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现状及建议

2020-03-02 19:10肖梦希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京人才资源

肖梦希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0 引言

在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下,创新才是一个城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突破的重要途径。从地方走向全球,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是一个城市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何谓全球创新资源呢?全球创新资源是“全球”与“创新资源”的融合。其中,“创新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环境、知识、信息等方面的资源。而“全球”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开放式的创新行为方式;其二是全球性的创新资源分布[1]。

南京作为我国重要城市,因其雄厚的科教文卫实力,以及雄厚的基础,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当前竞争瞬息万变的国内及国际环境中,南京应该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将创新的思维从立足本土转向本土与全球结合。通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方式实现进阶式发展,建设创新名城。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创新资源思路的指导下,介绍南京市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现状,分析南京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1 南京市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现状

1.1 南京市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

一直以来,南京是一个重视创新的城市,在我国众多城市中体现出较强的创新优势。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监测评估报告显示,南京在“中国最适宜创业城市排行榜”“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均排在全国前十。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对南京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进行通报表扬。这些成绩说明,南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与创业氛围。那么,作为具有良好创新与创业氛围的城市,南京有以下可供依托的、可持续的创新资源。

首先,丰富的高校资源。南京的高校资源非常富集,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大陆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除了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样的综合类大学外,农业、师范、工业、理工、航天等不同门类的大学十分齐全。大学门类的多样化保证了南京可以为不同类别的创新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进而可以保证南京的创新与创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其次,创新人才富集,人才层次分布广泛。南京高校众多,优质高校在全国属于前列,培养了丰富且类型多样的创新人才。南京拥有84万名在校大学生,这说明南京的储备人才富集。此外,南京的高层次人才也相当富集。

再次,创新平台富集,高端创新平台数量多。在南京,数量庞大的高校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除了高校可以作为创新平台外,南京还拥有诸多高端创新平台。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为南京创新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可能的空间。创新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实现从局部创新向全局创新的方向发展,进而构筑南京创新的多层级体系。

最后,创新资本雄厚、支持创新政策宽松。创新除了人才和平台外,资金(或资本)是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南京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2018年全市GDP已经突破万亿元。这不仅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为扩大创新的直接投入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南京在支持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大。

总之,南京因为其优质高校众多、创新人才富集、创新平台量大质优等特征,使得其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将为南京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优渥的经济支持和持续的政策支撑,是南京全球创新资源聚集的又一个重要保证。这些优势提升了南京吸引和整合国际化资源的能力。

1.2 南京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不足

虽然南京在创新人才、资本和技术方面都已形成一定的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但是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深刻剖析与了解这些挑战,是实现南京全球创新资源聚集的重要前提之一。南京全球资源集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创新人才方面,全球高端创新人才集聚不够。虽然南京已经拥有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人才,且拥有强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但是相比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更为先进城市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国际化服务配套载体还没有形成、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这对于吸引全球性高端人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其次,国际化高端创新资本相对不足。虽然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创新资本提供助力,但是南京依然面临缺乏国际知名高技术企业、外资总部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显著不足等困境。国际化高端创新资本的匮乏,对全球创新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再次,基础研究转型和新创意孵化存在短板。当前,在创新技术方面,南京对于引进的先进技术并未实现充分利用,仍停留在引进和使用技术层面,而不是改造和创新技术。境外研发合作的规模层级较低,高端创新研发合作稍显欠缺;境内外资研发载体的功能并未充分释放。

最后,具有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较少,主体示范作用不强,在先进技术成果方面还没有获得突出成绩,科技创新平台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总之,南京在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技术,甚至创新的模式上还存在不足。这些不足是南京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短板,也是南京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努力方向。这些不足如果处理不当,将成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绊脚石。如果能够有效地应对,就能够助力南京创新名城的建设。

2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渠道和方式

富集的创新人才、优良的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为南京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南京的创新基础不是一片空白,因此,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应该采用立足本土、展望全球的总体视角。总体而言,南京应该将本土创新资源与全球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对接、有效融合。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和方式来实现。

第一,跨国公司“引进来”路径。跨国公司带有很强的全球性质,一方面它们起源于国外,并在不同的国家建立分公司,进而享有全球的资源和技术;另一方面它们又可以进入本土,将全球性资源和技术投入到本土当中[2]。南京应该努力吸引全球性高端、高能、高技术的跨国公司进入本土,通过对其技术进行主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方式,实现创新。

第二,本土创新企业“走出去”路径。“走出去”主要是让本土具有创新基因的优质企业主动出击,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输出。具体而言,可以选拔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比如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向海外投资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便成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努力在国际上取得先进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搭建与全球同步的多元化国际研发体系。

第三,跨区域协同创新路径。如果说“引进来”和“走出去”具有明显的单边特征,那么跨区域协同创新则体现出明显的双边特征和伙伴关系。跨区域协同创新具体路径主要包括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建创新园区、创设国际研发机构、搭建全球用户创新平台等形式。

第四,创新人才“全球链接”路径。链接全球创新人才是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路径。南京创新发展要重点发挥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和高效利用创新资源,实施强有力的人才集聚工程,吸纳中高端人才创新创业[3]。

总之,南京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引进来”“走出去”“跨区域协同”“人才链”等策略。要努力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网络,不断增强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3 南京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建议

对于一个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甚至政策资源的发达城市,南京应该抢占新一轮“角逐全球创新”的主导权和战略制高点。这要求南京要突破本土思维的束缚,以全球眼光、全球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来布局全球创新。南京应该立足产业基础、地域优势和发展环境,牢牢把握全球创新革命的方向,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创业谋划布局发展新常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产业资源的聚集与合作。为实现这些全球创新的目标,南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结合南京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发挥人才计划的示范效应。充分激励各层次人才做出相应的创新性贡献。此外,重视和扩大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校友效应,重点集聚和引进符合产业前景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归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相关保障。统筹设立同一入口的人才引进计划,同时,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国际化交流学习,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

第二,建设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南京应该多建立一些优质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一方面鼓励多种形式的利用海外研发机构、研发力量;另一方面,建立或引进国外一流创新平台。如与国际知名孵化器合作,采取“海外孵化+南京投资+国内产业化”的方式,优化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并缩短成果产业化进程;再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些本土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为创新人才提供能够自由发挥创新才能的空间。

第三,打造国际化创新基地。一般而言,基地的功能在于集聚人才、资本、知识等创新要素,并集中、系统地为创新国际化活动提供各项便利和支持。南京应该建立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基地,对所属区域内的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平台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管理。将分散的、甚至具有行业隔离的人才、企业等进行有效串联,编织为一张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创新网。

第四,营造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一般而言,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是实现创新最基本的保障之一。优质的创新生态具有灵活性、积极性,对推动创新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升海外人才创业、工作的便利性,完善各项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包括居住证办理、创业工商注册登记、签证、通关、融资,以及家属子女的教育医疗保障等。其次,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转移服务功能,建立国内外合作资源网络和技术转移服务载体等。

第五,学习先进模式。虽然我国仍旧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努力上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城市。比如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通过瞄准全球顶尖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建立新区招财引智;建立海外创新中心,汇聚海外顶尖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联动网络等。这些经验都值得南京学习,为南京创新发展集聚动能。

4 结语

南京作为我国重要城市,其对于国家的战略需求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作为代表性城市,南京势必需要作为代表性城市进入全球创新城市建设的行列。建设创新名城,南京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数量庞大的优质高校、储备丰富的在校学生和研究人员、层次结构完整的科研系统等,为南京创新名城搭建了稳固的基础。在未来的建设中,南京应该坚持“立足本土(地)、放眼全球”的发展视野,践行本土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资源交互融合的发展战略。在策略上同时兼顾“引进来”“走出去”“跨区域协同”“人才链”等。最终实现南京本土创新资源向全球化、国际化转变的同时,将南京所集聚的全球创新资源实现本土化和在地化转向。只有坚持“本土-国际-本土”的战略格局,才能保证南京创新名城的创建中一方面不会被束缚于本土既有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又不会过度依赖全球创新资源。

猜你喜欢
南京人才资源
“南京不会忘记”
人才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南京·九间堂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