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父亲高元钧先生在抗美援朝时的演出经历

2020-01-18 02:21高洪胜
曲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军战场战士

高洪胜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说起抗美援朝,自然想起我的父亲高元钧当年在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演唱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文艺界的演员们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积极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

1951年,我父亲带着他的经典书目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跟随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战斗间隙,他在阵地上、坑道里为战士们演唱,敌机轰炸时他们就为志愿军搬运炮弹,敌机被击落,他们和战士们一起欢呼,接着又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继续为志愿军战士演唱。他在演唱《武松打虎》时,结尾特意编了4句词:“美帝就是纸老虎,志愿军就是武二郎。要打就把他打死,免得他缓过气来把人伤。”他的演唱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志愿军战士们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在朝鲜期间我父亲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朝鲜战场上他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从初到朝鲜战场听到枪炮声时的恐惧到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并肩作战。他感受到志愿军官兵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他感受到我军官兵之间亲如兄弟的官兵关系,也感受到了军队首长对民间艺人的爱护与尊重。他经历了志愿军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极大兴奋和喜悦,同时,他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当他听到常宝堃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心如刀绞。众所周知,我父亲是常连安先生的义子,也是他唯一的徒弟,他与常宝堃是拜把子兄弟。记得父亲初到天津这个曲艺大码头演出的时候,常宝堃亲自在演出前向观众介绍我父亲和他的山东快书,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常宝堃牺牲后,悲痛万分的父亲和侯宝林先生一起为常宝堃先生彻夜守灵。

在朝鲜战场上,他所经历的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为兵服务、报效祖国的决心,他全心全意地为官兵们演唱,还下定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多次向各级领导表达了他的愿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的陈沂同志知道我父亲当时是全国著名的曲艺演员,在地方工作待遇十分优厚。有一次,他试探地对我父亲说:高元钧同志你精彩的表演战士们非常喜爱,我们希望你来部队工作,长期的或者短期的都可以。我父亲当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要干就干长期的。回国后,他向时任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总团长廖承志同志正式提出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请求。经由廖承志同志介绍,1951年我父亲正式参军入伍到了总政文工团,终于成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1956年,他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逐渐实现从一位民间艺人向军旅艺术家的跨越。

父亲从朝鲜前线慰问回国,一直有个心结萦绕心头,《武松打虎》固然可以为战士们鼓舞士气,但如果能演唱直接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作品就更好了。他把這个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中国军队历来对宣传工作极为重视,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就派出新闻记者和文艺工作者,奔赴前线对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进行采访宣传,上级领导从部队抽调文艺骨干王桂山、刘学智专门创作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曲艺作品。王桂山同志和刘学智同志分别是1941年和1944年参加八路军,他们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非常熟悉部队,了解我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但他们面对全新模式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作战,要用山东快书这门艺术形式讴歌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无疑是新的课题。王桂山和刘学智看了我父亲表演的山东快书,被他精彩的表演吸引,他们进一步了解山东快书这门艺术的同时,深入部队、广泛采访,收集素材。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和英雄事迹,让他们激动不已。为了使作品更具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经过甄别题材,精心构思、反复打磨、征求意见、几易其稿,终于创作出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这篇作品一经问世,立即被《解放军文艺》发表。

我父亲看到《一车高粱米》的文本时非常兴奋,这篇作品简直就是为父亲量身定制,他立即全身心投入,严肃认真地进行演员的二度创作。我父亲是经历过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传统作品表演得出神入化,但表演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新作品还是第一次,如何准确地塑造志愿军战士形象,演好战争题材的山东快书,父亲可是下了大功夫。他直接深入部队体验生活,虚心向战士学习,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与战士们交心交朋友。经过部队的磨练,加上反复琢磨细心体会,他再表演起《一车高粱米》就得心应手、轻车熟络了,他把志愿军战士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他的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1952年,我父亲以军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他在朝鲜战场上首演的《一车高粱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个作品表演得风趣幽默,悬念不断。作品揭示了敌军的凶残狡诈和傲慢,更表现出志愿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坚强意志和智慧,巧妙地用一车高粱米换了一车“美国货”。每到一地演出,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笑声震天,掌声雷动,激情万丈。尤其这段:

“哎!自从来了共产党,

穷人再不受压迫,

大老郭到汽车学校去受训,

心里心外都快活,

头俩月跟车当助手,

到后来自己单独能开车,

国内战争他曾多次把功立,

支援前线当过劳模,

老郭的技术精通又熟练,

谁不知开汽车的大老郭呀!

50年志愿把名报,

抗美援朝出了国!”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场战士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鸡蛋战士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