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提升路径研究

2020-03-02 19:10马伊凡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友会声誉学术

周 沫,马伊凡

(南京工业大学信息服务部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09)

1 提升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的意义

1.1 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习总书记强调:“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2]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是我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研究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提升路径,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遴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USNEWS大学排行榜、THE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行榜、ARWU大学学术排行榜等大学学术评价体系,以及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武书连排行榜、校友会排名、金平果排行榜等我国典型的评价体系。8个大学学术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数据来源、设计指标、综合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公信度提升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1.2 缺乏公信度的危害

(1)社会公信程度的缺失会对社会评价、社会公众产生误导,影响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一是对媒体、家长、学生的冲击。一些家长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断章取义,没有理性的认识和对待。二是对高校管理层、学者的冲击,现在评价体系制作过程中存在“潜规则”,导致高校排名并不一定客观,对高校办学理念产生误导;领导层为提高学校声誉,将提升名次作为目标,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三是对政府教育部门的冲击,教育部门将高校排名作为资源分配、绩效考核的依据,高校的发展与变革无法得到良性发展[3]。

(2)对公信度产生杀伤力——评价指标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大学学术评价体系指标数据的来源和选取,不合理不科学,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都会对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公信度产生杀伤力。

(3)学术评价体系缺乏了公信度会产生不良学术风气。

评价体系中指标数据的遴选与权重设置,也会影响其公信度水平。由于高校办学规模、资源等指标权重较高,更有利于高校排名提升,变相引导高校从“办学特色”向“办学规模”发展,偏离了最初方向[4],造成学术风气的不良影响。

2 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提升路径

本文通过对比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大学评价体系和国内软科、武书连、校友会、金平果大学评价体系,提出其公信度的提升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评价主体与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国际:USNEWS侧重于评估全球大学的综合科研实力;THE数据来源在2014年以前使用WOS数据库,而2015年开始采用Scopus数据库;QS数据来源是采用了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ARWU数据来源采用的是科睿唯安的WOS数据库。

国内:软科与ARWU的评价主体、数据来源采用Scopus;武书连,数据采用公开信息,以及自己建立的SCD数据库;校友会,来源于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数数据库”;金平果,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数据主要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相关政府部门及高校网站;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相关书籍、刊物、报纸、内部资料等;该评价机构在其多年的评价基础上所建立的“基础数据库”为依据[6]。

2.2 相关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一致性、稳定性

2.2.1 声誉调查指标

关于声誉调查指标:USNEWS,THE,QS均有声誉指标,声誉指标主要是评审机构向同行、雇主等社会人士发放问卷进行主观评分。QS的声誉指标权重最高,占了50%;其次是THE,占33%;第三是USNEWS,占了25%;ARWU指标体系中未述及声誉。国内校友会、软科均涉及了社会声誉,权重分别为7.69%,5%;金平果在二级指标中提到了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但未设计具体权重;武书连指标体系中未述及声誉指标。

2.2.2 学术论文指标

关于学术论文指标:世界大学评价体系中ARWU比例最高60%,由3个指标组成,各权重较大,指标指向的也是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能够识别顶尖的科研成果;其次是USNEWS占比为52.5%,从多角度对高校的科研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THE占比为36%,从发文和引文的角度进行评价;QS仅占比为20%,从师均被引进行评价。国内软科占比最高为40%,分别从论文数量、论文质量、高被引论文、高被引学者4个方面进行评价;校友会仅从高端科研成果来评价,占比为19.25%;武书连从学术著作引用,国内、国外引文数据库论文及引用评价;金平果从论文发表,高被引论文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累计、论文被引数几个方面评价;武书连和金平果均未述及该指标具体权重。

2.2.3 国际影响力指标

关于国际影响力指标:USNEWS偏向于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比重占10%;THE既包括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同时包含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比例,比例各占2.5%,总共占7.5%;QS仅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比例,总比例10%;ARWU国际指标主要是校友及教职工获得国际奖项或者就职世界重要企业的情况,ARWU采用了30%的国际影响力比重。国内排行榜软科关于国际影响力指标占比最高为5%,仅以留学生比例为指标;校友会则偏重于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声望,总占比为4.53%。金平果以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显示国际影响力水平,武书连未述及相关指标;2个排行榜均未述及具体权重。

2.3 社会公众的认可度

20世纪50年代,Hovland Janis&Kelly在沟通与说服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中,提出了“专业性”和“可信赖度”两个主要维度[7]。“专业性”指的是评价体系的主体来源和指标数据,“可信赖性”即是社会公众对于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社会公众分为:媒介和民众,即分为媒介可信度和民众认可度。

2.4 政府监管及政策文件标准化

大学学术评价体系,需要政府或教育部门倡导建立较为规范、统一的原则性文件及标准化规则,以便向高校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客观、精确、清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渠道。该规则的内容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目的与意义、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指标数据的获取渠道、评价的结果、运用纵向和横向等多维度视角对评价结果进行解析、也要明确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8]。与此同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监督高校做好数据统计与报告工作,高校主动公开和公众利益相关的真实的信息资源,并且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国高校数据信息中心,防止虚假数据[9]。

2.5 争议处理

关于大学评价体系的用途及有效性一直争论不休,各类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常被批判,但不可否认国际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在高等教育、社会领域已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政策和体制方面产生的影响显著。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下,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被视为国家荣誉的象征,也是一国知识经济实力增长的标志,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的高校排名的确在某方面对高校管理人员产生了实质作用[10]。评价体系对于那些希望踏进全球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全国顶尖的高校来说,无疑具有积极地、正面的影响,那么大学学术评价体系更应该在提升公信度方面继续前行。

3 建议与对策

本文以大学学术评价发体系发展过程中提升公信度问题为研究路径,在此对提升我国大学学术评价体系公信度问题中提出建议与对策[11]。

一是提升评价主体和专业人员业务能力,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大学评价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

二是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客观性,数据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的重要保障,对高校排名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全面真实。

三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学科性、合理性、稳定性,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其公信度的提升能发挥强大作用。

四是具有非营利性目的,大学评价的目的应当是将高校真实情况,如实反馈给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公众,提高公信度,从而使得高校能够良性循环和发展,并在高校之间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推动高校建设与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校友会声誉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声誉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