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020-02-06 01:27贾成业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介素白细胞白血病

贾成业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输血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大量原始和幼稚白细胞的产生,血液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贫血、感染等频发。目前,急性白血病主要通过化疗和骨髓移植进行治疗,但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将不得不停止化疗,死亡率增加[1]。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合并症、化疗药物等有关,但关于输血与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关系的研究较少。既往研究显示,输血可纠正急性白血病患者贫血程度,但可增加肿瘤转移风险及医院内感染发生率[2]。本研究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白血病治疗学》中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2)18~70岁;(3)理解能力正常;(4)曾接受过1个及以上疗程化疗;(5)入院前未发现感染;(6)近期未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疗。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妊娠或哺乳期者;(3)中断研究或自行出院者;(4)近期接受手术或输血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3.1±3.9)岁;24例为髓性白血病,19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8.5±3.3)岁;22例为髓性白血病,22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血病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输血方法患者均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储存前滤除白细胞,使白细胞为1.0×105L-1~1.0×106L-1。若患者年龄较大或身体耐受能力低,可将输血要求降为血红蛋白<100 g·L-1、血小板<20×109L-1,同时输注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普通血小板血液成分。对照组接受普通成分输血。

1.3 疗效评价抽取晨间静脉血,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离心5 min后取血清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赛默飞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细胞水平。将输血前、输血后第1天和输血后第3天分别定义为T0、T1和T2,记录各时间点IL-6、IL-8、TNF-α水平。

2 结果

2.1 炎症指标两组患者T0时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T0时升高,T2时均较T1时下降,T2时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T0时比较,aP<0.05;与同组T1时比较,bP<0.05;与对照组T2时比较,cP<0.05;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2.2 免疫指标两组患者T0时CD4+、CD8+、CD4+/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CD4+、CD4+/CD8+细胞水平均较T0时下降,CD8+细胞水平均较T0时升高,T2时CD4+、CD4+/CD8+细胞水平均较T1时升高,CD8+细胞水平均较T1时下降,T2时观察组CD4+、CD4+/CD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T0时比较,aP<0.05;与同组T1时比较,bP<0.05;与对照组T2时比较,cP<0.05。

3 讨论

输血是提高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治疗措施,而输血成分中的白细胞是诱发免疫抑制、非溶血性发热等各种输血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3]。长期输注含大量白细胞成分的同种异体血,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导致输血性免疫抑制,其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受血者细胞免疫功能,还可增加恶性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4]。相关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与输血频率呈正相关。另外,白细胞可促进血液凝集,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肺水肿,增加感染发生风险。白细胞表面携带的B细胞表面抗原和MHC Ⅱ类抗原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抑,通过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氧化代谢产物水平,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5]。

本研究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贫血、出血症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输血后第1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但在输血后第3天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聚集,诱发多种炎症反应。IL-6、IL-8与TNF-α有协同作用,可加重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另外,本研究结合CD4+、CD8+、CD4+/CD8+细胞水平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CD4+、CD4+/CD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减轻输血相关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技术,可有效减轻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白介素白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白细胞
外周血6种白介素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价值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