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初探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部人社部教育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100048)

为了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中央有关部门推行一系列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就业的政策,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给这些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1.项目开展情况

目前,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5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业部、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从2013年起组织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

根据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等政策规定,参加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学升学、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诸多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9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85号)等文件,推行一系列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就业的政策,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给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2.目前就业趋势

大学生就业意向连续下降,大城市就业吸引力强。2019年,麦可思研究院对15.2万名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进行了跟踪评价,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意愿降低。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

网络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大城市工作。麦可思研究院《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3.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吸引力不足,更倾向于大城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大,大学生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有所欠缺。在大学教育过程,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的引导教育,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热情。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灵活性不足,衔接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工作由国家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完成,衔接不紧密造成大学生就业信息传递和分析的滞后,相较于变化快速的市场而言则显得步履缓慢,不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对宏观环境进行预测与规划。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整合相关就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根据市场变化适时的调整就业政策内容。

就业政策的体系不够完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基层就业政策的资金支持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是学费的报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在资金支持上的政策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建议大幅度提高基层就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接收单位和高校也应在牵头部门的整合下,提高配套支持,增强基层就业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部人社部教育部
人社部六大举措推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浅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人社部就业扶贫专项组专职副组长、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 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社部印发通知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2018,你的收入与此有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第四批宣布失效和废止文件的通知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