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06 01:28李发琴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李发琴

(潢川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5150)

脑卒中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出现缺氧、缺血事件,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形成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150万人,致残率可达86.5%[2]。脑卒中所导致的最常见的功能障碍类型为偏瘫,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为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与影响展开分析,探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潢川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0.97±8.76)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9例。观察组男16例,女21例;年龄46~76岁,平均(60.88±8.81)岁;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MRI或CT检查确诊;(3)伴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脑卒中或肢体功能障碍病史;(2)合并精神疾病;(3)认知功能障碍;(4)器官功能严重不全。

1.3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要点知识宣教、用药及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认知干预:系统性讲解脑卒中发病的主要诱因与病因,介绍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告知患者治疗与预后情况,讲解肢体功能障碍护理的目的与意义。(2)被动关节活动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家属双手托起患者患侧上肢,在肱骨外旋状态下行肩关节内收、外展、内外旋及上举动作,屈伸肘关节,做前臂旋前旋后动作,做腕关节屈曲、背伸及指关节拔伸、屈伸运动;双手抬起患者患侧下肢,做髋关节外展、内收及内外旋动作,做屈膝、屈髋运动,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左右旋转运动。所有动作每日均做5~10遍。(3)身体功能位护理:平卧位与健侧卧位交替,每隔1~2 h翻身1次,尽量避免患侧卧位。(4)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坐位、起坐、床上移动、下床活动、重心转移、站立、负重、步行及爬楼梯等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0分代表肢体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以Barthel指数[5]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提高,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社会负担较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如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在结构、功能上存在重组能力与可塑性,在康复训练下患者运动功能可恢复[6]。

促进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是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FMA评分于1975年首次提出,是根据上下肢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度等综合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一种方法。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与生存质量水平直接相关,Barthel指数不仅可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况,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高,表明在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可获得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偏瘫主要是因大脑中枢失去对下级运动神经元的控制而造成,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主要是依据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原理及其可塑性展开,运动功能锻炼为康复的重点。通过肢体被动与主动训练,能够有效预防神经衰退、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帮助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通过详细讲解脑卒中发病原理及治疗措施等,使患者与家属充分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依从性,有助于建立家庭病床护理体系。患者在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下,逐步掌握康复锻炼方法,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提升。另外,肢体康复训练对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预防患肢肌肉萎缩、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