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管理思想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困境研究与对策

2020-03-01 18:36王文轩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工程师伦理框架

◎王文轩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现代工程的发展和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的局限性,工程伦理规范已经很难适应我国工程实践的需要,这导致由工程伦理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民本管理思想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又随着社会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为研究与解决当今我国工程伦理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民本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民本管理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它滥觞于夏商,形成于周初,盛于春秋战国而流行于后世两千多年。“民本”一词首次记载于三代史迹的《尚书》之中,在《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句。意思是百姓是国家之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发展成熟,并开始运用于政治实践。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在孟子时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兼相爱交相利”、“尚贤”等主张蕴含着民本思想。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实践层面,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使之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其治国之道就是以民为本。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发展,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与其政策是否贯彻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其对于限制皇权、维护人民利益、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其先进性。但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也存在其局限性,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将人民看成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敬民”、“爱民”本质上是因为害怕民众推翻统治,统治阶级的力量一旦强大,统治一旦稳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繁重的赋税徭役,表面上是“民本”,实则为“君本”。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我国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该模式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局限性,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通过建立中国独特的协商民主制度,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成为真正的政治主体。当代社会主体构成之复杂,不同的利益之间矛盾变得愈发不可调和,因此该模式强调社会治理的多方参与,每一个社会主体都要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负责。如今的民本管理正是在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赋予其时代价值后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工程伦理面临的困境

工程是一种人类利用自然科学改造自然谋取福利的实践活动。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来指导实践活动并协调和处理以上关系,这就是工程伦理所规范的内容。工程伦理指的是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应坚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现代工程建造已经成为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运作体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一些社会性、伦理性因素开始彰显。对于工程伦理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对于工程伦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加之仿效与追随国外研究所导致的学术研究成果“水土不服”,致使近年来我国工程事件频发。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工程技术本身的问题,还包含了许多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这表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伦理的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单纯学习西方工程伦理的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工程实践的需要。本文将从民本管理思想的视角分析我国工程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尝试给出解决的对策。

三、工程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现代工程的复杂性。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紧密协作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了“大工程”的观念,将工程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生产活动来思考。只有认识到工程系统的复杂性才能探究工程伦理困境形成的根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运用的复杂性。工程是人类运用技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而现代工程强调对技术的系统性运用。一项工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可能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同时,新旧技术的更迭速度大大加快,使得技术的复杂性进一步加深。

(2)涉及利益的复杂性。现代工程实践往往是一个多方利益共同博弈的过程,投资方、政府、工程师、施工单位、工人、用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想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而许多工程纠纷就是源于多方利益未能达成共识。

(3)工程评估的复杂性。工程评估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科学客观的第三方评估体系来完成。该评估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短期评估注重工程的短期带来的直接价值,但从长期评估来看,工程的价值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许多工程可能从短期来看没有价值,但是从长期的来看意义重大。因此工程的长期评估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工程实践中涉及的技术、利益和评估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就使得我国工程伦理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2.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的局限性。承接于西方实用主义、近代还原主义的思维模式和成熟的工程师职业制度,欧美等国家将工程伦理内涵狭隘化为“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传统工程伦理的理论框架主要由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论和美德伦理构成。再此框架下,工程伦理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工程师身上,要求工程师为工程负主要责任。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还要求他善于管理和协调,在工程伦理理论框架中处理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社会关系。

不难看出,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是一个抽象且多元的价值体系,每一种伦理原则都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该框架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让工程师能够考虑到工程各方的利益诉求,但随着我国工程实践的发展,该框架显现出了两个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局限性。

(1)该框架的抽象性与多元性,很难给予我国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伦理原则终究难以摆脱人的主观理解,不同的工程师可能对于相同的伦理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该框架包含的诸多伦理原则在工程实践中有时是相矛盾的,导致工程师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常常陷入伦理难题。比如在伦理学中著名的“电车难题”,反映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就是工程移民等棘手的问题。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能够促进社会整体“善”的提高,因而使合乎情理的的。但是从义务论的观点看来,“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因而会反对功利主义的做法。当今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但是如果没有一套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指导社会生产实践的话,那中国的工程伦理将势必陷入困境。

(2)该框架讨论的焦点放在工程师个人行为上,没有认识到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其他主体的重要性。从欧美工程伦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工程伦理与工程协会和职业规范密不可分,工程伦理就是工程师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通过明确工程师对社会各方履行的义务、规范工程师的职业行为。这意味着工程师需要对一项工程承担极大的责任,这在我国并不现实。在我国,一项工程除了有五方责任主体之外,政府,公众,投资者,社会团体等相关主体也参与进来,特别是政府在我国工程实践中的参与尤为重要,这与西方大不相同。在中国工程运行体制下,如果工程伦理仅仅是工程师的职业规范,那么我们仍然不能为工程的各种问题找到恰当的责任人。

正是由于在现代工程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国情之下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存在局限性,当今中国的工程实践迫切地需要能够同时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和我国国情的方法论指导。

四、基于民本管理思想提出解决工程伦理困境的对策

民本管理思想根植于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实践,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做到了紧密的结合。同时,民本管理思想要求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管理者,而是对社会各方的整体要求。这打破了传统工程伦理框架的局限性,为解决工程伦理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1.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民本管理思想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就是民本管理思想的制度支撑。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协商民主,各方在表达己方利益诉求的同时也要关注他方的利益诉求,在充分告知、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在我国,由邻避效应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工程各方主体的多元性,利益诉求的复杂性,抵抗行为强烈性,是问题解决的困难所在。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为工程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而协商民主在尊重分歧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

2.强调工程实践中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公众在工程决策中时常缺席,公众缺乏参与决策所必要的信息。地方政府和企业常常主导工程决策,作出自认为满足公众利益的决策,而当公众反对其作出的决策时,公众又常被认为是目光短浅、不顾大局的“搅局者”,这常导致工程进度被迫延期,工程伦理陷入了困境。在传统工程伦理理论框架下,工程师需要对整个工程负主要责任,但在我国,这并不现实。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其中蕴含着诸多社会矛盾使得社会稳定风险大大增加。而如此巨大的风险,显然不是工程师这一单个群体所能承担的。民本管理思想强调在工程实践中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让每一个主体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拥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不应该只关注工程的短期效益,还应当更多地关注长远的社会利益;作为掌握知识话语权的工程师,应当积极向公众说明工程的利弊,为公众的疑问提供咨询;作为工程最终造福对象的公众,应当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作为代表公共权力的政府,应当在工程决策中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积极构建并不断创新制度体系,让工程实践中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工程师伦理框架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框架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青年工程师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