,围坐在一起的仕女

三位小鬼着宋代女性褙子,其特点有二。首先为直领,此领是与当时男子盘领、交领不同的地方。因宋代男子褙子的形制是两裾离异不重合,两腋及背后有垂带,前后裾不缝合所以用勒帛系束,并且男子领,斜领相交掩拥,领裾直垂。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上襟①,也就是盘领。②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言:“妇女褙子是否有此样式,不能说没有,但是既然褙子叫做四䙆,并且作为礼服,当以直领垂之为主。”③。其次,腋下开叉无带,未系束勒帛。长的褙子在宋以前是没有的,男子褙子典型的特点是腋下背后都有垂带,并且用束勒帛系束,该特点并未出现在1、4、6号小鬼所着褙子上。结合三个小鬼作为钟馗小妹侍从的身份,其所着当为宋代妇女的褙子。抱猫仕女与钟馗小妹均着宋代襦裙,画家绘制出其裥褶多之特点,且两件襦裙苗条、修长,装饰简洁不复杂。前文中也提到,该襦裙形制与宋代《女孝经图卷》中妇女所着裙装类似,因此确定这两位角色身着宋代襦裙。

二、钟馗之妹及其侍从服饰纹样的探讨

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纹样,服饰上通常出现寄予美好愿望的纹样,以表达穿衣者或制衣人的祝福。《中山出游图》中的人物服饰纹样,画家以反其道而行的方式进行绘制,非吉祥类“五毒”邪魅纹样为其中之重点。现将画面角色服饰纹样加以提取,以腰线作为分割,将每个角色服饰上的纹样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如表1所示。

1、五毒纹样之蝎子与老鼠

图4-1:北京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红暗花罗方领女袄背部的端阳节,五毒艾虎,补子,老虎周围有五毒纹样

图4-2:北京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红暗花罗方领女袄背部的端阳节,五毒艾虎,补子2

1号小鬼所着褙子上的纹样为蝎子纹。周密《武林旧事端午卷三》中,宋代宫廷记载“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襘。”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毒之一,蝎子与邪恶之事相关。每至端午,大兴祛除毒害的活动,蝎子即为毒害之一。古代服饰中出现五毒或者带有邪恶寓意的纹样时,通常以具有威严和震慑作用的象征来遏制魑魅魍魉。⑤北京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红暗花罗方领女袄背部的端阳节“五毒艾虎”补子一对(如图4-1、图4-2),即为此民俗的体现。《中山出游图》中虽然蝎子纹样周围没有出现诸如老虎或者其他同类纹样,但整幅画卷中钟馗符合此意。因此为了符合中国人对吉利的追求,画面中的蝎子纹样极有可能在暗示钟馗降妖除魔的能力,以及他对于妖魔的震慑。若不从纹样表现出发,则蝎子纹样另有一层解释。结合该画作者龚开的生平及作画时间——宋元时代交替的节点,则此处蝎子纹样可能暗指元代统治者。龚开为体现自己对元代官僚的厌恶,同时表达年事已高,想要复辟、却又有心无力的心境,因而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来加以指代。

表1:《中山出游图》钟馗之妹及其侍从服饰纹样

1号小鬼裤子上为对鼠纹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记载,“捉鼠器以钟馗为形,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运简毙之。”⑥此纹样直接指明了钟馗这一角色的特点及其象征意味。明代陈耀文编撰的《天中记卷四梦钟馗》中提到唐明皇皇宫中,钟馗所捉小鬼名为“虚耗”⑦,另钟馗又得鬼名“虚耗”⑧,老鼠又名“耗子”,因而老鼠纹样在此,指明钟馗被塑造成了“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⑨的英雄形象。又因龚开亲历宋元战争,后投奔南宋将领李庭芝幕下;因此从另一角度来说,该纹样也说明龚开具有类似钟馗的品性,表明了他对于宋代朝廷的忠心。

2、小童身上的钱币纹与山纹

2号小童身着服饰纹样是钱币及山两类。从纹样来看,该类物象与小童身份似有不符。同时,小童额头上的“八十”字样十分特别,从作画年代来看,《中山出游图》作于元大德甲辰年(1304),时年龚开 83 岁,因此笔者认为,画中小童极有可能是龚开自己的映射。依此逻辑,则钱币和山的纹样出现在龚开自比的小童身上,是比较合理的。

首先,龚开自比小童,是通过《中山出游图》中的反意表达来实现的。元代帝王施行民族歧视政策,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龚开虽胸有大志却无法施展抱负,眼看着宋朝灭亡,失去靠山,心中充满无奈与绝望。龚开将钱币和山纹在小童身上的呈现,恰好反映了其自身的遭遇。

其次,从钟馗的身世来看。古书记载,钟馗是陕西终南人,家住终南山。2号小童额头写八十,即与长寿有关。成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意为终南山,“比”与“币”同音,此处钱币即此意。

裤装上的“山”纹,按照之前的分析有两种可能:一为终南山,二为龚开失去“靠山”。第三种对于山的解释,以中国古代服装史中冕服十二章纹样为基点。“山”作为十二章纹样之一,通常出现在上衣中,但画中的山在裤装上。“山”纹样出现在下裳中,此为反义之一。根据十二章纹样在冕服中的意义,除日、月、星,其余九章纹样中“首以龙,山次之”,可见山纹意义深远。同时,山之意义在于“取其云雨,郑重威严,王者安静四方”⑩。此纹样出现于小童裤子上,颠倒史实,此为反义之二。画家以反其道的表达方式,一来诉说艰难处境,二来宣泄心中的愤懑。

3、抱猫仕女襦裙上的蜻蜓纹

3号抱猫仕女襦裙上的纹样,腰线以上类似于蜻蜓纹。对此解释有二。第一,此处的蜻蜓作为毒虫出现,因其幼虫生活在水中唤作“水虿”,字面解释意为水中的虿。虿为何意?《说文解字》中道:“虿。毒虫也。” 虿是象形字,见于《诗经》“彼君子女,卷发如虿。”⑪《诗经图解》中言:“虿。螫虫也。尾末犍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⑫郭璞注曰:“通俗文云长尾为虿,短尾为蝎。” 因此虿的本意是指蝎子或类似蝎子的毒虫⑬。即为毒虫,那便与前文蝎子纹样所暗示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5:元代陈方在《中山出游图》长卷中写下“是心颇与馗相似,故遣麾斥如翁意。”是对龚开内心最好的概括。

第二,对于蜻蜓纹样需要从整件襦裙之纹样着眼,在此视角下,蜻蜓很可能为褒义。龚开作画时试图以反义叙述表现思想,腰线以上的蜻蜓和腰线以下的蜈蚣、蛇在此便有所对比。曾有学者提及《中山出游图》的主题可能为钟馗嫁妹,如果在此主题下,美好意象的存在便顺理成章。蜻蜓纹出现在抱猫仕女身上,正如蜻蜓在清代宫廷嫔妃首饰上的寓意“青春永驻,亭亭玉立”一样,表达的是吉祥与祝福。

4、小鬼身上的蜉蝣与鹿

4号小鬼身上的纹样虽无法准确看出是何物象,但却非前文所述邪魅之物。通过放大图片并结合画家生平,笔者推测4号小鬼褙子上为类似蜉蝣的昆虫纹,裤装上为鹿纹。在中国历代的文字记载中,“蜉蝣”从未淡出文人的视野。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夏小正》中言:“蜉蝣”即“浮游”⑭,从字面来看,就可知其意味与状貌有直接联系。历来诗篇中的文人雅士若身世飘零,那他们很容易以物自比,将自己与蜉蝣联系起来。结合龚开的身世浮沉,蜉蝣在此也是其自身的映射。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 《广雅》中对于“浮”的解释是飘浮⑮。在古代“浮游”,尤其是“游”是指无根的漂浮和没有目的的远行。龚开经历了宋末元初的战乱,饱受元代统治者的压迫,加之不愿为新朝效命,故其遭遇自是颠沛流离,犹如蜉蝣一般。

龚开出生于淮阴,此地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龚开“少负才气”,决心建功立业,正如其在《题昭陵什伐赤马图》中“赢得金创卧帝闲”的自述那样⑯。褙子上的蜉蝣纹样所表达的即“只争朝夕”的思想,和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龚开非常希望自己的才华有所展现,可惜命途多舛,南宋被蒙古势力虎踞鲸吞。在其生命力短暂的绽放后,便落入颠沛流离之境。这与宋代诗人许必胜在《山中杂咏其四》中所写“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十分相似。蜉蝣的美丽衣裳就像是龚开的“少负才气”,是一段悲剧的载体,虽然终将毁灭,但却具有楚楚动人之感。⑰此处《中山出游图》中的蜉蝣纹样,大抵也是为了让观者看到这些蜉蝣时,可以感同身受画家之心境。

4号小鬼裤装上的纹样比较像奔跑的鹿,这一点以“鹿死不择音”来解释相对符合画面语境。《左传》文公十七年记:郑国的子家派人去晋国告诉赵宣子说:“古人有话说,鹿在临死前顾不上再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 那就会像人一样恭顺;如果不是以德相待, 那就会像鹿一样, 狂奔走险, 急迫的时候, 哪里还能选择?”⑱这里鹿纹在暗示元代统治者没有以德相待,从而导致局面失控。

5、钟馗小妹襦裙纹样之暗示

5号角色是钟馗之妹,其襦裙上的纹样乃整幅画中数量最多、最密集、最复杂的。通过这种纹样表现方式,《中山出游图》应该是为了突出钟馗小妹在整幅作品中地位较高的特点。襦裙腰线之上,为不规则几何形状,领口为卷曲藤蔓,腰线以下为多条波浪线交织。交织空白处是类似于钱串的纹样,并且圆形部分还有两个角。这可能是画家虚构的鬼怪纹样,目前没有文献对此有所描述,在龚开文末的自提诗中也没有提到。但从直观视觉感受上来看,钟馗之妹襦裙上的纹样,与小鬼衣服上的纹样基本一致,都属于邪魅之物。

前文中分析“五毒”纹样是在暗示钟馗的能力,当这种纹样出现在钟馗之妹的襦裙上时,是否依然如此呢?郑元佑《侨吴集馗妹图》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天宝治衰妹兄出,白画宫庭馘狞獝。妹时何在不佐兄? 靓妆自衒妖嫺质。后来形见知何所? 百鬼尊之莫敢覩。提剑跃马从其兄,每为人家守环堵。老韩饥穷夜缚船,送之不去今几年? 妹肯从兄肆屏逐,我亦家富黄金钱。”⑲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钟馗的妹妹是在协同钟馗完成除魔降妖的任务。尤其“提剑跃马从其兄”这句明显指出,钟馗之妹提着剑,一跃上马跟着钟馗去除魔。由此可见,钟馗之妹与钟馗一样,受到恶魔的尊重和恐惧。同时,钟馗之妹身上的纹样也在说明其能力。从表现方式来看,这些纹样与五毒纹样所要暗示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6、抽象纹样的推测与猜想

6号小鬼服饰上的纹样只出现在褙子下面的抹胸裙和裤子上。并且由于此两种纹样过于抽象,完全无法准确辨认,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加以记载。笔者推测裤子上的四足动物可能为壁虎,模糊的墨条可能为小山丘。若该纹样为壁虎,因其也为五毒之一,那该纹样与前文已分析过的五毒意义一致。

钟馗之妹及其侍从的服饰与纹样,与中国古代的“五毒”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画家在服饰上画出这些纹样的原因有二:其一,钟馗及其小妹斩妖除魔的角色特性,决定了纹样的出现;其二,因龚开本人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为表达心中对于元代统治者的不满,同时抒发自己的无奈之情,故将原本应该在服饰上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全都反过来表达。用“污秽之物”,与他所愤恨的元代官僚相类比,从而暗示自己对于宋朝复辟的渴望,此与画面表达的意义有关。同时,该种表现手法是画家托物言志的方式,即用特别的服饰纹样来表达心中的愤慨和哀怨,体现了作者丑怪美学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

通过对《中山出游图》中人物服饰纹样的详细分析可见,画中人物均穿着宋代女性服饰。从类别来看主要分两类,一为宋制褙子与抹胸裙、裤子叠穿;二为纤瘦襦裙。画中服饰穿着方式,以写实手法呈现。仆人与苦力身份的小鬼、小童,其装扮以褙子加抹胸裙和裤子在裙下的方式进行搭配。这符合宋代中下阶层女性的穿着方式,贴合历史事实。

从作者龚开的艺术表现方式来看,以“五毒”为主的非吉祥类纹样,是作者当时内心诉求的映射。同时,此类纹样也突出了钟馗与其妹作为禳灾祛魅神人的身份,强调了他们除鬼降妖的职责。结合创作背景,更可知作者希望旧朝再次崛起的想法,并以画中小童自比。

丑陋钟馗、邪魅小鬼,钟馗之妹和仕女脸上的“墨妆”以及服饰上的丑怪纹样,都与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该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此。钟馗与其妹虽外表难看,却是惩恶扬善之代表。从意蕴上来说,龚开乃是通过艺术手段,让内在的美和外在的丑达到了统一。

《中山出游图》将龚开心中的愤懑,在服饰上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丑怪纹样表现出来,并以钟馗与其妹的正义形象来平衡画面上的“丑怪”。龚开通过反向表达,突出了其“以丑为美”的艺术追求。正如元代陈方在《中山出游图》长卷题跋中所言“是心颇与馗相似,故遣麾斥如翁意。”(图5)若结合我们对画中服饰及纹样的分析,陈方的评判,可谓对龚开内心世界恰到好处的概括与总结。

注释:

①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其中载道:“衣盘领背子……背子,腋下皆垂带”在这之中提到了所谓的盘领。

②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文中记载:“故稍易背子,然须用上襟……”此处的上襟即为盘领。

③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第323页。

④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端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42页。

⑤ 李烨:《浅论民间美术——五毒图案的意义及应用》,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⑥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象术一,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第65页。文中提及钟馗所捉拿的小鬼是耗子,也就是老鼠。这与1号小鬼背子上的老鼠纹样相互呼应。

⑦ Chun-Yi Joyce Tsai,Imagining the Supernatural Grotesque: Paintings of ZhongKui and Demons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1127-1279) and Yuan(1271-1368) Dynasties.Columbia University,2015,P.138.

⑧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梦钟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文中记载钟馗的鬼名也叫“虚耗”。

⑨ 见[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钟馗自述要将天下的妖魔鬼怪清除干净。

⑩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578-579页。

⑪ [宋]朱熹注:《诗经》,上海:上海中西书局,1900年。娴雅端庄君子女,卷发犹如蝎尾翘。其中虿为蝎子上翘的尾巴。

⑫ [春秋]孔子:《诗经图解》召南卷草虫,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18页。

⑬ 李鹏、于昕、周长发:《中文蜻蜓常用名称考》,《昆虫知识》,2005年第42期,第476-478页。

⑭ [汉]戴德传:《夏小正笺》卷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3页。

⑮ 曹宪音、张揖:《广雅》,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其中对于“浮”,广雅中解释为漂浮。

⑯ 出自龚开《题昭陵什伐赤马图》,赢得金创卧帝闲,说明作者本人的心境,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⑰ 李璐:《唐宋诗词中的蜉蝣意象及其审美内涵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24期,第22-23页。

⑱ [春秋] 沈玉成:《左传译文》,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61页。

⑲ [清]陈邦彦:《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下卷》卷六十六神鬼篇·馗妹图,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1页。

猜你喜欢
五毒蜉蝣钟馗
端午食“五毒”
全显光作品(钟馗题材)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8.钟馗悟道图
钟馗嫁妹
鉴赏
黄昏的蜉蝣
话说蜉蝣
“五毒”最初指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