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汉语数字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

2020-02-28 11:53阿迪兰·亚森
长安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维吾尔语翻译方法数字

阿迪兰·亚森

摘要:汉语数字成语是汉语成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其在汉维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翻译方法,是一件颇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之一。本文简述作者本文主要将作者在长期的汉维翻译教学、翻译研究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有关汉语数字成语中出现的数字、组合形式、搭配规律等情况,同时主要探讨在汉维翻译实践中如何将汉语数字成语译成维吾尔语的翻译方法。最后提出,语言文字领域的工作者们要认真学习汉语数字成语,尽早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关键词:汉语成语:数字:维吾尔语:翻译方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22-03

前言

成语作为属于熟语的一类,它在任何语言的词汇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成语的语言之一。数字成语则自己形式简洁、意义深刻、搭配性强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汉语之美。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该语言的使用者们在长时间的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产物:第二,成语极大地丰富了一种语言词汇系统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跟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一样汉维两种语言均存在着大量的成语。它们不论在汉维两种语言的本体研究中,还是在汉维翻译,甚至是语言教学中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围绕着汉语数字成语及其特点、数字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汉语数字成语维吾尔语翻译的研究概况

至于汉维翻译研究中的成语,具体地说研究数字成语的翻译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据笔者查阅之前的汉维成语互译的研究成果来发现,到目前为止,汉语数字成语的内容在国内各大院校所使用的的翻译教材里面虽有成语翻译的有些内容,但尚未写有专门教如何翻译汉语数字成语、数字成语的类型等内容。当前汉语数字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方面的文章并不是很多。基本都是汉语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再说就算有,基本上都是新疆各校的硕士毕业论文。主要的有:景治强《三国演义》文化负载词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彭杰《红楼梦》成语维译方法研究(伊犁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6)、李珊《论汉语“一”字成语的维译》(新疆师范学硕士论文,2016)、阿孜古丽·阿布都热合曼《汉维成语对比研究》(喀什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9);刘正《谈维吾尔语成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等。此外,涉及到汉维成语的篇幅较小的文章颇多,在此没有一一举例。显然,这些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是汉维语言成语的互译,而专门研究汉语数字成语维吾尔翻译的文章只有一篇,也就是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珊编写的《论汉语“一”字成语的维译》。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指出包括“一”字的汉语数字成语的“一”的翻译与维吾尔语“bir”的共同点和差异,同时根据自己的研究证明“同情况下“一”字成语的翻译方法、最后指出现阶段双语词典中关于“一”字成语翻译的不足。”这篇文章到目前为止,提及汉维数字成语研究的情况必须要提起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二、汉语数字成语及其特点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凝聚,是汉语言历史中的一朵奇葩。它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民俗等浓缩成一个个简洁生动、深刻隽永的片段呈现于后世。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汉语数字成语英语叫Numeral Idioms,至于维吾尔语的称呼,据本人学习,根据汉语数字成语的特点和性质,不妨叫SanliqTuraqliq ibariler或Sanliq idiomlar。学术界知晓,汉语是目前世界所有的语言当中成语非常丰富的语言。如果说成语是汉语无穷不尽的财富,那么数字成语可以看成,汉语成语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据笔者学习汉语数字成语发现,根据数字和其他成分的组合形式、搭配方式的不同,其主要特点简单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汉语数字成语中的有些数字是实指生活中的某一实物。

在研究并学习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汉语数字成语中出现的有些数字,实指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事物。多用于实指的数字一般有“三、四、五等。下面我们根据数字三、四、五分别举几个例子。首先是“三”:“三顾茅庐”中的“三顾”指的是刘备三前往草庐拜访诸葛亮,邀请他辅佐自己打天下。“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指的是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我们接着说说“四”和“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指的是四肢,即人的双手、双腿:“五谷”指稻、麦、黍、菽、稷五种谷物。“六”“七”在成语中有时也表示具体的数目。如“六神无主”中的“六神”指佛教所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七窍生烟”中的“七窍”指一口、两眼、两耳、两鼻孔。”

2)汉语数字成语来自生產劳动中的经验或者来自历史故事。

例如:“一箭双雕”这一成语出自于历史故事。一看这一成语的人很容易想到,放射一枝箭而获得两只鹰。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其背后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南北朝北周的长孙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体格健壮,行动敏捷,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射箭。周宣帝时期,突厥可汗摄图想要与北周结亲,周宣帝任命长孙晟护送公主前往突厥。长孙晟护送公主到了突厥之后,按照突厥的习俗宴席之后要进行比武助兴。摄图命人拿来一张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之外的铜钱的孔。长孙晟拿起弓,拉成弯月状,利箭离弦而去,射进了铜钱的小孔。长孙晟的射箭技术深得摄图的赞赏,摄图便一直挽留他在突厥多住一段时间。这期间,摄图非常敬重长孙晟,还经常邀请他陪同自己一起去打猎。在一次打猎途中,摄图看到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便递给长孙晟两枝箭,笑着问长孙晟能否将大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其中一枝箭说:“一枝就够了。”说完,长孙晟便拉开大弓,只听得“嗖”地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下来了。”

因此在汉维翻译教学中加以这方面的内容,即讲故事的方式,把成语背后的

古事讲清楚,这样让学生记住成语的意思,而且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汉语数字成语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换用和拆分。

跟其他成语一样数字成语也有固定的形式。例如:“颠三倒四”,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一个说话做事没有条理不清,没有次序。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对成语的整体或者其中出现的数字进行随意更改。例如:“颠三倒四”不能改成“颠四倒三”,不能把“一干二凈”里的数字改成“二干一净”或者不能随意拆分。所以他们的正确翻译应该是astin Φ stin qilmaq或qalajmiqan qili∫,pak-pakiz,只有这样才能完美无缺地表达出成语的本意。

由此可见,这成语背后有这样的故事。因此,不管是翻译实践、还是课堂教学应该适当注入这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来历,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据研究,汉语数字成语的数字,最常见,数量比较多的数字是“一”、“二”、“三”、“四”、七、十、九等等。此外,汉语的数字成语中也有十、百、千、万等数字出现。这中情况进一步说明,数字和词语结合形式多样、有代替性、广泛性等特点。凡是从事过汉维一维汉互译工作的同行们知晓,两种语言的熟语(成语、谚语、格言、座右铭)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如何把两种语言的熟语完美的译成目的语并让目的语读者能够感受到跟原语读者同样的感受,如何把译文的质量最大限度的达到原文的水平,一直是翻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汉语的数字成语就是其中的典例。它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目的语和原语)、文化知识以及翻译的技巧、翻译方法等。因此,译者没有具备这些知识和技巧的话,它不仅将影响到原文的美,而且让译文变得枯燥乏味、无头无尾的文字堆。所以,它要求译者要有良好的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基础。

三、汉语数字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

据笔者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把汉语的数字成语译成维语的常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法等三种。下面结合实例逐一探讨它们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的运用情况。

四、结语

成语是汉语的精髓、中华文库中的无价之宝,则数字成语无愧是其中的特例。“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翻译学已经逐步称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翻译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汉维翻译教学、研究实践中正确理解并阐释数字成语的含义,根据具体语境而采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保证充分体现出原文的质量,尽量避免乱译,严格要求自己给广大读者献给内容健康、高质量、有水准的美文是最重要的任务。此外,汉语数字成语在汉维翻译研究中一直是比较很少有人研究的选题,因此多学习和阅读成语故事,学习数字成语的运用并把它运用到汉维翻译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数字成语的真正价值,并且可以让广大读者体会到数字成语的内涵和魅力。这是本人在这方面的有些意见和感受,希望语言文字领域的同行们批评纠正。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翻译方法数字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维吾尔语数词历时演变发展研究
答数字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