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樟子松直播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2020-02-24 10:49魏兴臣
防护林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沙土樟子松无纺布

魏兴臣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优点,在我国境内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于1955年引种造林成功后,在我国整个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得到迅速大规模推广。育苗基质作为容器苗生长发育的载体,林业发达国家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1,2]。我国原来裸根造林方式被容器苗造林方式所代替,育苗和造林研究进步推动了樟子松种苗产业的发展。

1 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1.1 播种前准备工作

1.1.1 选址与做床 育苗选地要求相对土地平坦和有方便的排灌条件,否则后期浇水周期长、成本高,甚至影响成活率。着眼于便于管理,床宽不宜过宽,太宽影响育苗期间的管理维护,一般1~1.5 m为宜。地势平坦程度决定苗床长度,如果地势不太平坦,一般宜控制在20 m以内。苗床深度宜高过放入无纺布容器袋口5~10 cm,为方便苗期浇水管理和冬季防寒,步道宽度为40 cm左右。

1.1.2 选袋与配土 根据树木种类、培育时间选择合适规格的无纺布容器杯,沙土配土比例不宜超过50%。选择容器袋要用无纺布制成的有底袋,直径6~15 cm,高10~18 cm,太小不好装土,太大容易破损。营养土的配制可用沙土40%~50%,腐熟的秸秆20%、林下腐殖质土(草炭)10%~20%、腐熟粪肥20%的配方比例,并消毒处理。

1.1.3 装袋与摆放 装营养土时必须填实填满,然后在苗床上排放整齐。摆好容器袋后尽量用余下的土填实容器袋间的缝隙,灌足底水后再补填一次。

1.2 播种

1.2.1 种子精选 选种很关键,尽量选章古台种子园的优良种源,播种前可以用水选的方式精选并做发芽试验,发芽率要达到80%以上。

1.2.2 种子消毒 精选后的沙地樟子松种子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时间不能过长也不可过短,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1.2.3 种子直播 催芽后的樟子松种子,需要均匀地播撒在已经完成摆床的无纺布容器袋里,每袋3~4粒种子。为避免土壤和种子干燥影响到发芽率,随播种随覆土,薄覆沙土,稍压实,让种子和土壤结合紧密。

1.3 苗期管理

1.3.1 灌溉 播种后以喷灌浇水为宜。喷灌一定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土壤干湿程度,沙地不保水,一般头1个月多次少量为宜,每天都要浇水,出苗后根据幼苗生长需要和缺水程度,做到勤浇、少浇。苗木生长后期,一般2~3 d浇1次,直至苗木趋于木质化,水量适当减少,以渗透苗木根系为准。9月开始封顶,苗木趋于停止生长,所以9月停止浇水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利于越冬。

1.3.2 除草 播种后适时施用芽前除草剂,表土层不破可保持1个月左右不必担心杂草生长,一旦杂草与苗木出现生长竞争,必须人工除草。

1.3.3 鸟害 为防止鸟类对刚出土的幼芽啄食,尤其是种子发芽出土后种壳尚未完全脱落以前,用支架搭起15 cm高度的纱网,不影响浇水又能防鸟类危害。

1.3.4 越冬保护 越冬防风保墒是关键,章古台地区一般在11月初,将苗木浇透水1次,水渗后,用沙土覆盖苗床上的幼苗,翌年4月初人工撤掉防寒土。

2 主要优缺点分析

2.1 促进生长

无纺布育苗袋与黑塑料杯相比较,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无纺布袋避免了聚乙烯塑料杯造成的窝根问题,有利于造林后期缓苗和生长。

2.2 提升造林效果

樟子松侧根纤弱,裸根造林易伤根系,降低造林成活率。无纺布容器杯内直播沙地樟子松种子,培育成具有完整的根系容器苗,而且容器杯材质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造林时不用撤掉容器杯,不缓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2.3 节约成本,避免脱袋二次污染

塑料袋苗造林时要扯掉塑料袋,增加了回收垃圾成本,处理不及时还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而无纺布容器苗造林不会产生类似的问题,省去了容器回收这一环节,经省沙地所徐贵军教授团队研究,可节约造林成本10%。实现育苗技术操作程序一体化,山上造林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4 局限性

此类育苗袋适宜育培育2年左右出售的苗木,最小直径尺寸6 cm以上易于装土生产。经1~2年以上的苗期生长,根系多穿透无纺布容器袋,袋交织成连体状,分开时容易造成布袋破损。

猜你喜欢
沙土樟子松无纺布
人生路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差别最大的字母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沙土裤里的生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