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2020-02-14 01:17
光明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师药学

潘 苗

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药的制取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中药注射剂成为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危重症患者的常见药物,其临床起效率相较于传统的中草药及中药饮片更为明显[1]。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基于此,本院专门设置了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以探讨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5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住院患者(2016年9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9月—2017年8月的125例患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均未进行药学干预,将其列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的125例患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均进行了药学干预,将其列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56例;年龄为22~75岁,年龄均值为(59.3±11.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59例;年龄为21~78岁,年龄均值为(59.6±11.6)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根据2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信息记录下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疗程、适应症、禁忌症、联合用药、药品费用等信息,并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药学干预小组:将临床药师与医师联合起来建立药学干预小组,对中药注射剂处方的制定、执行与不良反应进行合理干预,以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2)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与培训: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与本院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将其整理成宣传手册,并发放给患者及临床医师,以提高他们合理用药的意识;定期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要求所有人员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配伍禁忌、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注意事项,并根据医院的相关考核制度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责任心与警惕性。3)加强处方的监督与点评:严格遵照《门诊处方三级审查及点评制度》[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中相关规定,对临床药师住院部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一旦发现处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立即通过医院内网反馈回处方医师与相关科室,允许医师申诉,对于审核确定不合格的处方将予以公示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关处罚;对于多次出现不合格中药注射剂处方的临床医师进行重点谈话,并采取相关处罚措施。4)加强临床用药监督:包括医嘱执行及患者用药反应两方面,前者着重关注护士是否严格遵照医嘱给药、是否注意药液配伍禁忌、是否注意配液的置放时间、是否需要冲洗输液管、是否合理调节输液速度等;后者着重关注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初次用药、用药过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有,需优先确定是否与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关,确定以后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给予患者相关临床检测,以便查找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在此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将其仔细记录下来。5)做好药品采购统计工作:一般而言,科室每月用药量应当不具备明显差异,如果某个时期的药品采购量突出,则应着重加以调查,以防止某类药物过度使用。临床药师应仔细了解本院每月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总量,如果发现有异常用量的情况,则应及时报告至相关科室,并予以警告或停药处置,以保证药物使用合理。

1.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3个方面,其中无效指临床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疗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等方面存在多项不合理现象,多数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指以上项目中有1~2项存在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患者用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显效指以上项目均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4]。临床药师干预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种类与使用次数,其中使用种类包括丹参川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共9种中药注射液[5]。3)比较2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及中药注射剂费用。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总有效率为84.8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6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35.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00%,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及中药注射剂费用比较2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及中药注射剂费用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及中药注射剂费用比较 (例,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一般包括药物的副作用、后遗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等[6~8]。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具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用药需特别注重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相较于西药,中药的药效更为平和,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因此,受到了众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青睐[9]。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诸如双黄连注射液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新闻报导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已成为现阶段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10]。

由文中结果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总有效率更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次数更低,人均药品费用及中药注射剂的费用更低,说明药学干预效果明显。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联合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对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制定、执行及不良反应均进行了合理的药学干预,多环节的监督可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率;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培训与考核,可提高他们的药物合理应用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通过实时追踪药品的采购情况,可以减少某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11~13]。

总而言之,对中药注射剂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合理率,降低了患者用药的风险概率,使其更能安全高效地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