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字之八面”说研究

2020-02-01 02:29蔡兴洲
书法赏评 2020年5期
关键词:欧阳询米芾笔法

蔡兴洲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可谓璀璨,文化艺术异常繁荣。宋代书法史在中国书法史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米芾亦可是宋代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书论也有着很好的代表性,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今人自会向古人学习,探讨他们成功的经验。北宋的米芾是我们取法的重要书家,常有人说米芾用笔方法是自谓“八面出锋”,可是寻遍米芾相关史料,未见米芾有“八面出锋”一说,他只说过:“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还说过“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等。“字之八面”与“八面出锋”分别指向什么?其实际含义并未见相关文章或论著就此说展开令人信服的讨论。故本文想对狭隘的“八面出锋”作出批评,并对米芾提出的“字之八面”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梳理,以期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就目前研究状况,“八面出锋”有两种说法,一是就书写的结果而言,书写时毛笔的入锋和出锋的方向不同;另一种说法是和毛笔这一锥状物而言,毛笔有多个面,由于用笔的不同会形成多个锋面。通过检索米芾书论发现,米芾在其书论当中说的是“字之八面”,他从来没讲过“八面出锋”,只是在演化的过程中清代王澍才提到“八面出锋”。并且米芾所言“字之八面”和王澍所言“八面出锋”讲的也不是同一个意思。米芾所言“字之八面”指的是字有立体感而不是平面化的,处在一个三维空间当中。王澍所言“八面出锋”指向的是笔画,由于用笔的不同,笔画的锋势变化比较明显。写此论文是想通过文献梳理,对“字之八面”做新的理解和阐发,纠正现代人对“八面出锋”的错误理解。米芾作为宋代书法史上,书法有其独特的风貌。其书论的阐发有着自身的特色,“得笔说”“刷子说”等,在米芾的书论当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八面出锋”。那么“八面出锋”究竟说的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八面出锋”的涵义。

一、“八面出锋”的涵义

在《湖北文理学院报》,2013 年第34 卷第1 期,杨豪良、姚庆良《略说米芾的“八面出锋”》一文当中,讲的是米芾说唐人书法,无论起承转折等始终以毛笔的一面接触纸,而米芾能够依顺笔势而用不同的笔锋接触纸,使说的字体仪态万千,形成八面出锋的特点。他们解释“八面出锋”有几层含义。一是说,八面出锋指的是用笔,米芾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入锋和出锋;二是说用笔技巧,唐人写字腕部动作比较单一而米芾却能够灵活多变;三是“八面出锋”是对中锋的辩证应用,在行笔过程中,为了使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轴线,根据笔画的不同走向,则必须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因此保持中锋行笔不可能只用毛笔的一个锋面。

于钟华在《书画世界》,第160 期《“永字八法”解密(七)》当中说,八面出锋和永字八法关系密切,在他的文章当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古人的书写方式就好像我们今天的人用电脑的盲打,而古人盲打的秘诀在于“永字八法”。于钟华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意思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每一笔画的形成和上一笔相关,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所用的笔毫不同,但纵观整个书写过程中的笔毫可以发现,笔毫是绞转运动的。由于这一绞转运动,不仅是毛笔锥状体各面,而且内层外层都起作用了,绞转运动使毛笔的各个锋面都能够用到。八面出锋只不过是“永字八法”执行的结果而已。

不管是杨豪良、姚庆良还是于钟华,他们的文章给我们传达的都是米芾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入锋、出锋形成丰富的点画形态,而形态的丰富取决于运转角度的多变,而运转角度的多变取决于腕部动作的灵活多变。

二、“字之八面”的涵义

为了窥探,米芾所谓的“八面出锋”,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和“八面出锋”相关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1]。

米老这段话的意思是字有八面,只有在正楷中能全部表现出来,大字小字各具其妙。智永的字有八面,可是已经缺少钟繇笔法。丁道护,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笔法开始变得整齐匀称,此时已是古法殆尽了。柳公权字学欧阳询,但远不如欧,反成丑陋怪诞之祖。自柳公权开始,世上便有了俗书。

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2]。(《海岳名言》)

智永临写《千字文》,温润秀美,圆润饱满,看起来八面玲珑,有一种立体感,而不是在一个平面的空间当中,这件作品有真迹传世。米芾曾自夸:“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3]。意思是说,擅长写字的人只能用笔的一个锋面,锋势的变化比较少,写出来的字是一个平面化的东西而他自己却可以以毛笔的不同面接触纸,锋面变化多端,看起来字不是在一个平面当中,而是处在一个三维空间。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

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4]。

人称米芾集古出新,这段话论述米芾书学经历,开始学颜真卿,后来转学柳公权,尔后学欧阳询,学的时间长了又觉得欧阳询字如印板排算,才开始学褚遂良,最后又羡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可见米芾在学书过程中,不满足于现状,他对艺术的执着可谓无人能及。这可以说是米芾集古成家的一个过程吧。通过阅读米芾的这几段论述,笔者认为米芾所言是“字之八面”。所谓的:“字之八面”就是说字不是平面化的,而是有一种立体感,处在一个三维空间当中,就好比一个人一样,有前后左右,和石分三面,树分四枝意思是一样的。米芾对历代名家褒贬,下面我们把米芾曾经批评的人和表扬过的人做一个比较,看看他批评过的人字是怎样的,表扬过的人字又是啥样的。米芾七八岁开始学写字,一开始写颜体,觉得颜真卿“言行可教也”,觉得颜真卿楷书比较城市化,装饰性比较强不可学。后羡慕柳公权字比较紧结,才开始写《金刚经》后来得知柳公权出自欧阳询,转学欧阳询,时间久了觉得欧书状若算子,羡慕褚遂良书,而学褚遂良时间最长。

根据《海岳名言》:“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米芾批评欧、颜、柳,而唯夸智永。”由于米芾对于“字之八面”论述比较少,我们又不能通过语言来形容米芾所言“字之八面”到底指向什么。下面我们通过欧、颜、柳、智永、二王和米芾自己的作品来看“字之八面”。由于米芾说自己的二王笔法,所以在这里也把二王的字给加进去。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出来欧、颜、柳的楷书程式化,用笔比较单一,而米芾、智永、王羲之用笔丰富,写出来的字八面玲珑。下面我们观察这些图中所有横画,欧、颜、柳的笔画比较单一,锋势变化比较少,而智永和尚、书圣的用笔,锋面的变化就比较多。笔者认为米芾所言“字之八面”不是说笔画,而清代人所言“八面出锋”指的是笔画。通过文献检索和图文对比笔者认为,米芾所说的“字之八面”是说米芾的字给人的是一种立体感,不是平面化的,处在一个三维空间,而造成这种三维空间的原因是什么呢?和面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书法史上历朝历代对“四面、八面”的解释。

三、书法史上历朝历代对“四面、八面”的解释

有关研究米芾的文章中,只要谈及出锋和面的问题的时候,大都会引用的一句话“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很多研究者大都以这句话为出处展开他们的论述的,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才变成“八面出锋”的。米芾一生中都在追溯魏晋笔法,自谓学的二王笔法,不管是四面也好,八面也罢,都应该是古法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历代对有关四面和八面的问题是怎样解释的。

唐太宗云: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锋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5]。元盛熙明《法书考》卷三:笔法(执笔方法)

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6]。徐渭——《执笔法》

笔在指端,掌虚容卵,要知把握,亦无定法……腕竖则锋正,正则四面锋全[7]。宋曹——书法约言(有关执笔)

吾谓之语曰,……左腕挺开贴案,则气势停匀,右腕益虚活。如此,则八面完全,险劲雄浑,篆真行草,无不得势矣[8]。广艺舟双楫[节录]执笔第二十

上面这几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执笔的方法,腕平掌虚,方可锋正,锋正则笔正,四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写出来的笔画饱满厚实,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够八方具备、八面玲珑。不管是悬腕、枕腕、指虚还是掌实,这些执笔法,不仅能使锋势变化多,而且能够中锋行笔,最终把所要达到的效果表现出来,否则写出的给人的是一种平面化的感觉。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9]。

欧阳询八法,有关写字的方法只有做到指齐掌虚,意在笔先,空间布白合理,用墨合适方能使字八面玲珑。

欧阳询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只有毛笔的多个面接触纸,才能使笔画锋势变化较多。这几段论述看似笔法和笔势的问题,实则还涉及到了书写者的心态,以及如何去观察字形。强调的是,指齐掌虚,意在笔先,心手相依,空间布白合理,用墨合乎法度,才能使写出的字富有变化,使毛笔的多个锋面接触纸。只有做到了这些,不仅能够中锋运笔,而且写出来的字,还比较厚实,这样书写出来的字才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王澍曰:“世人多以捻笔端正为中锋,此栁诚悬所谓‘笔正’,非中锋也。所谓中锋者……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10]。

王澍《论书剩语》强调的是运笔方法,在运用毛笔的过程中,捻动笔管毛笔处于笔画的中间,才能做到八面出锋。

字有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数者缺一不可。无论真楷行草,皆宜讲究。楷书须八面俱到[11]。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骨、筋、肉、血、精、气、神可以说是品评字的好坏,而楷书中的这些因素缺一不可,缺一样都不能称其为好字。要想写出字的立体感,还和执笔法、运笔法有关。

四、“字之八面”和“得笔”的关系

米芾所言“字之八面”指的是字的势态,说的是字有一种立体感,而字的势态形成和笔法相关,在米芾书论当中提及和笔法相关的有“刷子说”“得笔说”,那么“刷字”“得笔”和“字之八面”有什么关系呢?

元代袁桷在《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六记载:

米襄阳学段季展,得其刷掠奋讯,故作大字悉祖之。考诸右军《笔阵》,实未有是体,萧斋丈丈盖其鼻祖,季展之变繇是始,沈传师实为云仍,米粮有所本矣[12]。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的“刷字”是“得其刷掠奋讯”而来,由于段季展的作品已不传,所以我们无从见到其“刷”字的真正面貌。然,后面却说“作大字悉祖之”,为何?难道作小字就不“祖之”了吗,那《苕溪诗卷》、《蜀素帖》和一系列尺牍又该何解呢。亦或是另有原因。难道只有像《虹县诗帖》《吴江舟中诗》这样的大字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刷掠”之笔吗?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可作解释:一,文献记载不清楚,也许当时袁桷没有交代清楚,但是后来米芾对他喜欢褚书的原因是这样讲的: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惟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13]。

从米芾对“大字”“小字”认识可窥探其原因;二,当时《苕溪诗卷》《蜀素帖》《虹县诗帖》《吴江舟中诗》等都属大字之列,而小字特指小楷一类。米芾曾赞赏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并自称“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可知“刷字”之由来。从米芾的学书道路可以看出,文献记载“刷字”可以说是米芾“字之八面”的基础。所谓笔法生字法,字法生章法,特定的笔法是由独特的用笔方法所决定的。那么是不是会用笔了,就能把字写得富有动态感呢?这只能说是在“得笔”情况下才能做到的。关于“得笔”米芾曾说载于《宝晋英广集》卷八,“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在这里米芾把骨、筋、血、肉当做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得笔”。那么如何做到“得笔”呢?得笔强调的是逆锋和顺锋行笔和中锋运笔的配合,多个锋面都能协调运用,这样写出的字才能丰富,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

结论

邓散木先生评米芾“不愧为宋四家中第一把交椅”,颇有远见。宋代这个思想文化“异常繁重”的时代,造就了米芾的“猖狂”和“谦逊”。“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的“猖狂率性”让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历宋、元、明、清无不为之膜拜。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讲“四面”亦或是“八面”的大家唐太宗、欧阳询、徐渭、包世臣、周星莲、朱履贞、康有为。他们所讲的“四面”“八面”大部分说的是笔画,和米芾所言“字之八面”不是同一个意思,他们所讲的意思是用笔技巧,就是说他们写每一笔的时候入锋和出锋的方向不同,有变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执笔方法不同,导致写出来的笔画锋势变化比较明显而已。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还有一种说法不是针对书写结果而言,意思是针对毛笔这一锥状体,每一个锥面都可以用到,不想好多人写字只用到毛笔的一个面。八面或者四面都是一个虚数,只是后来被后人理解错了,才形成“八面出锋”。米芾所言是“字之八面”他从来就没说过“八面出锋”,只是到了清代,在王澍的《论书剩语》中才提到“八面出锋”一词。从“字之八面”到“八面出锋”的演化,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错误的理解。他所说的“八面出锋”意思是说,用笔是形成结字的重要基础,由于用笔的丰富变化最终形成字势不是处在一个平面当中,字成一种立体的感觉。米芾的书学思想是其人生经历的总结,透过“字之八面”的具象去感受米芾所要表达的“八面出锋”,和我们平时在篆刻当中所讲的透过刀锋看笔锋是一个意思。从斥唐的“一笔书”到“书不入晋,徒成下品”继而到“要在入人”的批评观,让米芾的胆识和率真反照了一个时代的不羁。“八面出锋”之于米芾尤“涨墨”之于王铎,后人对其评价有褒有贬,在无历史记载新发现时,都不可妄下论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合治学之正路。傅斯年先生曾经批评那些在历史研究中信口开河者“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地平线上的树林”为学界所称道,“浮云”是指与史实似是而非的言论,从“八面出锋”来看,亦不免矣,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甄别书论的真伪,“树林”是指历史的真实面目。从“字之八面”到“八面出锋”这一小点来管窥米芾的书学思想,是一种方法,面对浩瀚的书论,如何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形成系统的体系才尤为重要。

注释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版,第361 页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版,第362 页

[3]曹宝麟《中古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177 页

[4]《唐宋十二名家书法精选·米芾书法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版,第137-146 页

[5]元盛熙明《法书考》卷三:笔法,《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6]徐渭《执笔法》,《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7]宋曹书法约言,《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8]广艺舟双楫[节录]执笔第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9]欧阳询《八法》,《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10]王澍《论书剩语》,《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11]周星莲《临池管见》,《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书画出版社,1999 版

[12](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六《黄花帖》,《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

[13]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1 版,第361 页

猜你喜欢
欧阳询米芾笔法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米芾拜石
用“心”写字
品读
几多笔法写思情
唐欧阳询《用笔论》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
颠人舍命为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