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工学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1.前言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施工图”,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育人实施方案,根本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尽合理之处,课程开设课程老旧,课程内容与现在脱节,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方式不能有效提高育人质量。故教育部在“1+X”试点方案中特别指出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

2.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课程体系有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体系、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理念开发的课程体系、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开发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等。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从课程体系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以工学结合课程融合理论课和相应的实践课[1]以解决理实脱节,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理论理解深度,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但简单的一边理论学习一边实践学习模拟不了现场的工作过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一些学者提出对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才培养端与需求端的差异,但由于企业积极性不高造成调研失真,人才培养标准失准,科学的课程标准缺失造成课程体系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课程内容与现场脱节,“窄而深”的学科课程体系痕迹明显,综合化人才培养乏力等问题。另一些学者针对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2-3],从课程体系实施方面进行变革,研究了工学交替、双师共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上述课程体系虽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提高起到正面的作用,但尚有一些不足,一是课程体系开发参考标准失准,造成课程体系失准。二是课程结构单进程学科体系化,这与目前机器人等复杂设备大规模的使用对人才培养的复合型要求不适应。三是难以提供多元化选择。四、人才培养层次化无法形成,不利于技能人才的晋升。

3.“书证融通”型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3.1 精选“X”证书,对接地方产业。“书证融通”型课程体系的坐标是“X”证书,“X”证书的选择关系到课程体系的方向问题。从目前国家发布的三批“X”证书来看,既存在一“X”证书适应多个专业,又存在一专业适应多个“X”证书,学校具体试点专业应从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发挥各自特色的角度对本地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和过往本专业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基于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数据等,选取本专业试点的“X”证书,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同一专业选择的证书不一定相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试点证书的数量选择可以是单一证书,也可以选择2-3个证书。

3.2 剖析技能要求,形成书证融通型课程体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目标,对选择的岗位技能证书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要求层次进行剖析,单一岗位技能证书分级(一般是初、中、高三级)剖析,多证书一般选相应层次的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剖析(一般中职选择初级,高职选择中级,本科选择高级),先按穷举法列出所有知识点、技能点;然后进行排序,同一知识按难易程度分类排列、形成专业知识难易程度梯度式,同一技能按掌握的层次分列,形成技能等级要求层次化;再对同一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别内聚成各门课程目标,形成书证融通型课程体系目标。

3.3 立足现状,对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现有课程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在师资条件、实训条件都有比较完备的准备,故新课程体系之课程应充分考虑实施的条件,一般来说同等情况下原有的课程实施效果会更理想。故按着书证融通型课程体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时,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或重组、或增减,优化现有课程和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4.小结

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从证书选择、专业或学校现状等统筹设计,其构建策略宜从现有课程体系改良为主;其构建方法是从证书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工学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盐工学人
——宋辉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