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经典诗文 传承礼仪文明
——依托经典诗文,促进学生德、行养成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筷子礼仪文明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文化开始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对人生活的影响之大,礼仪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然而,当今社会礼仪文明已经悄悄的被我们所遗忘,尤其最为严重的是如今的家庭礼仪观彻底的被摧毁了,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很少能见到认真深刻揭示礼仪文明的解释与示范。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增加了经典诗文吟诵容量,选择适合学生的礼仪文明加以讲解、示范动作,无论是表面学习传统之形式,还是学习传统之典籍,由知识传授、文化传承到精神体验与创新,我认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可以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德、行养成,使其受益终身。

1.教师礼仪做示范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又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讲究“尊重天地君亲师”,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礼仪。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有他特殊的意义,因为礼仪文明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教师着装要简洁大方。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着装。教师要注意个人形象,包括教师个人卫生、着装打扮等等,教师的着装要简单干净,体现端庄,但不是保守、落后。教师的着装一定要符合身份,不能独出心裁,不能奇装异服,不能让学生难以接受,不能让家长议论纷纷,更不能让社会上的人刮目相看。其中,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的公众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理性认知能力相对弱些,更多地运用感性认识,即直观感觉在其认知中占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给学生一个看上去顺眼、舒适的外在形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教师的外在形象,能让学生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从而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习礼仪规范,注意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气质风度。

1.2 教师言行要文明得体。教师不仅是传承礼仪文明的引导者,还是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细节中。教师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要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教师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这样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育学形成良好的默契。在我国古代行走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于是,我们带领全校老师为学生示范“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一位举止得体,语言文明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也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教师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也切不可忽视举止和语言的礼仪文明。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努力让自己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不止在表面,内心的修养更为重要。

2.学生礼仪践于行

中国的礼仪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体系。礼仪文明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对于当今小学生来说,对传统礼仪文化知之甚少,孩子们言行举止欠文明,人际交往缺礼貌。要净化社会风气,从根本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弘扬我们的传统礼仪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开始,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加强礼仪示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人格的形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于是,我们课题组开展了《知礼、懂礼、传承礼仪文化》的活动。

2.1 与人见面“拱手礼”。近年来,我们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当中的“拱手礼”正在悄然复兴,这是重现礼仪之邦风采的一个重要标志,值得肯定。

我们带领学生查找礼仪资料、学习礼仪知识,孩子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有五种关于重大事件的礼仪和制度,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其中,“拱手作揖礼”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形式,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在《论语·微子》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其中的“拱”即指拱手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谦敬人的品质。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就提出《关于“推进拱手作揖礼,传承中华传统礼仪”的提案》,建议摒弃西方的见面握手礼,推广使用传统的拱手作揖礼。“拱手作揖礼几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和目所能及的距离范围内都可行礼,可一对一行礼,也可一对多、多对一行礼。不仅效率高,而且一视同仁,十分公平,可以弥补握手、拥抱、贴面等礼仪形式的不足。”尤其当下疫情形势严峻,拱手礼没有身体的接触,不存在交叉感染。我们看视频、做示范,和孩子们一起行“拱手礼”。

2.2 每日进餐“筷子礼”。筷子,是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进食工具,当你握着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工具时,你是否曾想到过在它身上蕴藏着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礼仪。筷子是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表达,一种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传承。

筷子摆上桌准备吃饭时,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夹菜时不能一个盘子里到处夹,吃饭中不能用筷子敲击盘子叮当作响,吃完饭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要两根筷子并齐在桌子上放好。

通过教会学生用筷子的礼仪、了解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我们使学生看到了礼仪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告诉孩子们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中国人的通达和智慧,也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的重要工具:父母夹入我们口中的第一口饭菜;妻子吃着丈夫夹入碗中最爱吃的美味;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表达深情厚谊的一桌大餐,这些爱的表达都离不开“筷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礼仪文明,延续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加强基础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构建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礼仪文化,让文明礼仪在校园中、生活中人人能参与,处处可展示。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习惯,使他们肩负起这种承传的责任,受益终生。

《经典诗文进校园,民族文化散芬芳——依托经典诗文,促进学生德、行养成的研究》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此篇论文用于课题的结题,课题编号:1507016。

猜你喜欢
筷子礼仪文明
请文明演绎
说『筷子』
漫说文明
筷子
竹筷子
筷子
对不文明说“不”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文明歌